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書明
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以下簡稱“一附小”)有著60多年的辦學歷史,具有較深厚的文化底蘊。學校本真教育的探索創新,引領學校教育研究不斷發展。
一附小研究團隊注重學校改革發展的整體科學規劃,強調學校的歷史文化傳承。研究團隊始終堅持系統理論的學習,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本真教育的實踐研究能充分地建立于扎實的理論基礎之上,進而夯實學校改革發展根基。
本真教育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特別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作為理論基礎,這是其最為主要的理論根基。本真教育的理論基礎還包括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需要動機理論、群體動力理論等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另外,生活教育、情境教育、現代學習方法論,以及后現代主義的相關理論觀點和方法也都很好地為本真教育實踐所借鑒。
本真教育實踐探究中的理論引領基于研究團隊的實踐探究與理論學習交融。本真教育實踐探究既注重研究團隊系統的理論學習和整體提升,更注重系統理論在共同的實踐探究中的應用。這樣的團隊學習,是在解決實踐問題中的反思頓悟型的共同學習,是在學校整體學習計劃安排下跟進閱讀中的學習和在承擔的教改研究項目中的學習,也是實踐訓練總結中的學習及合作研討中的學習。這樣的理論與實踐交融的團隊學習共進,既保證了學校教育改革探究實踐體系的理論品質,也保證了學校教師團隊的教育理論知識底蘊,有效促進了學校本真教育探究體系的科學化水平,提升了其實效化程度。
本真教育以具體生動的學生為培養對象,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尊重教育規律、生命的成長規律,以及知識的內化規律,對學生進行學識培養、心智開導和人格塑造。
本真教育的實踐探究始終注重教育實踐體系的整體架構。學校崇尚喚醒靈魂、敬畏規律、追求完整的教育品質屬性;確立“高質量、有特色、能創造”的學校發展目標和“志存高遠、厚德博學、健康樂群、主動發展”的學生發展目標;始終追求和守護“育人”的理念原點、“選擇”的課程原點、“生長”的課堂原點、“激勵”的評價原點,以及“人本”的管理原點等。而其中本真課程、本真課堂、本真管理等的探索完善構成了本真教育最主要和有效的實踐途徑。
本真課程以“真”為核心,著眼學生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把核心素養融入其中,強調文化修養、社會參與、家國情懷,注重引導學生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學校致力于“養真課程”“純真課程”“率真課程”的交融發展,促進學校課程體系更具選擇性和發展動力。
本真課堂以學校承擔的江蘇省系列教育改革項目為引領,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施中致力于“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等教學范式的建構,同時注重學科教學中的教學機制建設。
本真管理凸顯重心下移的思路和模式。一是通過賦予年級部自主管理的職能,壓縮管理層級、提高管理效能;二是變革部門管理職能,淡化行政指揮職能,強化變革研究功能和價值思辨的成事能力;三是強化項目管理,實施團隊捆綁式管理,強化共進意識,激發骨干教師、特長教師的創造潛能;四是強化團隊協作等策略方法運用,尊重和激發每一位教師的創造潛能。
本真教育既是一附小學校教育的思想體系和實踐體系,也是其學校文化的核心價值。本真教育強調文化立校,“讓兒童成為兒童,讓教師自主創造,讓學校生態發展”的教育主張,切實體現了學校文化的特色追求。
學生和教師的科學發展毫無疑問是本真教育最主要的探究領域和學校工作的著力點。該校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堅持學生立場,不斷創新學生活動載體,在藝術教育、科技教育等方面不斷創新,逐步走出了一條“文化基礎好、綜合能力強、發展后勁足”的特色發展之路。在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中,學校一方面通過規劃引領發展、培訓推動發展、研究深化發展、制度激勵發展等不斷強化教師發展的學校助推力,另一方面鼓勵教師自主發展、主動學習研討。同時,學校注重推動研究型教師隊伍建設,構建了教師成長梯隊,建設教師發展共同體。
本真教育評價體系的建構和不斷完善,為本真教育不斷取得卓越成效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本真教育評價體系始終注重體現“著眼發展、關注問題、突出主體、尊重規律”等要求,在學校課程教學改革方面構建了相適應的本真課程體系、本真課堂教學范式、本真學生成長方式等本真實踐系統。
一附小多年來的學習探究和實踐創新,已形成較為清晰和科學的本真教育思想體系及教育教學實踐創新體系,并發展到一個新的更好的階段和達到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