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征
(聊城市水文局,山東 聊城 252000)
聊城市水文監測工作涵蓋社會組織的多個行業、領域,包括引水供水、防汛工程管理、水環境保護、污水處理、城市防汛、水生態環境維護等行業部門。其中具有專業水文監測隊伍的部門,水文工作開展的比較規范,其他非專業部門沒有專門機構和專業技術人員,這些部門一般為實施特定項目或者具體時段的管理工作而設立,對水文動態變化信息數據精度要求不高,水文工作開展不規范。目前聊城市開展水文監測工作的多部門在同一區域設置水文監測站、監測大致相同的項目,各為其主,各自為政,水文信息不能共享,因此這項工作亟需進行規范化管理。
目前,聊城市非水文行業布設的水文監測站點(以下簡稱社會水文監測站)布局不合理,隸屬于不同的單位,設立目的是滿足本單位某個涉水個體(如調水工程、城市防汛、污水排放、景觀水域等)的管理需要,局限在本單位、本行業局部需求,不能立足整個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大局,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遵循流域與區域相結合、區域服從流域,布局科學、密度合理、功能齊全、結構優化,經濟高效的原則,造成站網布局的不合理與資源浪費并存的局面。
社會水文監測站的監測項目設置與執行的監測要求不符合國家、行業技術標準,如:調水工程類監測站監測項目為水位、流量、懸移質含沙量,但各項目監測時間、頻次不能嚴格按照規范/標準進行,渠道水文要素僅在引水期間監測;蓄水湖庫水位監測不規定固定監測時間,僅在水庫補水期間或充庫前后監測;城區防汛監測站水位監測僅在汛期降暴雨期間或降暴雨前后監測等。監測項目設置與執行技術標準不規范,從事水文監測的人員專業素質較低、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資源開展的水文工作取得的數據信息成果精度受到影響,難以作為國家基本水文數據信息發揮應有的作用。
聊城市非專業水文開展水文監測工作取得的監測數據信息,多數以為涉水個體進行實時管理調度服務為目的,不能將監測數據信息作為水文資料按照《水文資料整編規范》要求進行整理和保存,如:聊城市境內各類引水供水量、庫蓄水位監測數據;城市防汛排水出口內外監控點水文監測數據,而引客水類水文監測站、環境保護類監測站、地質礦產資源監測站等取得的水文監測數據,因監測站具有專用站的特點,取得的監測數據不夠完整、精度要求不一致,同時缺乏行業管理的約束,造成監測數據信息作為資料整理保存沒有規范統一的標準,甚至有些數據不能及時記載留存而丟失,從而喪失對專業水文工作有力補充的功能。
推行水文監測規范化管理,首先可以避免監測站重復建設,監測儀器設備重復購置,減少監測項目重疊造成的資源浪費,可以最優化的站網布局,最少的人力物力資源投入,通過信息資源共享,滿足各相關單位對不同實時水文信息的需求,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其次,采用統一的技術標準對各監測站點的水文監測工作進行規范,使各監測站點取得的水文數據信息準確、可靠、規范,彌補專業水文資料覆蓋范圍、細化程度等方面的不足,更好地滿足防汛抗旱、水資源開發利用、水生態環境保護,城市建設規劃編制等對基礎水文資料的需求,對未來地方經濟發展影響深遠。
通過政府協調實現對水文監測工作規范化管理,對監測站網布局進行科學規劃,對監測項目優化設置,對各項水文要素的監測嚴格按照行業規范/標準操作,水文信息數據資料規范化整理、傳輸、存檔,通過政府公眾平臺實現水文信息全社會共享,解決了有關單位自身能力不足無法通過監測得到的水文數據資料,參與的各不同行業、部門之間優勢互補,使聊城市的防汛抗旱、水資源開發利用、水生態環境保護、城市建設管理等各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
由政府牽頭,對社會水文監測站網進行科學規劃,根據各單位設置監測站的目的,按照監測項目確定站點類別,結合水文技術規范要求,對市域內不同單位設置的水文監測站進行整合,遵循“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遵循流域與區域相結合、區域服從流域,布局科學、密度合理、功能齊全、結構優化,經濟高效、適當超前的原則”,確定各監測站點設站位置,實現水文監測站網布局的合理性,建立寬領域、多部門參與,達到一定規模、集監測服務為一體,功能較健全的社會水文服務體系。
按照政府牽頭制定的站網規劃,整合不同功能監測站點監測項目,各監測站點按照誰建設,誰管理的原則,明確責任單位,明確專門的技術管理人員。建立社會水文監測站點監測項目臺賬,設置各監測站點的監測項目,對各項水文要素按照水文監測行業規范確定監測時間、監測頻次和技術要求,下達監測站點任務書。各監測站監測取得的水文數據信息,統一傳輸到政府公眾信息平臺,實現各類實時水文數據信息社會共享,消除各部門行業水文監測站點、項目重疊的弊端。
加強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山東省水文管理辦法》的廣泛宣傳,讓社會各界了解水文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基礎地位,依法依規開展水文監測服務,使監測取得的水文基礎數據準確可靠,使發布的水文信息具有公信力,從而喚起水文監測各參與單位的法制意識,自覺按國標行規施策,維護水文工作的嚴肅性。
開展社會化水文監測工作,可彌補國家專業水文機構服務范圍、精細程度、項目覆蓋程度等方面的不足,是專業水文工作的有益補充。水文行業管理部門理應加強水文行業管理,推行水文資料匯交制度,為社會水文監測工作提供規范化專業技術支持,進一步加大對水文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大水文創新、水文信息化方面投入,通過技術手段整合更全面的水文信息,更好地促進水文行業健康發展,全盤布局水文監測及水文服務,樹立行業權威,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水文信息共享,為生態文明社會建設保駕護航。
開展水文監測規范化管理,從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構建生態文明社會的大局出發,通過科學合理規劃、整合水文監測站網,規范水文監測規程,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健全水文資料匯交制度,建設完備的水文信息公眾平臺,充分挖掘水文監測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功效潛力,為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