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善炯
摘要:綠色債券作為綠色金融產品的一個重要品種,在國家推進碳中和碳達峰的背景之下,作用顯著,主要體現在促進實體經濟實現轉型和促進國內大循環,本文的主要內容是提供綠色債券的認定標準以及發展現狀。
1950年以來,溫室效應導致了全球極端天氣頻發,造成了許多負面影響,逐漸威脅著人們生存和發展,全球都開始意識到要推進綠色節能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從1990年到現在,世界各國和組織都共同合作應對全球變暖引發的一系列問題,然后其中金融發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它能為綠色項目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綠色債券了,它能為企業發展綠色項目提高足量的資金,雖然它是最晚產生的,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國內第一只綠色債券是由國家發改委和人民銀行共同發行的,于2015年發行,而世界上第一只綠色債券是由歐洲投資銀行在07年發行的,雖然說相對于其他金融產品起步比較晚,但是他在全球政策的推動下發展非常迅速,占據了綠色金融產品的首要地位。
(一)認定標準
1. 國內認定標準:因國內市場有碎片化,多方監管,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的早期,國內的監管機構和部委紛紛發布了綠色債券的指引還有意見,把它認定為綠色債券唯一的執行標準,中國人民銀行15年12月發布了國內最早的綠色債券。
第一,國家發改委對綠色債券的標準進行整合,使之和國際上綠色債券的定義達成統一。第二,綠色債券所支持項目的范圍被新標準調整,和15年舊版對比,一級類別有能源清潔、環保節能、基礎設施,環境生態,綠色升級服務、清潔生產六大類。在二級目錄上,增加了可持續綠色建筑、、水資源節約,農業綠色產業領域。三級和四級目錄上,增加到48項和204項,擴大了綠色金融債券的范圍。第三,內容上,新標準逐漸在和國際標準看齊。一是從分類邏輯上看,二三級目錄和國際主流綠色項目分類標準一致;二是國際通行的無重大損害原則也被采用,對核電、水電項目利提出了“對生態環境無重大危害”;三是將化石能源項目的清潔利用排除掉。這些措施讓投資者方便識別和投資中國的綠色債券,提高了國外投資者的認可度關于中國綠色債券。國際認定標準:當前,國際上形成了兩個重要的認證標準。第一ICMA和多家金融機構制定了“綠色債券原則”(GBP),于14年首次發布,2018年修訂了其內容;二是(CBI)發布了“氣候債券標準”(CBS),2011年第一次發布,在2019 年對其內容進行修訂。
(二)國內外綠色債券的發展現狀
國際綠色債券的現狀
2007年至今,國際綠色債券市場都高速增長,當然08的金融危機和11的歐債危機除外,直到2019年底,全世界綠色債券的發行量達到了2591億美元,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從區域分布來看,美國、中國、歐洲是全球綠色債券體量最大的三個地區,發行量遠遠領先其他的經濟體。美國債券市場對于綠色債券發展較早,制度體系也較完善,國內環保理念不斷普及加之綠色債券的標準的完善和監管體系完善,使得中國發行綠色債券的量超過了歐洲的各大國,從2015年到現在累計發行量達到1296.2 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中國綠色債券和國際的標準有所不同,實際的發行量其實更高。就拿2019年的數據為例子,中國發行綠色債券中只有313億美元是符合國際標準的,但是總體發行了558億,占比為56%。另外,歐洲綠色債券的發行量高于其他大洲。募集資金的投資方向,能源,建筑和交通是國際組織主要的投資方向。2014—2019年,全球綠色債券募集資金投向上述三大領域的占比穩定增長;到2020年這個占比將要達到百分之九十,水資源和廢棄物領域最受資金青睞,工業、ICT領域卻無人問津。發行人類別看,國際綠色債券市場發行主體逐漸增多。發展的初期,主力是由政策性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組成。當綠色債券規模的不斷擴大加之環保理念的普及,發行主體逐漸多元化,政府部門、主權國家中央政府和商業銀行等發行量不斷上升發行規模也不斷擴大。此外,同一個主體重復發行綠色債券的頻率不斷上升,這也充分體現大家對于綠色債券發行的積極性。
(三)國內綠色債券的現狀
中國的綠色債券市場歷史較短,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和中國巨大的債券的市場體量比起來,發行量還較小,交易規模也不夠,仍然初級的發展階段。
(1)一級市場。16年到現在,國內對于綠色債券發行量呈現上升的趨勢,發行規模差不多在兩千億到三千億,在債券市場中的占比大約百分0.5。綠色債券的種類從單一化逐步變為多元化。前幾年年,綠色金融債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發行規模已經超過了一半主體。2019年后當其他類型的綠色債券政策開始實施,綠色債券的發行種類逐漸多樣化,包括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等類型占比不斷提高,到2020年綠色金融債占比下降到11.4%。對于綠色債券募集到的資金的投資去向看,交通行業和清潔能源是主要被關注的領域。對于信用評價,高等級評價是綠色債券的特點。國內一般是國有企業才會發綠色債券,并且綠色債券大多評級較高。近年來,2A級別的綠色以及以下的債券發行占比都不到一成。進入2021年,綠色債券向更高級別集中,中低級別的綠色債券被20年下半年的信用債違約的事件所影響,導致占比逐漸變低。綠色債券發行期限長于普通債券。過去四年在發行的綠色債券中,期限不到三年的占比為一半出頭,超過三年不到五年的的占比大約三分一,超過5 年的的占比大約為七分之一。然而在普通債券,這些期限類別的卻大相徑庭。顯而易見,綠色債券平均發行期限要比普通債券長,這是由綠色項目的投資周期所決定的,綠色項目的投資周期通常都比較長。項目周期和債券在市場上的存續必須相對應,從發行區域看發達地區綠色債券的發行比例占大頭。
(2)二級市場。過去幾年,中國在綠色債券的發行規模雖世界第二,但是和整個債券市場相比,存量規模較小,交易度不活躍。綠色債券的數量在整個二級市場幾乎微乎其微,截至去年年末,中國綠色債券的數量占整體債券市場不到百分二;存量規模為 8775 億元,占債券市場整體不到百分一。從交易量上看,綠色債券市場的持續低迷。過去四年,雖然綠色債券市場的交易量呈上升趨勢,但僅占債券市場交易比重不到百分一,遠低于其存量規模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