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考作文考驗的是學生的思想認識和科學邏輯,但很多學生在思維層面都存在一定的短板,而思維能力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培養。因此,文章從近幾年來高考作文情況入手,提出具體可行的高中語文作文思維訓練具體措施,幫助學生寫出內容優質的文章。
關鍵詞:高中語文;思維訓練;高考作文;教學措施
一、 引言
寫作是非常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創造性活動,對于高中生而言,寫作不僅考驗的是學生表達能力、書寫能力等其他綜合性能力,也在考驗學生的思維能力。而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必須要落實思維訓練,讓其貫穿于寫作教學全過程,逐層開展。
二、 高中語文作文書寫現狀
高中階段學生大部分以議論文寫作為主,而一篇優秀的文章,都需要擁有寫作素材,都要能夠在字里行間中展現出自己的思想。以議論文寫作現狀為例,很多學生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缺少多元思維能力,作文中僅針對一個角度、一個思維方向進行分析。具體表現為:學生按照三段式的寫作模板展開寫作,寫作素材部分詳略處理不當,盲目地堆砌案例,缺少自我表述,作文結尾總結浮于表面,缺少深層次分析。不僅如此,一部分學生選擇萬能素材案例作為文章內容,生拉硬拽,導致文章質量大幅度下降。而另一部分學生只是進行理論上的論述,沒有任何素材,作文中“車轱轆話”反復提及,通篇沒有任何亮點,缺少深度。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思維能力,讓學生的作文更具有深度性,讓教師在批改過程中可以看到學生的自主思考和社會意識的正確表達。
三、 高考作文中的思辨方向
從近幾年來的高考作文來看,大多數具有明確的思辨指向,絕大部分考生也會選擇議論文作答。在此基礎上,作文的思辨指向和考生的議論深刻程度之間有著無法分割的關系。縱觀2015年以來的全國卷作文話題,非常注重學生發散性、綜合性思維之間的結合。而且從2015年的一元多維度、2016年二元辯證以及2017年多元選擇來看,高考作文命題逐漸朝著多元化、多角度的思維方向發展。如果學生不能夠及時調整思維方式,鍛煉自己的思辨能力,在真正高考時就會出現嚴重的問題,必須要得到重視。而從地方高考考卷中給出的作文命題情況來看,集中在社會現象、社會熱點、大眾話題等評析類文章。而在書寫這些文章中,更是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思辨能力,從而深入分析社會現象產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
比如,2019年全國Ⅰ卷的高考作文中考查的是“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在材料中舉例說明了現實生活中一些不愿意勞動、不理解勞動的人的想法,包括勞動消極論,和中華民族以勞動為光榮的思想形成對立,這就是非常典型的二元辯證考查,學生要針對產生勞動消極論的原因和產生的負面影響進行深層次分析。同年北京卷中是命題作文,要求學生以“文明的韌性”為題,寫一篇議論文或者“2019的色彩”為題,寫一篇記敘文。在兩個作文材料中都給出了多個關鍵詞,是非常典型的多元選擇,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思考,書寫出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思想健康、內容充實、感情真摯的作文。而在2020年的全國Ⅰ卷作文中給出了一段材料,讓學生在閱讀后,展開分析,“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這種題材較為特殊,也是典型的多元選擇,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思辨能力,對不同人物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深度思考,才能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四、 高中語文作文思維能力的訓練
思維能力就是學生在看待一件事物時能夠產生的認識,如對一件社會事件的理性看法,或者對某個關鍵詞的直觀理解。要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要強化讀寫結合教學、落實看圖寫作練習、積極開展審題思維訓練。
(一)強化讀寫結合教學活動
寫作本來就是一項綜合性活動,不能夠局限于寫作本身,要將其擴大到語文教學的全范圍中。閱讀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僅是積累寫作素材,也是在學習其他作者的表達方式、文字應用技巧。最為主要的是,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不同作者的精神思想,樹立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滿足高考寫作中提出的“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思想健康、內容充實、感情真摯”等要求。閱讀的過程也是思維訓練的過程,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透過文字看到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調動學生的思維形象能力,同時掌握文章的表達方式。比如,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一些重點的表達段落展開仿寫訓練,促使學生積累多元表達手法的同時,體會這種表達方式,將其逐漸轉變為自己的東西。在《小狗包弟》一文中,作者對小狗包弟每一個舉動的描寫,表現出小狗的可愛,和后文的講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步步地引導讀者走進文章中心,感受到情感力量的沖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點針對這一行文結構和寫作方式展開教學,作者通過描寫自己和小狗包弟的故事,在展現自己愧疚之情的基礎上,也在無形之中對一段荒誕歲月進行抨擊。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逐漸由淺入深,可以讓文章的檔次和深度得到根本上的提高。在2019年北京卷中“2019的色彩”的作文中,就可以應用到這一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考生可以從農民的角度入手,從鄉村的一點逐漸擴大到整個國家乃至中國歷史。
另外,很多學生都存在文章條理不清、思路混亂的問題,因此,強化學生寫作思維條理訓練非常關鍵。新時期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具有思辨性,條理清晰,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真地研究每一篇文章,除了要理解文章語言文字的表達和作者內心情感,還要從理性邏輯的角度對文章的條理結構展開分析,久而久之,學生的條理性就會得到極大提高。比如,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收錄了非常典型的論述類文章,如《勸學》《師說》《六國論》《拿來主義》《反對黨八股》等,這些文章條理清晰、邏輯嚴謹,是學生模仿學習的典范之作。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加強文章寫作的指導和借鑒,對文章結構展開分析,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度剖析,引導學生形成較為詳實的文章思路結構圖,切實提高學生對文章條理性的認識,在自己寫作的過程中,也可以形成很好的思路。
(二)全面落實看圖寫作練習
寫作是一項需要反復練習活動,看圖寫作也是高考作文的主要出題形式之一,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采用看圖寫作這一內容,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觀察能力、全面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如果可以通過圖片對寫作題目的核心主旨有了正確的理解,那么在閱讀文字時也不會出現“跑題”的情況,可以保證作文的基礎質量。圖片相比較文字而言表達得更加生動形象,這種由淺入深的表現方式也符合學生思維訓練過程。比如,四格漫畫作文題目中,學生不僅要觀察漫畫內容、漫畫中出現的文字,還要對漫畫中的一些細節進行分析,包括漫畫人物的表情、動作、穿著等。學生在思維訓練初期可能無法發現所有的細節,教師要從旁進行指導和啟發,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一幅畫,從而自由的發揮想象力,完成寫作。比如,2019年全國Ⅰ卷、2019年江西卷中,就要求學生閱讀圖畫材料,完成作文。以江西卷為例,應用了顏慶雄發在某報紙上發布的“助鼠為患”漫畫,大部分學生是針對任何自然之間關系展開寫作,但這種分析方式單一化問題非常突出,如果學生能夠形成多元化思維,在漫畫中看到更多的細節。比如,漫畫中對田鼠的擬人化,學生如果可以在作文中運用活潑的語言,提高文章的生動性,同時聯合到其他因為人類而導致的自然災害,文章會更具有一定的新意。
(三)積極開展審題思維訓練
除了上述內容之外,積極開展審題思維訓練,也是激活學生的寫作思維的好方法。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近五年來的各地高考作文題目,讓學生結合所給的材料展開聯想,列出寫作大綱或畫出思維導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問題引導,幫助學生找到作文材料想要表達的核心觀點,在此基礎上設計不同的角度展開思考,逐漸形成一個系統的寫作思維。
另外,精心選擇當代社會具有重大意義,能夠提供給學生多元思考的事件,推送不同媒體對這一事件的不同聲音,訓練學生多元思維和深度思考的能力。以社會現象類材料作文為例,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可以綜合多個案例明確這一事件的表現,然后分別分析原因,繼而提出具體的分論點,在文章的最后再次結合案例進行分析,并且進行辯證思考。以此讓文章段落之間形成良性溝通聯系機制,整體展現出來的效果最優。除此之外,師生、生生作文互評和開展辯論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比如:教師可定期開展作文互評活動,學生在融入作文批改活動的過程中,有效提高自主性,而且閱讀他人作文時,寫作思維條理性會得到提高,同時也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身文章的缺陷,吸取他人作文中的優點。還可以借助一些具有一定沖突性的社會話題展開班級辯論賽,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身觀點,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通過高階的思維練習,鍛煉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和深刻性,從而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
五、 總結
綜上所述,寫作本身是一項復雜的思維系統工程,是學生思維品質的集中體現。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對學生在寫作思維方面遇到的問題還缺乏針對性和有效的指導,大部分學生都是在對寫作模板進行模仿,沒有自己的寫作思路,文章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同時學生思維扁平化,還停留在淺層。因此,唯有通過系統科學的思維訓練,才能讓寫作思維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從而讓學生寫出有創新、有深度的文章。
參考文獻:
[1]巨瑞娟.試論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的問題與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14):89.
[2]張金明.交際語境觀下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的重構[J].教學與管理,2019(4):52-54.
[3]胡鳳改.思維導圖在高中議論文寫作中的運用探討[J].學周刊,2019(8):139.
[4]陳劍涵.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中國新通信,2018,20(16):171.
作者簡介:張偉華,山東省青島市,山東省青島第六十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