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照連
(南雄市環境監測站,廣東 南雄 512400)
我國現代化建設正處于關鍵時期,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尤其是在我國的農村地區。由于對環保工作不夠重視,環保措施落實不到位以及環保設施設備建設不完善,農村的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已經威脅到人們的飲食起居和長遠發展。本研究對當前農村水污染特征進行分析,并給出防治對策,為改善農村生活環境以及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農村水環境的維護和治理一直都是國家環境保護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這給當前農村建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近年來,我國政府開始重視水污染問題的研究,并通過歸納總結水污染特征為防治對策的提出提供必要依據[1]。第一,化學污染。化學污染主要來源于農村種植活動中使用的化肥以及農藥。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氮磷鉀等營養元素,農田建設以及病蟲害防治對化肥和農藥的需求也極大,但是大量化學農藥以及化肥的使用會對水環境造成極大污染。在對我國的湖泊環境進行檢測和分析后發現水體含氮量已達到富營養化標準,目前水環境污染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氮磷富營養化。第二,工業廢水污染。當前農村經濟發展中,鄉鎮企業居于重要地位,是農村建設的動力保障。但是當前鄉鎮企業中,大部分都是造紙、冶煉等污染嚴重的企業,其生產過程本身就會排放大量的工業廢水,再加上鄉鎮企業廢水處理不能達標排放,又進一步加劇了農村水污染[2]。第三,生活廢水污染。農村在全國所占面積極大,農業人口更是占據全國人口極大的比例,但是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相對較低。從整體上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低。以南雄市為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同城市相比,差距較大(見下圖1)。第四,水污染治理力度不足。目前,農村存在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對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態有著嚴重危害,需要環保部門在進行環境治理時,對于農村的環境污染問題給予重視,并采取嚴格的水污染防治措施,提高對導致水污染行為的懲罰力度,為農村經濟的可持續建設保駕護航。
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化肥農藥,但化肥農藥的濫用也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為防止化學污染持續加重,改善農村地區水環境,農民在施肥階段應該結合農作物的種類和土壤肥力情況決定化肥施用量[3]。施肥方法多種多樣,葉面施肥、測土配方施肥、定點施肥等都有著極大的選擇和利用空間。為了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可以把生物肥和常規肥結合使用,也可以通過建設農田—溝渠—水塘系統的方式促進養分的有效流動與生態循環。另外,可以利用多水塘系統進行化學污染的防控,具體措施為:修建暴雨滯留池,讓河流中的水分和養分與池子當中的成分進行互換,降低水流速度,促進懸浮物沉降。在農藥的選擇方面必須做到嚴格把關,控制農藥毒性,以免對當地水環境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定期對農民進行化學污染防治措施相關知識培訓,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指導其科學使用農藥和化肥,為水污染防治貢獻力量。
鄉鎮企業工業廢水的排放是造成水污染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減少污水排放,可以根據企業實力以及可持續發展要求積極引入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技術,發揮科技在污染防治中的獨特優勢。鄉鎮政府要加大對企業的指導力度,鼓勵企業積極安裝污水循環利用的設備,并定期開展環境綜合整治觀摩評比活動,對污水處理良好的企業給予獎勵和扶持。促使分散在農村不同地點的鄉鎮企業集中分布,確保污染源集中,然后通過建設大型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廢水,減少單一企業污水處理壓力。積極宣傳國家針對環境保護,特別是水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對鄉鎮企業進行教育指導并嚴加約束。對于污染嚴重、能耗巨大的企業,需要及時關停,真正把清潔生產和綠色經濟發展觀念滲透到鄉鎮企業中,促進企業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并利用先進、科學的污染治理措施,拓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農村地區人口眾多,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巨大,為了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必須處理好生活廢水。針對農村巨大的生活廢水處理壓力,鄉鎮政府可以積極構建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在具體建設中,可以把政府的財政支持當做主要資金來源,把向農民籌措資金作為輔助來源,積極吸收社會組織的資金支持,盡快建成生活污水處理系統,促進生活用水的有效處理和循環利用。未來的污水治理發展方向是在村鎮交叉處構建聯村集中供水系統,妥善利用處理達標之后的水源。該系統建設可以通過先試點后普及的方法進行推廣。
水污染防治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原則,積極運用天然凈化系統進行污染問題的處理,并進一步加大綜合治理措施的運用,多種措施并舉加大治理力度。天然凈化是指在最大化減少資源和資金消耗的情況下,運用天然土壤和水體自凈功能實現生態自凈。比如,通過種植蘆葦等植物凈化污水塘,通過養殖水禽水產促進能量傳遞和能量轉換,降解污水處理系統中的有機物。該方法除了可以處理污水,還可以實現創收。政府可以積極引導農民創建生態化農田,在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同時優化管理,提高產量,保證農田健康運行,確保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我國地域遼闊,農村地區占全國總面積近90%,農村經濟的發展關系著我國國民經濟整體的發展,所以建設農村、發展農村經濟是當務之急。但是環境污染問題,特別是水污染問題一直制約著農村地區的發展,既影響到人民的生命健康,也威脅到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運行[4]。對此要提高國民對農村環保工作的重視程度,在思想觀念以及應對策略方面進行創新調整,直面水污染嚴重的現實問題,分析水污染的特征,并在水污染治理過程中學習城市污染治理經驗,做好水環境污染問題的防治工作,切實維護農村水資源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