馬傳騰
摘要:我國自古以來,對歷史記錄都極為重視,由此形成了具有我國特色的史觀制度。“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由此可見古人是將歷史的記錄與傳承,當做信息收集與整理的一種方式,但又不僅如此。在我國古代,史官的身份是多重的,既要記錄歷史,同時還是作為行政官員,承擔相應的行政職責。史官對于我國政治的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歷朝歷代中,都扮演者較為獨特的角色。本文對我國古代史官制度的進程做充分的說明,探究在古代政治環境下的“史官精神”。
關鍵詞:中國古代;史觀制度;歷史沿革;史官精神
引言
我國古代史官這一職務,已經與其相對應的制度,都具有其特殊性,其主要職責是對我國古代歷史與文化進行記錄,對于史官的要求是需要秉承客觀公正的態度,進行如實的記錄。其目的是為了能夠使得古代的君主以史為鑒,能夠更加合理的治理國家,同時還可以對民眾有所開花。史官這一職務既有政治功能,又有文化功能。自我國歷史有記錄開始,史官就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也因歷史與人文環境的獨特性,造就了中海華民族對歷史的尊重和敬畏。因此,對中國古代史官制度加以研究,既有歷史意義,同時對當代歷史文化的傳承也具有重要的價值。
1、中國歷朝史官制度的歷史沿革
1.1 先秦時期
劉知幾《通史·外篇·史官建置》中,早已言明:“黃帝之世,始立史官,倉頡、沮誦居其職,至于夏商乃分置左右,言則左史書之,動則右史書之。”而到了周代,對于史官這一職位更加細分,在《周官禮記》中對于史官有明確的劃分,包括太史、內史、小史、右史、左史、外史,與其所對應的職位分別為國家的六典、記錄大王的命令、負責邦國的記錄、記事、記言、記錄四方。而在同一歷史時期,周朝諸侯也有自己的史官,其稱謂為:南司、太史等等,其職責與周朝史官的職責相同。史官的記錄也形成了諸多的典籍,比如:《春秋》、《尚書》等等,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
1.2 秦漢時期
在秦朝,史官的稱謂為太史令,其職能也相對集中,主要是負責記事,該制度自秦朝開始直至漢朝。西漢時期將史觀制度完全的明確與完善起來。而太史令這一官職則不再是記事,而是需要承擔起天官的職責,同時對于歷史也有相應的研究,其主要負責的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歷史記錄,這一職責內容是從秦朝延續至今,另一方面主要是天文星歷。除此之外,漢武帝時期,還添設了女史,其主要的工作內容是記錄皇帝的衣食住行。
1.3 三國時期
三國時,各國均設立了史官這一職務,其中魏國史官被稱作著作郎,蜀國史官被稱作令史,吳國史官被稱作為左國史、右國史。在三國時候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史官職位依舊存在,其主要工作與前朝相近,名稱會有不同,但其職能一致。而在北魏時期,因政治目的考量,為了可以教化民眾,因此史官在編寫史書的過程中,其所編寫的內容主要是傾向于本民族、地區的政治地位,對所編寫的內容也相對嚴格。與此相對應的史官的地位也有所提升,研究的內容也更加細致,同時這一時期的史官制度對此后朝代也有所影響。
1.4 唐五代十國時期
在唐朝時期,對于歷史的記錄與編撰早已不再是個人負責,而是由專門機構負責,負責史料記載工作的人員逐漸增多,也加深了對歷史的研究,也使得古代史官制度逐漸規范,其記錄的內容更為考究。在貞觀時期,便設立了國使館。除此之外,左右居舍人的職務,也是在這一時期設定的,工作的主要內容便是記錄皇帝起居生活,其記錄的內容極為詳實,皇帝說的每句話、做的每件事都要有清楚的記載。
在五代十國,史官制度延續此前,即便史官的稱謂略有不同,但負責工作類似。而在宋朝,史官制度被進一步完善,不僅擴大了史館的規模,相關人員的職責也更加細致。史官機構數量日益增多,其中就包括了史館、國史院、實錄院、日歷所、起居院、會要所、玉牒所、圣政所、時政記房等多種修史機構。在宋朝,史官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除此之外,宋朝還建立了史實檔案存儲制度,也因為如此,許多珍貴的史料才被保存下來,這一制度也延續至今。而到了遼金和元朝時期,雖然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但依舊延續了宋朝的史官制度。
1.5 明清時期
在明清時期,史官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因社會發展的因素,導致雖然史官制度逐漸完善,但因外部因素影響,使得國家對于歷史研究投入有限,而是將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能夠使得國家切實發展的項目中。其具體表現為:記錄皇帝起居的起居注被廢除,史官這一職位不再單獨設立而是由其他的官員兼任。
2、中國古代史官制度下的“史官精神”
我國古代的史官不僅承擔著歷史傳承與文化傳承的使命,同時還在所在朝代的政治生活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史官借由一支筆,針砭時弊,將當朝政治的點點滴滴記錄在冊,將其傳承下去,由此告誡后人。
我們可以史官的描述看出,史官是從巫而來,屬于神職。而史官職能的不斷提升與增強,也意味著王權的不斷強化,進而導致神權的削弱。由此可見,史官這一職位本身是王權的需要。
在我國古代的歷史中,史官精神可以由八個字概括,“務從實錄”、“秉筆直書”。在《說文解字》中對于史這一職業的解釋,就是需要史官不偏不倚,做到如實記錄。而史官制度發展到唐朝,才對史官的才學、品行有了更為明確的規定。
除此之外,史官還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我國古代歷史上,有許多冒死直言的史官,這些史官對所在朝代的君主起到了約束作用。君主的一言一行都要考慮到是否符合百姓的利益,是否真正能夠為民造福,否則就會被史官勸諫。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古代史官制度對于我國古代的政治、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史官這一職務的發展歷程,逐漸演化為記事的功能。史官在我國古代歷史中,起到了約束軍權的作用,對時事政治進行點評,讓君主對自己的言行能夠嚴以律己,同時也為我們后世子孫留下了許多極為珍貴的史料,史官精神也值得我們后世稱贊與學習。
參考文獻:
[1]王山青. 中國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J].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 2017(8):2.
[2]牛潤珍. 漢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變[M].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
[3]向燕南. 早期史官的制度形態與中國歷史編纂致用傳統的生成[J]. 大連大學學報, 2009(04):7-10.
[4]楊小紅. 芻議中國古代史官制度與文化[J]. 現代國企研究, 201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