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瑞
(上海汽車變速器有限公司,上海 201807)
花鍵聯接因傳遞轉矩大、定心精度高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變速箱齒軸裝配中[1]。但由于其結構特殊,需內/外花鍵配合聯接,故許多裝配線在該工位仍采用人工對齒,即人工將內/外花鍵預配合后,再進行壓裝[2]。此外,花鍵的壓裝多采用熱壓方式[3],溫度可達160 ℃,操作工不得不戴厚重的隔熱手套進行操作。這不僅存在燙傷的安全隱患,更影響了裝配的節拍,遏制住了變速箱裝配線全面自動化的發展。
而在變速箱裝配線上,伺服壓機系統因其特有的“伺服電機+絲杠”結構,使生產的速度和質量得到大大地提升,提高了壓裝精度及對壓裝過程的實時監控,使生產更加可控,故近年來被廣泛運用[4]。其中,軸承、油封、定位銷、齒輪等關鍵部件的安裝,均由伺服壓機完成[5]。
因此,基于上述問題,本研究結合實際項目對伺服壓機進行應用設計,介紹了采用伺服壓機進行齒軸花鍵壓裝的方法,分析了對齒過程、參數設置等,以期為變速箱裝配線的自動化發展提供參考。
汽車傳動具有載荷大、不平穩等特點,要求傳動齒輪有較高的安裝精度和足夠強度。因此,加工有花鍵的齒輪軸在變速箱的生產中運用廣泛[6]。本項目選用某型號油電混合變速箱的輸出軸作為研究對象,其詳情如圖1 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齒輪軸3 處加工有漸開線花鍵,用以安裝3 個擋位的變速齒輪。選取中間的花鍵作為研究對象,其參數為模數1、齒數36、壓力角30°。
圖1 輸出軸示意圖
以往的齒軸壓裝為人工預先將內/外花鍵配合好,再進行壓裝作業[7]。與該壓裝方式不同,花鍵對齒壓裝的關鍵在于“一邊對、一邊壓”。這需要在壓裝過程中既有豎直的壓裝力,又有旋轉力。
德國Promess公司[8]的一款伺服壓機(型號REMAP)正好具備這種能力,其在傳統伺服壓機的基礎上增加了旋轉功能,且將二者通過同一個控制器控制,方便了編程與控制。
具備上述條件,使得實現花鍵自動對齒壓裝成為了可能。
花鍵的對齒過程是一個概率事件:壓機可能在第一次壓裝時就直接成功對齒;也可能需要多次調整才能對齒成功。因此,對齒的過程必須經過合理的設計并優化,限制對齒次數,確保在節拍不浪費的前提下成功對齒并壓裝。
根據花鍵參數和伺服壓機的功能,設計的對齒過程流程圖如圖2所示。線性移動的壓機每試壓1 次失敗后,將回升并旋轉一定角度,然后再次試壓,如此反復n次直至壓裝成功,否則壓裝失敗并報警。
圖2 對齒過程流程圖
以齒輪內花鍵的下端面為對象,設其移動至花鍵上端面的位移為S,在試壓壓力F1下的位移為S1,試壓壓力F2下的位移為S2,且F2>F1,花鍵壓裝變形量ΔS。則對齒原理可表示為:
1.4.1 參數及分析
根據該工位的結構、設備安裝位置及零件尺寸,測得齒輪內花鍵的下端面壓至花鍵上端面時位移S為270 mm;輸出軸及齒輪材料均為20MnCr5,泊松比為0.3,抗拉強度Rm為1 482 MPa,屈服強度δs為1 232 MPa。
為了便于計算,初步將試壓壓力F1設為1 kN,試壓壓力F2設為3 kN。由于花鍵齒數為36,且齒端面帶有2 ×15°的倒角,則每個齒的受力分析如圖3所示。
圖3 花鍵受力分析圖
從受力計算可以得出,在試壓壓力F2的作用下,齒面所受分力為Fx=3 000 ×cos15°=2 897.8 N,Fy=3 000 ×sin15°=776.5 N。
為了驗證試壓壓力的設定是否合理,通過有限元Ansys軟件,進一步分析花鍵在試壓時的應力及應變[9]。受力仿真分析后的結果如圖4~5所示。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試壓壓力F2的作用下,變形量ΔS約為8 ×10-6mm,即試壓壓力F1和F2對花鍵均不會造成明顯的變形。因此,可以采用F1和F2的設定值。
根據以往經驗,當花鍵對齒成功且壓入力為3 kN時,其從開始對齒到成功對齒的位移差足SΔ滿足SΔ>0.2 mm,故取SΔ=0.4 mm。則式(1)可變為:
圖4 花鍵部分應變云圖
圖5 花鍵部分應力云圖
1.4.2 旋轉角度
從上節可知,輸出軸的花鍵參數為:模數m為1,齒數z為36。則齒距P=m×π=1 ×3.14=3.14 mm,相鄰齒頂(或齒根)間夾角α=360°÷z=10°。
設左/右轉動方向為θL和θR,則對齒的轉動角度條件為:
由于伺服壓機的單位旋轉角度為(1% ×1 round),即轉動3.6°,故對應花鍵的實際單位旋轉位移SΔθ=3.14 ×10° ÷3.6°=1.13≈1 mm。為防止該工位的夾具與托盤發生干涉碰撞,伺服壓機只能被允許旋轉約1/4周,即對應花鍵的旋轉位移Sθ=1/4 ×z
×P≈28 mm。
若設定以相同角度θ旋轉,則當首次試壓產生“死點情況”時,即內/外花鍵正好處于齒頂中心“軸向共面”的情況,則可能造成長時間對齒失敗。因此,旋轉的角度將采用等差數列的形式,每次增加單位旋轉角度3.6°,以避免出現死點情況。以1 mm的旋轉位移為首項,則最小循環次數s可由下式求得:
從上式可求得,最小循環次數s=6.9,即7次。
由于REMAP型伺服壓機帶有兩套伺服電機,分別執行線性和旋轉的移動,如圖6 所示,因此需要分開編程。根據上章的過程設計和參數計算,伺服壓機的程序具體編制如圖7所示。
圖6 REMAP型伺服壓機
圖7 對齒程序
其中,輸入/輸出信號與西門子PLC S7-300 進行交互,實現啟/停、合格、報警、實時反饋等信號的交互。此外,當旋轉程序執行7 次轉動后,開始了反向轉動,如圖8 所示。這是由于現場驗證時,發現齒輪加熱需要8 s 左右時間,允許壓機進行反向的對齒,提高了對齒的成功率。
圖8 對齒程序的流程示意圖
本項目進行了約2 個月的驗證性生產。驗證過程中,除第1個月因齒輪的內花鍵尺寸存在差異性進行調整、壓裝力更改等突發問題外(程序參數調整后解決),未出現明顯的不穩定情況。
據現場班組統計,設備對齒的合格率達98%以上(2 880套中出現47 套失?。?,初步證明了設計的合理性與有效性。現場設備情況如圖9 所示,圓圈處為關鍵對齒機構。
圖9 設備情況
本文介紹了變速箱裝配線上齒軸花鍵自動對齒的方法,包括對齒的過程設計、參數計算、有限元分析、程序編制等。驗證結果表明,采用試壓位移差對比和按等差數列增加角度的旋轉方式的對齒方法,達到了預期的裝配效果,經現場統計成功率達98%;同時,為裝配線實現更高自動化提供了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