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琦露
關鍵詞:職業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改革新思路
“教、學、做”一體,是職業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模式。學科教師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達成人才培養目標的過程中,要關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學生思維發展與實際操作能力發展統一,為學生構建的“教、學、做”一體的學習環境,幫助掌握與崗位需求相適應的各項專業能力。
一、職業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改革所要面臨的問題
(一)學生信息意識缺失
進入職業院校的學生雖然有就業意識,但是其在生活閱歷方面的局限性,導致他們對于崗位勝任能力及其培養方法并不清楚,因此難以形成完善的能力結構。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的學習中,相當一部分學生僅僅是認識到自己需要掌握一些就業所需的能力,而不明白具體什么樣的崗位需要怎樣的能力。故而,學生在信息素養發展方面存在一定盲目性。專業課程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涯規劃教育,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收集行業發展信息,促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專業能力培養任務。
(二)環境對學生產生復雜影響
信息技術對人們信息傳播方式的改變有目共睹,這種改變所帶給學生的影響十分復雜。一方面來說,其所創造的大量的工作崗位為職業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開辟了巨大就業空間;另一方面來說,其所造成的信息傳播監管難度,也使學生所接觸的信息良莠不齊,嚴重影響著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學科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促使他們在加強網絡信息應用的同時,形成積極的思想觀念,避免沉迷于娛樂。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當教師成功把學生注意力引導到對專業技能的學習上,他們自然就會主動適度娛樂,而且消極網絡信息對學生的思想沖擊也會減少。此外,教師還強化對相關網絡法律法規的滲透,以規范學生的網絡信息應用、傳播行為,令學生有所敬畏,培養其形成信息道德。
二、職業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改革思路
(一)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領學生信息素養發展
首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所涉及的內容較多,二者的結合應以學生就業需求為導向。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個人發展意愿和計算機行業發展趨勢,將學生生涯規劃意識培養恰當的融入工作目標中,促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課程之初,對就業所需的信息素養形成比較全面的認知。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自身就業的優勢和劣勢,逐漸清晰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其次,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時,要引領學生對崗位勝任能力及其培養方法進行探索,以提升學生學習目標性,引領其形成與崗位需求相適應的能力結構。再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滲透,應關注學生家國情懷、鉆研精神、開拓精神、創新精神、工匠精神的培養,促使學生“干一行,愛一行”。
(二)滲透課程思政內容,構建科學學習觀
適當滲透課程思政內容,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觀。教師可以通過課程思政內容的滲透,對教學內容進行完善,提升課程教學的教書育人效果,引領學生在網絡信息的使用和傳播中明辨是非,在進行網絡游戲時適可而止,在應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時獨立思考。比如,有些學生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學習方面的自主性較強,他們往往會表現出較高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也有學生比較依賴教師,他們比較期望教師為他們指明發展方向和擬定學習規劃,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容易被網絡活動所吸引和影響。針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不同,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領,幫助他們了解自我和清晰行業發展的趨勢的基礎,對未來和當前形成明確規劃。接下來,教師圍繞學生的具體規劃方向,引導學生構建就業心態和擇業觀念,促使他們在網絡資源的應用和網絡游戲中保持高度自律。
(三)提升實踐教學比例,促進學生操作能力提升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只有借助相應的實踐過程,理論知識才能真正轉化為學生的信息素養,這是廣大學科教師的共識。作為一名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己任的職業教育教師,要在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積累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實踐鍛煉。首先,教師應重視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訓練,讓學生以具體實踐項目為載體,對相關理論性知識進行探究性學習,并在探究中多主動思考,勤于動手、觀察。這有助于學生理論知識的夯實,及其綜合能力的培養。其次,教學地點的選擇應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機房條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實踐性學習空間。比如,教學Windows系統的操作時,可以讓學生在操作任務中熟悉操作、靈活掌握相關理論。實踐的過程是學生對操作理論與技能的熟悉過程,如果缺少了實踐的過程,學生對Windows系統地掌握就會比較機械,很容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遺忘。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些實踐機會,并引導學生通過項目式學習將零碎的知識點和操作技能結成知識網。
(四)尊重獨立意識,促進自主性學習
受教育主體的不斷變化,促使學校教育任務與要求不斷改變。目前的職業教育類院校生源是00后,他們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成長,接觸到的信息更為廣泛,因而形成了更強的獨立意識。職業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改革要,應對學生的獨立意識加以尊重,引導他們將自己自主性、創造性、能動性應用于專業技能發展。
例如:教學網絡信息安全防護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網絡技術應用體驗和教學目標,對計算機病毒的危害和特點進行了解,對計算機病毒預防與查殺方法進行自主探究。首先,教師可以引入“熊貓燒香”這一實際案例,激發學生對計算機病毒特點的探究欲望。乘著學生興致高昂,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生活中還遇到過哪些計算機病毒,以及給人們帶來了哪些損失。其次,教師將各種計算機病毒所造成的損失通過數據進行說明,引導學生以此為切入點了解計算機病毒危害、探究其預防和查殺方法。最后,教師通過具體案例,對相關病毒的制造者所承擔的法律責任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形成計算機使用道德意識。
(五)個性化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進入職業教育類學校之后,學生的課業量逐漸增加,如果教師照本宣科,那么學生相關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很難深入,且容易失去學習興趣。教師要利用個性化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引導他們開展深度學習。這不僅滿足了不同學生的獨特學習需求,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的優點和個性的發展,繼而促使學生長期保持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例如:聲音錄制是一個復雜操作過程,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系統,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制作一首自己喜歡的MP3歌曲,借助趣味性的實踐過程,鍛煉學生對聲音錄制設備的使用技能。首先,師生之間對當前的網紅曲目進行討論,將錄制內容確定下來,通過錄制內容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參與興趣。其次,學生嘗試以小組為單位分析錄制MP3歌曲所需要用到的設備,并對相關設備的使用方法進行了解。硬件設備是學生能夠看見和觸摸的,因此這部分教學內容相關直觀,可以進行得快一些,將更多課堂時間留給后面的教學內容。再次,教師引導學生對聲音錄制的具體過程和小組成員之間的配合方式進行梳理,并將操作步驟整理成書面資料。這一環節,教師為學生提供微課教學資源,將聲音錄制的過程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學生可以邊觀看邊操作,結合視頻資料和自己所整理的書面資料完成學習任務。最后,教師選幾個學生作品進行點評,與學生一起討論錄制質量,并借此引導學生對音錄制設備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進行總結歸納,幫助學生形成知識框架。如此,就通過個性化的教學內容,逐步引導學生掌握了聲音錄制設備的使用方法,而且帶給學生愉快的實踐體驗,強化了學生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習興趣。
(六)教師善導,提升教學實效
職業院校的學生敢于嘗試、熱情洋溢,對于實踐類學習內容往往有著自己的想法,因此對傳統講授模式表現出明顯的抵觸情緒。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這一問題,為學生的能力發展、技能訓練提供新方法、新途徑。筆者認為,教師要在教學模式創新中重視引導方式的優化,通過發揮學生學習優勢提升教學實效。首先,導學問題應為教學情境的構建服務,對學生的探究行為進行啟發和引導。其次,導學問題要具備一定的啟發性,促進學生善問能力的形成。再次,教師要借助導學問題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其終身學習能力的形成。所謂“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便是“授人以漁”,引導學生對新知識、新操作技能的學習方法進行總結歸納,促使學生掌握創新的技巧和能力,可以在面對新問題時做到獨立思考。教師善導,教學活動才能兼顧學生技能學習與學習能力發展,這是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必要手段。
三、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知識體系構建與操作技能的培養對其職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職業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師應主動創新教學思路與方法,通過各種措施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提升專業技能,引導學生將教材知識轉化為計算機應用能力。實踐是學生能力發展的必要過程,創造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石,不斷創造是計算機領域的發展的原動力,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以實踐為載體,促進學生能動性、自主性、創造性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亞昕.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現代職業教育,2017(6).
[2]陳裕.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廣西教育,2019,No.1126(46):82-83.
[3]梁芳.自主學習策略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017):23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