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蓉
摘要:作業不僅是學生建構知識、提升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更是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渠道,因此作業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效能、高趣味、富有創意的作業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相反,無趣、呆板的作業只能讓孩子產生抵抗情緒。為此,從形式和內容設計兩個方面探討幾種新穎有趣的作業設計思路。
關鍵詞:作業;設計;新思路
一、自主選擇,消除抵抗情緒
不同的學生在個性特長、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讓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出現學生“難以消化”或“吃不飽”等癥狀。因此,我們在設計作業時可以選擇分層設計,讓學生按需領取。例如,聽寫完某課詞語后,可以這樣布置當晚的家庭作業:聽寫全部過關的沒作業,錯5個以內的抄一遍錯詞,錯10個以內的抄兩遍錯詞……
此外,可以利用學生的比較心理讓他們心悅誠服地接納作業。倘若你想布置學生周末寫一篇作文,但你已經預料到學生會有抵抗情緒,這時你可以這樣說:“這里有兩個作業供大家選擇:一是背誦一篇散文,二是寫一篇作文。”對于很多學生來說,背誦比較頭疼,他們便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寫作文,而當他們做出這個選擇時,他們已經遺忘了作業本身帶來的壓力。當在寫作中遇到困難時,他們不會抱怨老師作業設計的問題,因為是自己選擇的,而是會自我暗示:好在沒有選擇背課文。
自主選擇式的作業,本質上是分層作業,將知識的數量、難度、廣度、形式等做出區分之后,“對癥下藥”,更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孩子當前存在的問題,也一定程度上發揮了每個孩子潛在的能力,變被動作業為自主作業。
二、改頭換面,激發游戲樂趣
受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當下小學語文作業大多與“讀”“寫”相關,如寫生字詞語、寫作文,讀課文、讀課外書等,而關于“聽”和“說”的作業可謂少之又少。從訓練的要點來看,當前小學語文作業大多以基礎性、識記類作業為主,需要學生打開想象的翅膀自由想象、創造性思考的作業不多。筆者十分理解老師們的良苦用心,小學語文是需要從基礎抓起的,但我們在布置作業時可以通過一些小妙招將作業改頭換面,打破學生抗拒作業的局面。例如,想讓學生去讀《草房子》,我們可以布置:請你為《草房子》中的桑桑繪制朋友圈。這種簡單又富有創意的方式,既激發了學生繪畫的樂趣,又調動了學生閱讀書籍的興趣,可謂一舉兩得。又如,學完《白鷺》后想讓學生課后背誦全文,可以這樣布置:我是小詩人,我向爸爸媽媽介紹白鷺。以這種生活化、游戲化的方式激發學生理解、記憶《白鷺》一文。因此,想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就需要“聽、說、讀、寫”四者結合,并以游戲的方式布置作業。
學習本身是枯燥無味的,但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若能在作業中“加點料”、給作業“化個妝”,那么就能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
三、活化內容,教材與生活相結合
學科知識要轉化為學科素養離不開生活情境的介入與參與,所以,除了課堂上認真聽講,課下學生也需要將課堂上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因此,教師作業設計時,需要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樂于學習、觀察和思考。例如,在執教《習作:植物生長日記》前,我們可以布置觀察、記錄綠豆芽生長過程的作業,經過一個周期的觀察記錄之后,再制作海報、宣講培育小知識等,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搭建教材與實際生活之間的橋梁。又如,在學完《登天都峰》之后,可以布置學生周末去爬山,并梳理自己的情緒感受。讓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爬山過程中感受作者登山時持之以恒的毅力,以達到創設情境、讓知識介入的效果。當然,作業的布置也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知識、照本宣科,而應舉一反三,活化教材內容。例如,學會寫《觀察日記》(植物)之后,便可以讓學生觀察動物、人物、社會事件等,并寫觀察日記。這樣一來,學生便能將單一的知識轉化為多線型知識,將單一的方法轉化為能力。
總而言之,我們在布置作業時應最大限度地將教材與生活相結合,讓書本知識為現實所用或者在現實中找到實踐的意義。
四、豐富內涵,知識與素養并重
雜亂不等于豐富,簡練不等于簡單。龐雜的作業并不能帶給學生豐富的滋養,反而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使其產生厭學情緒。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與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平衡知識與素養的關系。例如,學習了《寒食》一詩之后,可以讓學生收集資料,探索寒食節的由來及文化內涵,再對比寒食節與清明節的差異,讓學生繪制出圖文并茂的手抄報、撰寫詩歌等。最后,由學生依據老師講解等標準,評選出優秀的作品貼在班級文化墻,或拍照發班級群表揚。這樣的作業,既能提高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又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最終達到知識與素養并重的效果。
小小的作業其實蘊含著大大的學問。在“雙減政策”、培育核心素養之下的作業設計需要我們以發展學生核心能力為出發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與作業良性發展、和諧互促,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們的作業設計應更多地考慮學生的興趣與實際接納能力,豐富作業的內涵,將傳統的讀、抄、寫作業方式轉變為靈活多變、妙趣橫生的作業方式。只要教師敢于創新,勇于突破舊有思路,學生就會更高效地完成作業,并受益于這樣的作業、喜歡這樣的作業,才會真正地實現提升核心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黃春鳳.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優化 [J].江西教育,2020(24).
[2]談冰.淺析如何有效布置小學語文作業 [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9(05).
(責任編輯: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