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明聰,王秀燕,張書紅,魏 華
(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潘家口蓄能電廠,河北 唐山 064300)
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處于主導地位。國有企業的離退休管理工作是國企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國企職工退休后的保障問題備受關注,并且成為影響社會團結穩定的重要因素。
早在十幾年前,全國各地的離退休人員的養老保險信息庫并不能共享互通,每個地方的資料庫模式與規范都不相同。離退休人員的在世認證制度并不是科學統一的,導致有人鉆制度的空子來冒領養老金,而且對于冒領養老金的行為也沒有執法依據。離退休人員對社會化管理在思想上并不認同,他們在情感上依賴于企業,同時也擔心進入社會化管理后遇到的問題是否能及時得到幫助與解決等,以至于產生抵觸情緒[1]。
離退休人員的檔案管理混亂、無章,隨著國有企業深入發展,企業的離退休人員逐漸增多,其中有些人員的檔案轉到了歸屬地社區,有些人的檔案寄放在原企業,有些人的檔案轉移到了人才市場,有些破產的企業早已人去樓空,一些離退休人員的人事檔案更是無從找尋,部分離退休人員已經不知道自己的檔案在何處。對于離退休人員人事檔案的管理如此雜亂無章,既是對離退休人員的信息安全不負責,也是對檔案管理的權威性不負責。
在之前國有企業對于離退休人員的管理工作并未由專人負責,而是由其他崗位的專責兼職管理,兼職的人員對于此項業務并不精通,業務水平與能力有待提高,也沒有專門為這些人員進行正規的培訓,所以離退休管理工作并不完善。
最近幾年,在國家政策決策的推動下,在社會保障管理局發放國有企業離退休人員退休金的基礎上,加大促進對其的社會化管理。在職工達到退休年齡正式辦理退休手續后,不僅實行由社會保障管理局發放退休養老金,而且實行檔案關系移交城市社區或街道的屬地管理,由社區或街道提供相對應的服務管理。
實施的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幾方面:
(1)思想宣傳
實施國有企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是社會發展的趨勢,有利于保障員工自身權益和企業發展。但是在推行之初,離退休人員不可避免會出現認為企業怕麻煩而拋棄自己的思想,從而內心感覺沒有了歸屬感。因此需要我們加大宣傳國家政策的力度,轉變離退休職工的固有思想,幫助他們認識到離退休職工社會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離退休管理工作的開展更加順利。
(2)對接主動
國企和政府是國有企業職工退休社會化管理過渡的雙方。作為國有企業,應做好準備工作,建立專崗專責來進行轉移的工作,準備好離退休人員的檔案材料,列清離退休人員關于黨組織關系、社會保險、人事關系等各種材料,為社會化管理移交做好萬全的準備。作為基層政府組織,應精準核查國有企業離退人員政治面貌,強化對離退休黨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街道社區及時對接所在區縣的組織部、國資委,梳理轄區企業名單、離退休黨員名冊等情況,認真核實離退休黨員信息。做到去向明確、轉接有序、過渡平穩。
(3)明確職責
及時提出交接申請與所屬地的政府簽訂相關轉移協議,明確規定各自職責,在轉移好離退休人員的關系后,社會化管理的經費就會由我們政府部門來支付,企業可以不再需要承擔離退休人員的管理。還有一些特殊費用,例如退休軍轉干部的生活補貼、工傷就醫報銷、外地就醫報銷等則由國企向國家申請資金,得到撥款后再劃撥到屬地街道的專門賬戶,由街道、社區給離退休人員統一發放[2]。
(4)組織嚴謹
開展有序的離退休人員檔案關系轉移工作,提高黨員關系轉接的業務水平。使國企離退休專責、街道及社區黨務干部有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妥善解決轉接過程中檔案核查、轉接手續、黨費收繳等問題,確保轉接工作流程順暢。對國企離退休人員的人事檔案進行集中統一管理,確保每個國企離退休人員都能及時被納入組織管理。
(5)積極配合
配合社會保險管理局做好按時足額發放國企離退休人員退休金工作,使他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協調溝通社保局為離退休人員提供關于社會保險政策的咨詢和各項業務的查詢服務,跟蹤了解其生活與生存狀況,幫助離退休人員進行社保經辦機構領取養老金的資格認證。
(6)跟蹤服務
對于離退休社會化關系轉移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國企與街道、社區三方積極協調溝通,做好政策解釋。確保做到工作嚴謹規范、服務細心周到,將國企離退休轉接工作做到實處,為國有企業“減負”。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突出,社會化服務不能適應于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也影響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改革的深化。因此,需要國企與街道、社區三方加強協調配合,共同推動國企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的實施。
實行國有企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是國家的重要決策。不僅有利于國有企業全面深化改革,也有利于國有企業解決在社會職能上的歷史遺留問題。不斷推動國有企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對于國企提高經濟競爭力,更好的保障離退休人員服務需求和法定權益,確保退休人員享受國家改革成果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實行國有企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進一步保障了離退休人員晚年生活的質量。老一輩離退休人員在我國企業改革發展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退休金實施社會化發放后,在經濟上使他們得到了回報和保障。在這些工作的鋪墊下,不斷促進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可以更好地實現退休人員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使他們的晚年生活質量得到組織管理和服務上的保障[3]。
實行國有企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有助于為企業減輕負擔。國有企業存在的意義就是為推動經濟發展,創造經濟效益,給員工提供物質保障和生活保障。然而有些國企,需要承擔的功能過多,非常繁瑣,把很多人力物力耗費在了社會功能上,長此以往,國有企業將不能承受如此繁重的工作,以至于嚴重影響到國企的經濟效益。
實行國有企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進一步完善了社會的保障體系。隨著逐步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建立與其相適應的獨立于企業事業單位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4]。國有企業除了應按時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還應支持國家為離退休人員的建立的社會保障體系,從而才能促進企業發展和提高企業經濟競爭力。
實行國有企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表現,保證了退休人員的根本利益,減弱了國企的社會職能,也分擔了國有企業一部分的經濟壓力。我們要遵守國家頒布的政策,按部就班的推動國企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維持社會穩定運轉,促進企業快速發展,保障職工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