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慰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農村的發展對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農村產業融合是推動鄉村振興、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手段。基于此背景,本文就我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現狀展開了深入研究,并提出進一步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產業融合 鄉村振興 經濟發展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產業融合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自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助力鄉村振興以來,各部門也紛紛響應,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推進我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也卓有成效。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現狀,并就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一、我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現狀
(一)農村產業融合的產業基礎
2020年,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均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第一產業增長最快。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015986.2億元,同比增長2.99%。第一產業增加值為77754.1億元,比2019年增加了7280.5億元,同比增長了10.33%;第二產業增加值為384255.3億元,同比增長0.94%;第三產業增加值為553976.8億元,相較2019年增長3.48%。如表1所示,在農林牧漁業中,農業一直都占據著最大的比重,2020年,我國農林牧漁業總產產值高達137782.17億元,相較2019年增長了13814.27億元,同比增長率達11.14%。其中農業總產值為71748.23億元,占農林沐漁業總產值的52.07%;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為7029.83億元,同比增長8.33%,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5.10%。
(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現狀
農產品加工業是運用各種技術方法,將農產品加工成各種食品的產業,在農產品加工、銷售等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促進了農村人口就地就業的比例。同時,農產品加工業融合了農產品加工、銷售的全過程,推動了農村產業融合。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不斷提高,企業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不斷提升。2020年我國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高達23.2萬億元,同比增長5.45%。截止2021年6月,我國已建成316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100個農業現代化示范園,87個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及5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59個鎮入選農業產業強鎮。
(三)農業服務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農業服務業也發展迅速。2020年,我國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高達7029.83億元,同比增長8.33%。2020年我國旅游業國內接待人次達到2879百萬人次,國內旅游人均花費774.1元。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同樣發展迅速,2019年全國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經營接待人次達到32億人次,帶來鄉村旅游收入高達8500億元,同比增長6.25%。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進一步帶動了農民收入的提高,2020年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17131元,同比曾展6.9%,城鄉收入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二、推動我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有助于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根據我國農村基礎設施發展需要,借助政府政策和各方力量的支持,大力興建基礎道路、網絡等基礎設施,并為農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建設專用道路。完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體系,統籌發展。加強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加快網絡覆蓋,實現農業信息共享,促進農產產業融合和農業現代化發展。
(二)加大農村金融的支持力度
為了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需要破除農村融資約束這一難題。要進一步擴大我國農村金融機構服務的廣度,加大信貸資金的投入力度,緩解農村從業人員的融資約束。在擴大農戶個體金融服務的同時,更應加大對規模化農業生產企業的支持。推動數字技術的應用,將數字經濟運用到金融服務中,善于利用數字金融,打通農村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同時,要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擴大農村金融商業銀行網點數量,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辦事效率。除銀行業外,也不能忽視其他金融機構,要推動縣域銀行業以及保險業和證券業的發展,鼓勵各大金融機構擴大農村地區村鎮業務。
(三)加大互聯網平臺的融合效應
農村電商是農產品銷售的一個重要途徑。農村電商構建了農業與互聯網的橋梁,農業進一步延伸的方式。在農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應當積極開展“互聯網+農業”的生產活動。在當今電商發展迅速的形勢下,農民在家中就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農產品的交易,實現農業與運輸的完美結合。同時,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對農產品進行有力宣傳,農民可以與買家直接交易,省去了中間成本,有效提高了農民收入,也推動了農業產業鏈延伸,促進了農村產業融合。
參考文獻
[1]張林,溫濤. 農村金融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的現實問題與破解路徑[J]. 現代經濟探討,2021(5):110-117.
[2]徐濤.鄉村振興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探索[J].山西農經,2021(21):43-44+47.
[3]國暉.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問題研究[J].農業經濟,2021(11):12-14.
[4]劉黎涵,呂玉花.南陽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對策研究[J].農家參謀,2021(19):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