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蓉 唐永菊
關鍵詞:學前教育;現代師徒制
一、構建“德技雙馨、園校互動、校企協同育人”人才培養模式
項目試點以來,我們立足學生專業思想教育,以打造學生四心:對幼兒的愛心、細心、耐心,以及對幼教工作的責任心為教育教學目標,開展專業思想以及愛國、感恩、禮儀等系列教育主題活動;在技能方面,則采用小班或分組教學等方式,通過技能展示平臺,實現學生技能人人過關,并實施多證制的培養方式,使學生考取多項技能證書,獲得幼兒教師資格證,凸顯“全程素質培養、個體優勢定位”專業特色。校企協同育人即幼兒園、學校之間建立長效合作機制,以期共建專業。學校選擇了巴蜀教科院幼兒園作為校企實訓基地,不僅為學生打造實踐平臺,同時學校聘請該幼兒園園長、骨干教師共同擬訂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教學過程,完成教學評價。校企協同育人指每個學生有兩個導師,一個是幼兒園的師傅,一個是學校的專任教師,學生按照一定周期一邊進行理論學習,一邊進行幼兒園實踐。通過校企協同育人,針對性地培養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為同學們未來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二、制定“必修課+選修課+素質拓展課”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構建了學前教育專業“現代師徒制”試點班級課程體系。包括了“必修課+選修課+素質拓展課”體系。必修課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公共基礎課包括德育、體育、美育、人文素養課程;專業技能課包括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實習實訓等。素質拓展課重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厘清用人單位需求,修訂了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標準。將學前教育專業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核心技能、職業素養融入課程標準。
三、形成“以學定教,學教結合”教學模式
教學以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同時遵循“因材施教,差異化教學”的理念,讓每一個學生都成才;以學生為主體,構建“以學定教,學教結合”教學模式。以“組建學習小組、點撥教學要點、增強練習力度、強化交流展示、評價學習效果”為教學的關鍵環節,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教學的組織者、教學活動的督促者。請幼兒園園長及骨干教師參與教學活動,將一線案例引入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推行討論式、探究式、協作式、自主式等教學方法,充分運用仿真、模擬、理實一體等教學手段來增強教學效果。并采用直觀教學、現場教學、實踐教學等,讓學生在文化素養課堂、技能實訓課堂、企業實習課堂中感受職業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四、擬定“零起點積分制”多元量化增值評價指標體系
該項目試點班級采用“零起點積分制”多元量化增值評價模式。將學生的社會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作為一級能力指標,逐步細化到二、三、四級能力指標,最后把學生的行為禮儀表現、學業表現、社會實踐具體的事實量化成分值,并納入相應的指標中,作為評價的標準。注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依據產業發展和行業企業崗位職業能力標準所涵蓋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要求,大力推行“雙證制”,促進學校課程考試與職業資格鑒定的銜接統一。把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學生綜合素養增值變化過程,通過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關注學生成長變化過程,及時診斷咨詢,促進學生發展。
五、培養“理實一體雙師型”教師隊伍
通過實施現代師徒制項目,培養理實一體雙師型教師隊伍。項目組通過開展園校互動的活動,每周安排教師深入幼兒園的一線進行學習,參與幼兒園的跟班跟崗活動,不僅指導學生,而且讓教師深入幼兒園實踐,將自己的教學內容與幼兒教師所需專業能力緊密結合。學習到的內容具體包括現代教育技術、幼兒園環境創設及教玩具制作、游戲活動組織實施、溝通與技巧、自我反思與發展等。同時教師在接受任務時,與合作幼兒園共同研發任務,幫助幼兒園解決難題,帶著成果回學校,使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與幼兒園的教師相互交流,共同促進。
學前教育專業“現代師徒制”實施以來,構建了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制訂了課程體系和標準,創新了教學模式,擬定多元量化指標體系,培養了雙師型教師隊伍,促進了學生教育教學能力實踐能力發展,提升了學生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曉輝.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問題與對策[J].湖南社會科學,2017(02).
[2]謝桂新.U-K 共生性合作的幼兒教師培養模式[J].惠州學院學報,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