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菲,陳曉芬,陳國培
(1.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惠州惠陽供電局,廣東惠州 516211;2. 廣州市奔流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廣州 510700)
線損是電網供售電過程中損失的電量,是影響電網公司運營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南方電網公司低壓集抄全覆蓋建成應用,計量自動化系統已具備同期線損統計功能,使得線損指標統計歸真。統計線損按形成原因可分為技術線損和管理線損,具體為:(1)技術線損是電網各元件電能損耗的總稱,主要包括不變損耗和可變損耗。技術線損在現實生產中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采取技術措施達到降低的目的;(2)管理線損包括的內容主要有計量設備誤差引起的線損、竊電以及由于管理不善和失誤等原因造成的線損,管理線損可以通過規范業務管理等手段降低。因此,節能降損工作需做到把技術線損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并盡力減少管理線損[1],線損問題依然是智能配電網[2]和泛在電力物聯網技術發展中的重要問題[3]。
為此,國內外對線損問題做了大量研究。國外學者對線損的研究重點主要是通過對電網中產生電能損耗的電力元件建立線損理論計算模型,計算方法主要包括平均電流法、等值電阻法、最大負荷損耗小時法、最大電流法等[4]。隨著理論線損計算方法的深入研究和數據采集的進步,出現了多種基于潮流計算的理論線損計算方法,比如潮流改進算法、遺傳算法及人工神經網絡組合算法等[5]。目前,國內學者主要是對配電網線損的產生原因和降損措施進行研究,主要包括電力設備的改進、技術降損手段的革新及精益化管理等方面工作。宋惠忠等[6]構建了中低壓配電網線損智能診斷模型,通過融合多系統之間的設備檔案、用戶檔案、用電負荷等多源數據,采用多維度的分析視角疊加,實現配電網線損異常的智能診斷;涂旺等[7]提出了一種基于用戶電能數據的臺區線損在線分析與評估方法,利用聚類分析方法劃分典型臺區的線損合格區間,以此實現臺區異常線損診斷功能。
上述文獻介紹了理論線損的計算方法、線損的診斷方法,但缺少對融合管理線損和技術線損兩方面的線損全過程綜合治理的方法,難以開展常態化的降損工作。為此,本文首先分析線損形成原因;然后,提出“1個工作目標,2個管理手段,5個工作步驟”(簡稱“125”)的線損管理方法,綜合管理線損和技術線損兩方面進行降損工作,并以此構建常態化的閉環工作機制,實現線損精益化管理;最后,對所提方法進行應用驗證分析。
管理線損主要影響因素包括數據采集完整率、檔案準確度、異常用電共3方面,具體如下。
(1)數據采集完整率。同期線損率是指供售電同期統計的有功電量損失和輸入端輸送的電能總量之比,因此需保證臺區低壓用戶日凍結電量數據采集完整率為100%,才能反映臺區統計線損的真實水平,否則會導致臺區統計線損偏高。
(2)檔案準確度。由于線路遷改及負荷割接較頻繁,并且檔案電子化移交水平較低,易導致計量自動化系統、營銷系統等系統與現場用戶電表之間產生檔案歸屬不一致問題,使得戶變關系紊亂,導致線損統計存在差異。
(3)異常用電。異常用電包括計量裝置故障和竊電,其中,計量裝置故障指的是計量裝置已超出使用壽命或長時間未校驗等自身原因導致發生計量準確度問題;竊電通過改變電能表的計量電壓、計量電流及功率因數3 項參量以實現電能表少計量、不計量甚至倒走,從電能計量原理看,常用的竊電手段主要可歸納為欠壓法、欠流法、移相法、擴差法與無表法等5類[8]。
技術線損的電氣計算參數主要為元件的電阻值和流過元件的電流值,由此可歸納出技術線損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變壓器負載率、線路負載率、三相不平衡、負荷分布、設備老化程度、供電半徑及無功補償等多方面因子。
綜合上述線損形成原因分析,本文提出“1個工作目標,2個管理手段,5個工作步驟”(簡稱“125”)的線損管理方法,結合管理線損和技術線損兩方面開展降損工作,如圖1所示。
圖1 “125”方法簡圖
“1個工作目標”指的是制定線損獎懲方案,明確降損工作目標。基于網、省、市公司提出的“全網推進線損同期統計和管控”降損工作方案,提出“強基礎,補短板,促創新”工作要求,將降損列為重點工作之一,提出實現線路線損異常率和臺區線損異常率共2 個異常率低于5%、線損率超過5%的高損臺區數量占比低于10%的降損工作目標。另外,制定線損獎懲方案,量化線損考核機制,實現線損異常分析和處理的閉環管理,以提高基層供電所降損的積極性,具體如下。
(1)制定量化評分方法。根據線損工作特點,制定線損管理激勵方案,通過“異常率基礎得分+高損扣分”結合形式,量化計算供電所及線損責任人的線路、臺區線損得分。
(2)按月實施績效考核。結合降損工作機制,以月度為周期,每月初對上月管理線損完成情況進行統計并將結果公示各供電所,根據考核結果進行獎罰。對線損異常管理得分排前3名的供電所及實現線損零異常的責任人進行獎勵,對異常率排名在后20%的線損責任人進行扣罰。
“2個管理手段”指的是制定工作手冊和工作日歷的“一冊一歷”管理規范,構建降損工作責任共同體。由于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時間跨度長、涉及部門多、專業范圍廣,制定“一冊一歷”管理規范則可以為多方共同推動降損工作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另外,構建降損責任共同體,形成縱橫協同、專業聯動的“局—所—班—人”線損管理格局,可以營造出降損工作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其中,“一冊一歷”管理規范具體如下。
(1)制定線損管理工作手冊,降損任務責任到人。建立、健全線損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實現線損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系統化。通過制定線損工作手冊,明確縣區局職能管理部門及供電所線損管理責任主體,如圖2所示。縣區局職能管理部門營銷—配電—基建聯動,基層供電所以所長作線損第一責任人,網格化劃分每條線路及每個臺區的線損責任人,跟緊抓實網格內異常分析及整改情況。落實各層級責任主體的降損工作任務,強調線損管理工作責任到人。
圖2 工作手冊
圖3 工作日歷
(2)制定線損管理工作日歷,線損管理細化到日。細化同期線損日常管理工作,制定線損管理工作日歷,如圖3 所示,使供電所依據“日周月”的線損統計周期按部就班開展降損工作,對同期線損實施日線損動態監控,按周跟蹤實施效果,實現降損工作的月度全過程閉環管理。
“5個工作步驟”指的是提高基礎檔案準確度、提高數據采集完整率、加強計量自主運維、異常用電校驗、技術降損,具體如下。
(1)提高基礎檔案準確度。開展營配問題數據專項整改工作,制定基礎數據一致性整改操作指引,完善系統間交互流程,建立GIS系統—營銷系統—計量系統之間的“線—變—戶”關系同步機制,以提高營配基礎數據一致率。
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煤炭企業也從中獲得了長遠的進步與發展。在新時代的背景之下,煤炭企業的薪酬管理早已慢慢演變為企業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同時,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同行業企業間的競爭也早已變成了企業人才資源間的比拼,而且薪酬的管理和激勵是企業邀請人才、引入人才的主要手段。因此,煤炭企業必須關注企業薪酬管理理念的改變,革新企業薪酬管理方式,推動煤炭企業不斷發展。
(2)提高數據采集完整率。根據“一冊一歷”日程安排表,對數據采集完整率實施“日監控”;對計量故障與異常問題進行“周跟蹤”;對抄表日電量做數據核對及查漏補缺,落實“月閉環”,以提高數據采集完整率,使得同期線損數據歸真。
(3)加強計量自主運維。深入整合分析集抄運維數據,總結歸納常發生表碼反轉、抄表數據平移等計量問題的表計及終端類型,提前做好表計輪換及終端改造的項目改造規劃,以提高計量的準確度。
(4)異常用電校驗。低壓臺區點多面廣線長,傳統的以撒網式、地毯式的人工逐戶排查方式進行用電檢查工作耗時耗力且針對性差,現通過在現場加裝輔助工器具進行數據監測采集,然后結合數據分析方法實現異常用電識別,最后通過工器具輔助現場進行用電檢查工作,以此開展竊電等異常用電校驗工作,具體如下。
①現場加裝“白貓”臺區智能管理單元。在臺區集中器處安裝“白貓”臺區智能管理單元,“白貓”通過級聯集中器抄讀下轄電表的表蓋開啟、失壓失流斷相等事件記錄,運維工作人員通過移動端APP獲取存在異常事件記錄的用戶清單,并針對性開展現場用電檢查工作,大幅度提高竊電查處效率。
②現場加裝“黑貓”臺區智能管理單元。高損線路異常核查難度不在于定位嫌疑用戶,而在于掌握竊電證據。“黑貓”臺變智能管理單元可通過采集高壓側電流與臺區配變終端電流進行數據對比分析,確定竊電時間和嚴重性并進行告警,達到竊電取證及降損目的。
③日同期線損與用戶電量關聯分析模型。在檔案不變的情況下,線損的非線性波動一般由于管理線損的異常用電引起,通過對線損的異常波動監測,監測同期用戶電量的變化是否符合常理并作標記,通過對多次的線損波動監測出的用電量異常波動用戶進行標記及統計分析,從而定位出異常用電客戶。
⑤基于改進的A188抄表機輔助開展現場用電檢查工作。改進后的A188 抄表機可近距離讀取電表的開蓋記錄、開蓋發生與結束的時間及表碼信息等事件記錄,可提高現場用電檢查的工作效率。
(5)技術降損。將高損線路、臺區納入技術降損規劃庫,通過逐步優化片區網架結構、采取合理配置無功補償裝置、無縫換相實時精準治理三相不平衡等創新舉措,常態化開展技術線損治理工作,以提高電能質量,降低線路、臺區線損率。
某供電局基于“125”方法開展線損精益化管理工作,在2019年內共查處竊電及計量裝置故障案件573 宗,同比增長158%,追補電量239萬kWh,累計涉及金額644萬元,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營造良好用電環境,為全面提升線損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截至2019年,該供電局實現線路線損異常率和臺區線損異常率共2 個異常率降至2%以內、線損率超過5%的高損臺區數量占比低于6.04%,降損成效明顯。
線損直接影響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其精益化管理有助于減少供電企業的經濟損失。傳統的線損管理工作僅靠工作人員根據各自經驗分析及現場逐步排查,缺少系統性,耗時耗力、效率低并且精準度低,因此,有必要形成一套系統化的線損管理方法。本文先分析線損成因,并提出“1 個工作目標,2個管理手段,5個工作步驟”的線損管理方法,結合管理線損和技術線損兩方面對線損進行精細化分析及綜合治理,具有良好的降損成效,從而保障供配電系統的安全、經濟及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