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為清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工程技術學院,江蘇淮安 223003)
雙足步行機器人是典型的類人機器人,它憑借運動靈活、躲避障礙能力強及運動盲區小等諸多優勢,可以實現雙足行走、跨越障礙、上下樓梯等類人動作,能夠適應各種非結構性環境地形,取代人類在惡劣環境下完成具有危險性的工作,因此受到許多研究者的關注,成為當前機器人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1]。結構設計和智能控制成為重點研究方向。如韓軍等[2]設計了一種擺腰式無膝雙足機器人的機械結構,并進行了結構的運動分析;王高亮等[3]設計了一種可以翻滾的交叉足步行機器人;周江琛等[4]基于變質心高度策略,衛春芳等[5]采用多電機協同控制,施群等[6]在可變環境下使用智能仿生算法,董勝等[7]基于運動發散分量動力學分別研究了雙足機器人的行走策略、步態規劃與位姿控制等問題。本文則進行了一種可以實現類人的交叉步行走的機器人設計,分別從機械結構、控制系統和軟件程序3個方面詳細論述了機器人的設計過程,設計工作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及推廣價值。
首先對人類的腿部關節進行運動分析。人類腿部關節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 所示,主要由髖關節、膝關節及踝關節組成。其中除膝關節只具有1 個自由度外(即繞3 軸的關節轉動),髖關節和踝關節各具有2 個自由度(二者可分別繞1 軸和2軸、4軸和5軸轉動)。考慮到過多的自由度會影響機器人雙足行走的穩定性,并增加后續步態規劃的復雜性,此處進行自由度的簡化,將髖關節和踝關節各去除1個自由度,形成單腿3自由度、雙腿6自由度的設計方案,如圖2所示。
圖1 人腿關節結構示意圖
由圖2 可知,為完成6 自由度的運動需求,分別在機器人雙腿的6 個關節處安裝6 個舵機,每兩個舵機之間用剛性連接件連接,螺栓緊固,形成機器人的“大腿”與“小腿”;每3 個舵機組成“1 條腿”,分別模仿人類的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舵機間的連接件選用鋁材,質量較輕且具有一定強度,如圖3所示。對于機器人的腳底板,為增強行走穩定性,選擇加寬加厚的鋁板,如圖4所示。實際調試過程中,鋁制的機器人腳底板與地板間的摩擦因數小,容易出現腳底板與地板摩擦力不足、機器人行走偏航的問題,此時還可在腳底板底部加裝橡皮墊,用于防滑,增大與地面的摩擦力,可顯著提升機器人的直線行走能力。
圖2 雙足步行機器人三維造型圖和實物圖
圖3 鋁制連接件
圖4 鋁制腳底板
機械結構設計完成后,基于6 自由度的雙腿可以進行雙足行走的步態規劃。設計中以人類在行走過程中先邁左腿、再邁右腿、最后實現兩腳合并為例,設計過程如圖5所示:首先左腿髖關節向前運動,達到圖5(b)圖姿態;左腿抬起的同時膝關節彎曲至圖5(c)姿態;然后使左腿前傾踝關節落地,完成邁左腿動作至圖5(d);同時右腿髖關節向前運動,使右腿抬起的同時膝關節彎曲,完成圖5(e)、(f)姿態;然后使右腿前傾踝關節落地,完成邁右腿動作至圖5(g),最后實現左右兩腳合并,完成“走一步”動作。由于機器人的行走可以看作是多個步態的組合,因此,在規劃好一個步態之后,其他步態仿效此步態即可。
圖5 雙足步行機器人步態規劃圖
上述機器人的雙足運動方案,只是對人類在雙腿運動過程中髖、膝及踝關節運動的大致模仿,與真實的人類步行在細節之處仍存在很多不同,因此無法像人類一樣時刻保持身體平衡與運動平穩。在實際制作機器人時,還需進行多次調試,以確定機器人在行走過程中每個舵機轉動的最佳角度,保證機器人運動的平穩性。
控制系統設計主要包括主控模塊、驅動模塊和電源模塊設計。設計過程分述如下。
主控模塊是機器人的“大腦”,負責接收、存儲和運行上位機發送過來的程序,控制舵機按照預設參數轉動一定角度,實現雙足行走等相關動作。本次機器人設計的主控制模塊選取24 路舵機控制板,如圖6 所示。其主要由供電模塊、下載模塊及存儲模塊組成。MINI-USB 接口提供舵機控制板與上位機相連,可實現程序下載功能;程序調試好后可存儲至板載256 kB 存儲卡內;供電模塊上電后,機器人就可脫機運行。
圖6 24路舵機控制板
驅動模塊主要由6個180°數字舵機組成,如圖7所示,其主要參數為:自重約44 g,整體尺寸為40.5 mm ×20.5 mm ×38 mm,工作速度為0.14~0.16 s/60°,扭矩為4.2~5 kg/cm,額定電壓為4.5~5.5 V,正常工作電流200 mA。該舵機扭矩經理論測算和實物測試能夠帶動鋁制連接件運動,性能可靠,同時具有堵轉保護功能,堵轉3 s后可自動降低電流,以保護內部馬達及電板,能夠較好地滿足本次雙足步行機器人的設計及應用需求。
圖7 180°數字舵機
圖8 7.4 V航模電池
機器人設計選擇7.4 V 航模鋰電池供電,如圖8 所示,由于舵機控制板內已配置有降壓模塊,可將電源電壓穩定在3~5.5 V 安全數值范圍內,故無須外接降壓模塊。經過實際測試,該電源完全能夠符合雙足步行機器人的設計運行要求。
圖9 上位機軟件操作界面
步行機器人的機械結構與硬件設計完成后,就可以進行軟件設計了。本次設計通過與圖6所示舵機控制板配套的上位機軟件進行。該軟件可安裝在電腦運行,圖9所示為軟件的設計操作界面。軟件通過電腦USB口與舵機控制板的MINI-USB口相連,實現程序寫入。聯機成功后,可通過鼠標滑動滑桿或者輸入數值范圍調節舵機參數,實現舵機不同角度的轉動;每調試一段指令后,可點擊“插入”按鈕,便可在“命令列表”內自動生成動作指令。當機器人的整套程序調試完畢后,可點擊“下載”按鈕,程序便能夠自動寫入至舵機控制板上的板載動作存儲卡中。拔下下載線,打開機器人電源開關,機器人便可按照之前設置的程序完成相應的動作。
本文論述了一種交叉足步行機器人的設計過程與實現方法,按上述設計流程和方法制作的交叉足步行機器人,經實物制作測試能夠實現既定的雙足交叉行走功能。設計工作為今后從事雙足機器人更為復雜的翻轉、跳躍動作積累了經驗,同時為從事相似原理的類人仿生機器人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