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韜
關鍵詞:中職音樂;合作教學;合作意識;課程思政
眾所周知,合唱表演并不是凸顯于某一個人,而是讓每一個人從整體的角度出發,進行相應的配合演唱。在合唱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傾注更多的心血,可以思政教學中的合作意識為契合點,讓學生之間的演唱優勢進行互補,體現音樂自身的旋律美,這對教師的中職音樂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將合成教學與思政教學進行融合,促進學生團隊意識的形成,讓學生更為積極地學習相應的音樂知識,樹立正確的合作觀念,實現專業教學與思政教學的雙豐收!
一、在齊唱訓練融入思政教學,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齊唱訓練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合唱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是提升合唱效率的重要保障。在進行此部分內容的授課中,教師以隱性的方式融入思政教學,促進學生合作意識的形成。
具體操作:為了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樂譜識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合作方式,既讓成績好的學生幫助成績差的學生學習相應的旋律音程音色,并在此基礎上適當的增加音樂教學的難度。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定的互助空間和鍛煉空間,讓他們在此過程中相互,提升學生的樂譜掌握能力。與此同時,中職教師需進行小組競賽訓練:一方面要讓學生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另一方面還要引導學生盡量減少個人的個性發揮積極地與他人進行配合,從而達到和諧的學習氛圍。除此之外,為了產生良好的和諧音色音響效,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音色音量等方面的訓練,引導學生從個人的情感出發,發出真正打動個人內心的聲音,構建出具有感染力的優美聲音。通過齊唱訓練,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識譜能力,另一方面也讓他們真正從集體出發進行相應的演唱,即通過隱性的方式開展思政教學,促進學生團隊意識的形成。
二、在合唱教學融入思政內容,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思政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以訓練學生的合唱能力均衡性為突破口。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如下的角度入手:第一,加強二聲部的訓練,注重融入思政教學內容中的集體意識。學生需要在合唱的過程中,從集體的利益出發,認識個人在合唱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并及時地向他人學習,在不斷地練習中感受音樂的靈魂和內涵。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感受合唱的魅力和震撼,使他們真正融入合唱中,并有意識地改變個人的音色,從而更好地與其他人進行配合,提升整體的合唱教學效率。除此之外,在開展中職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識到不同學生在演唱中的差異,并讓他們去掉個性音色成分,真正運用共性的聲音特點,彼此相互靠攏,相互融合,構建出美妙的音樂音響,提升思政教學與音樂教學的融合性。
三、以關注后進生為切入點開展思政教學,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在中職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與當前思政課相結合,除了要關注具體的教學內容外,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動向,即對那些音樂基礎薄弱的學生并進行針對性的思政引導,讓他們真正融入一個集體中,促進學生團隊意識的形成,使他們真正樹立集體榮譽感,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思政授課。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一位學生并未真正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即出現開小差的小城同學。針對這種狀況,教師并沒有批評這位學生,而是要和他交流,鼓勵這位學生積極發表個人的看法,使它融入整個合唱中,激發學生潛在的集體意識。通過教師的鼓勵、引導,這位學生積極地投入到相應的合唱中,并為合唱的出謀劃策。在具體的執行上,教師發現:這位學生的想法推動了整體合唱的進一步發展。在具體的合唱策略制定中,教師提出如下問題:如何設計隊形使演唱歌曲的主題更加鮮明,并能給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這位學生說:“我們可以將隊形布置成一個心形,表達出來我們的想法,而且還能給大家留下極深的印象。”通過采用關注學生,并適時融入思政內容的方式,教師真正讓更多的學生融入音樂合唱中來,使他們在感受到教師關注的同時,更為積極地為合唱教學出謀劃策,促進學生集體意識的形成,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總而言之,在中職音樂合唱教學與課程思政的融合過程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并結合相應的內容靈活地轉變相應的授課思維和授課方式,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時候認識到團隊的重要性,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獲得良好的思政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界紅.中職音樂合唱教學中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J].好家長,2017(46).
[2]姚菲菲.中職學校音樂教學中的合唱教學探究[J].中華少年,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