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龍會
(肥城市水利局,山東 肥城 271600)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水環境不斷惡化、水資源短缺矛盾突出,已成為制約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如何做好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是肥城市一直探討的重要課題。近年來,肥城市認真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重要治水思路,切實抓好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優化配置等工作,持續推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貫徹落實,全面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按照省市要求,對新、改、擴建項目實行論證審批。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對于市級重點項目,積極盯上靠上,協調推進,與上級業務部門對接,切實解決水資源論證過程中難題,加快項目建設進度,保證項目盡快上馬。強化用水總量控制,科學分解用水計劃,嚴格落實“年計劃、月調度、季考核”制度,確保計劃執行到位。同時,根據用水戶申請,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及時新增、調整用水計劃。
一是加強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對水功能區定期開展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同時加強業務相關單位工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比如,肥城市水資源保護中心與泰安市水文局聯合行動,開展入河排污口水質監測“零點行動”,對轄區內10 個入河排污口進行取樣監測,進一步掌握水質變化。二是定期發布水資源信息公報。利用手機信息平臺,每月月初,根據統測數據,及時編寫發布水情和重點工作動態信息,為全市水利發展決策提供可靠資料。三是嚴格水事執法,凈化用水環境。堅持巡查、稽查和督查“三項制度”,嚴厲查處私挖亂采地下水行為,有效震懾違法取水行為,整頓用水秩序,凈化水環境。
把握時間節點和方法步驟,扎實做好水資源稅征繳工作。認真組織開展取用水戶計量設施核查,發現問題,立即整改,確保計量準確無誤。嚴格按照核定程序,在每個季度結束后15 日內對取用水戶申報的用水量進行認真審核,確保核定量與實際取用水量相符。建立由財政、稅務、水利部門組成的水資源稅征收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通報水量核定、水資源稅征收、用水計劃落實等情況,做到每季度與稅務部門對接一次水量核定、水資源稅征收等情況,實現信息共享。
在實現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的基礎上,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施國家節水行動”精神,在全市積極推動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指導各用水行業落實節水各項工作任務。在工業上,積極引導企業進行節水技術改造,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節約地下水。在農業上,推廣應用管灌、噴灌、滴灌、水肥一體化等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逐步改變“大水漫灌”的灌溉模式。在城市生活上,普及節水器具,加強節水宣傳教育,增強全面的節水意識。成立節水志愿服務隊,到共建社區開展宣傳活動,營造濃厚的節水、愛水、護水氛圍。
一是水資源管理的概念基礎薄弱,對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要和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認識有待提高,立足當地水資源條件、精打細算過緊日子的意識不夠強。二是管理創新思維薄弱,創新動力不足,工作方式方法不靈活,與貫徹新時期治水方針方面存在差距,研究新政策、新精神的能力不強,工作標準不高,精細化程度、標準化程度有待提高。三是現代科技應用不足,用于支撐水資源管理的配套設施和人才配備資源欠缺。水資源監測數據采集、傳輸、分析手段都比較落后。
一是農業用水計量覆蓋率低,非農用水戶沒有全部實現遠程在線監測,取用水監管能力有待加強。二是一些地下水監測站點設備陳舊、準確率不高,有的甚至還采用人工報表的方式;數據集成和分析手段落后,實現地下水位實時監測還有待時日。三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尚未起步,相關管理和監測數據分析管理工作亟待加快推進。
水資源精細化管理存在著監管主體不明確、責任落實不到位、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及監測監管薄弱等突出問題。一些重大建設項目布局規劃、相關行業專項規劃等方面的水資源論證工作參與不夠,落實中央提出的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要求還有差距。
以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新時期“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重要治水方針,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抓手,創新實干,規范提高,扎實推進水資源優化配置、科學調度、嚴格管控,大力實施全社會節水行動,著力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真正使水資源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剛性約束,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積極推動實施國家節水行動,落實節水各項工作任務。嚴格執行水資源論證、計劃用水、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等制度,積極推進工業企業節水技改,提升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積極開展泰安市水利行業節水型機關創建工作,編制創建方案,完善節水管理制度,實施節水精細化管理,力爭創建成功。鞏固提高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通過各種渠道,深入廣泛開展節水宣傳,全面提升全社會的節水意識。
扎實推進重點取用水戶監控設施建設工作,實現省級和泰安市級平臺并網運行,共享實時數據。加強內引外聯,積極爭取無償資金,用于全市水資源節約和保護。定期開展水資源監控設施維護,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降低設施故障率。
建立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商解決相關問題。嚴格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明確職責邊界,強化責任意識和監管意識,做到嚴格依法管理。水利、財政、發改、住建、稅務、行政審批等部門加強配合,聯合聯動,認真做好取水許可審批銜接、水資源論證、水資源稅征收、入河排污口設置、監督檢查、水功能區監管及環保督查等工作。加強水資源聯合執法工作合力,全面加大日常巡查監管工作,提升水資源工作水平。
積極適應新形勢,大力提升技術支撐能力。密切監測水位變化,及時發布水情信息,為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對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進行監測,掌握水質變化,開展水功能區水質監測“零點行動”,確保水質達標排放;利用遠程監測平臺,關注水量變化,確保用水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