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笑天 王怡博
(湖南大學,湖南 長沙 410082)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興起和青年學生對于網絡青睞,網絡空間逐漸成為思想政治引領的主戰場。國家領導人在2016年的全國思想政治大會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1.由此開始,網絡育人受到教育各界的關注。2017 年 12 月,教育部也將網絡育人將網絡育人列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十育人體系”。2.網絡是以計算機為基礎,借助現代的通訊技術將不同區域的計算機連接,形成巨大的資源共享空間。網絡育人則是以網絡為載體,將思想政治作用在網絡這個載體,進行對廣大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引領。
1.豐富性
網絡將世界變成地球村,將世界各地的電腦連接在一起。因此,在網絡上教育者可以有大量的資源可以調動。例如一名教育者想講述馬克思主義,無論是馬克思個人經歷、馬克思知名著作、馬克思主要思想等信息都可以在互聯網中快速查詢、及時調用,來滿足現代社會快節奏和碎片化的發展需求。
2.互動性
傳統媒體具有單向信息傳遞的特點,而互聯網讓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都擁有互動發聲的機會。教育者利用網絡平臺,可以傳播信息,受教育者通過評論、互動、點贊都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原信息的態度。而隨著網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自媒體成為網絡信息傳遞的主力軍。自媒體也讓普通學生成為了網絡育人中的組成部分,通過發表觀點、轉載信息,對于信息的傳遞形成正向疊加和反向削弱。而網絡的互動性正是吸引廣大青年使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3.便捷性
5G時代已經到來,而其帶來的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也將深刻的影響著網絡育人的效果。目前,網絡的快速升級已經讓移動客戶端成為了信息交換的主渠道。網絡技術的進一步提升,也讓網絡信息深入課堂、寢室、食堂、運動場,覆蓋面積逐步擴大。同時,網絡在大數據的算法下,更是做到讓信息針對性的推薦給有需求的廣大青年,讓青年可以輕而易舉的查詢到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因此便捷性也拓展了廣大青年的適用范圍并激發了青年學生的使用意愿。
網絡育人是以網絡為載體的一種信息傳遞,可以選取大量的網絡媒介進行傳播。例如,近年來共青團中央在微博、微信公眾號、QQ空間、知乎、B站、網易云音樂和抖音等多種媒介上進行傳播。很多高校也選擇以學校官網為主陣地,兼顧重點發展部分多媒體的宣傳方式進行傳播。在以上的這些方式中,微信公眾號因為他的受眾群體大、操作便捷性成為了很多高校的重點建設選擇。
微信公眾號誕生于2012年8月,并在隨后的幾年實現了快速的增長。微信公眾號在其僅發展兩年后,便擁有了超過800萬的注冊使用者。如果按照人口密度計算,目前國內平均每160人就會具有一個微信公眾號,可見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極為普遍的網絡產品。借鑒新浪微博活躍生命周期的時間,微信公眾號在發展了七年之后,也進入到面臨著巨大的市場競爭階段。因此,目前微信公眾號運營關注的重點是內容的設計。如果網絡育人需要借助微信公眾號,同樣需要更加關注內容的選取。
為了更好地探究微信公眾號內容選擇對于信息傳遞的關聯性。文章選取湖南大學數學學院“hnu.math”公眾號,以閱讀量作為信息傳遞的數據體現,研究不同內容下閱讀數的變化。自2019年4月1號到2019年11 月30號,共發表文章242篇,內容共分為時事政治、專業信息、學院活動、生活小知識、黨建信息、榜樣介紹和消息通知等板塊。根據不同板塊,總閱讀數和平均閱讀數,統計如下圖。
通過以上數據顯示,學院的消息通知、學院活動和榜樣介紹等欄目是平均閱讀率最高的欄目。顯然同學們對于自己身邊的活動關注度是最高的。雖然時事政治中平均閱讀數較低,但是在后臺數據顯示,部分緊跟時事政治報到,如香港問題介紹、消防日介紹、十九屆四中全會介紹等閱讀數也遠高于其他版塊的平均數據,顯然同學們對于新鮮事物同樣具有關注度。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閱讀是借助媒體傳播思想的基礎,如果連基本的閱讀都保證不了,顯然無法實現信息的傳遞。通過以上數據,我們發現高校微信公眾號如果要想吸引廣大青年閱讀,其內容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關聯性
微信公眾號具有特定的信息閱讀群體,因此對于特定群體而言,公眾號最大的價值就是介紹其所關心的組織或者集體發生的故事。高校微信公眾號圍繞著與受眾緊密有關的活動信息進行介紹,顯然吸引受眾閱讀的最有效手段。
2.及時性
高校微信公眾號既是教育的媒介,也是新聞的媒介。因此高校微信公眾號自然也不能擺脫新聞傳播的特點。及時性是新聞的生命力,同樣及時性也讓高校的信息更具有吸引力和可讀性。
3.趣味性
隨著微信公眾號的快速發展,微信公眾號信息多如牛毛。如果想要在巨大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除了選擇合適的內容,更需要在內容呈現上多下功夫。增強文章的趣味性更能滿足廣大青年快餐式的閱讀需求,增強文章的吸引力。
國家領導人關于思政教育做過生動的比喻,他將思政教育比喻成鹽。我們不能只吃鹽,也不能不吃鹽,而是要將鹽伴隨主食一起使用。在網絡育人中,網絡文章和信息就是我們“主食”。因此,我們關注微信公眾號內容特點,并結合特點將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合其中,才能實現網絡育人價值引領的重要作用。
高校運營微信公眾號不僅是起到信息傳遞的作用,同時也是圍繞“育人”這個核心目而展開。育人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回答“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和如何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時事政治和熱點話題顯然和思政教育緊密相連,因此高校微信公眾號不能放棄這么重要的思想政治陣地。高校微信公眾號需要緊跟時事熱點,圍繞同學們心中的疑問進行解答。在時事熱點宣傳中,表明自身立場,引領廣大青年,唯有如此高校微信公眾號運營才沒有喪失履行主責主業。
根據數據顯示,高校的日常活動和自身介紹都是受眾的閱讀重點。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不斷提升活動的質量,才能從本質上增強文章的吸引力。在提升活動質量的同時,還要考慮思政教育如何嵌入到日常宣傳和介紹中,讓思政教育潛移默化的用自身的潤力實現網絡育人價值引領的目的。
高效運營微信公眾號決不能簡單復制傳統媒體的傳播手段。微信公眾號具有較多的互動功能,充分利用互動功能,不但可以拉近微信公眾號和閱讀者的距離,更可以在互動中樹立正確導向,實施價值引領。更深層次,運營者在互動中也更能在讀者的反饋中受眾的關注點和興趣點,對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與創造起到推動作用,為網絡育人實現更大的效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