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帥 李振
摘 ?要 ?本文以肥城市六所高中足球課程開展現狀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和對比分析法等方法,對肥城市高級中學足球課程開展情況展開調查,發現課程開展受到學校重視程度、校園足球文化、教師教學能力、場地基礎設施以及學生興趣水平等方面的影響,并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 ?足球 ?開展現狀 ?高中
隨著《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及《教育部等6個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的發布,校園足球踏出了關鍵性的一步[1]。學校足球課程的安排、組織以及開展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優劣,讓學生高效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和技戰術,為培養足球興趣打下基礎,這是開展校園足球課程工作中的重要任務[2]。
一、肥城市足球課程開展現狀
(一)高中階段學校足球課程設置現狀
高一高二年級為每周2節足球課程,高一年級課程安排在下午,高二和高三年級安排在上午,所有課程均為每節課45分鐘。
(二)高中生參與足球運動的方式統計
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主要方式有足球課、課外活動和校級班級活動三部分,其中課外活動成為了大部分學生參與足球活動的最主要方式。部分學生表示在體育足球課上有老師的指導,可以很好地掌握足球的基礎技術,而且有充足的時間去練習。在課外活動時間段,學生有大量時間可以練習自認為有用的技戰術。
(三)肥城市高中足球場地資源數量統計
肥城市六所高中有4所學校具備標準足球場地,占調查學校總數的67%。非標準球場的學校有2所,占調查學校總數的33%。部分學校雖然開展了足球課程,但是會受到足球場地的限制。肥城市第三高級中學是近幾年新增城區的高級中學,配備了正式塑膠跑道以及草坪足球場地,教學效果理想,足球課程深受學生的好評,學生的上課態度也最為積極。
二、肥城市中學足球課程存在問題分析
(一)學校對足球課程教學重視程度
在如今高中學校側重于德智教育,教育重心放在升學率方面。隨著新課改的實施,部分中學雖然提高了足球教學的重視程度,但投入精力有限。與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相比,中國缺乏的不是人才、技術和資本,而是足球文化[3]。足球文化的缺失給我國中學足球的開展帶來了消極影響。
(二)學校教師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是新課程改革的產物。體育教師應深刻認識新課程,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開展足球教學手段和方法[4]。但實際情況看,師資力量不足,導致課堂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普遍較低,一定程度上阻礙足球課程資源的利用,直接影響了足球教學水平。
(三)學校教學設備、場地等基礎設施
充足的體育器材、完善的場地能夠吸引很多學生積極參加足球運動。特別是近幾年新進入城區的肥城市第三高級中學,該校投資幾百萬建設的標準操場,能較好滿足教學需求,學生對此的滿意度也較高。但其他學校的情況則不理想,足球教學開展甚少,其中肥城市第一高級中學并無標準足球場地,很多學生只能在籃球場或者空曠的場地上進行足球運動,學生的足球水平普遍較低。
三、肥城市中學足球課程開展的應對策略
(一)增強學校體育教育意識,加強中學足球課程建設
教育部門應加強對有關中學的宣傳教育,增強學校對足球課程開展的重視程度,讓學生認識到校園足球課程的教育價值、體育價值。大力支持足球課程資源開發,加大足球基礎設施建設和安全保障力度,為開展足球新課程的資源提供支持。學校應積極主動響應國家政策,重視校園足球課程,正確合理地開展校園足球建設。此外,要加大足球文化的宣傳力度,積極組織校園足球競賽,以為更好地開展校園足球課程創造更加優質的教育環境。
(二)加強足球師資隊伍建設,加強足球設施投資
加強師資隊伍力量建設,做好教師培訓工作,切實提高其足球教學能力。認真落實新課程要求,要把體育教師培訓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在體育教師培訓方面,要從足球教學培訓的現狀出發,同教師的實際需求結合,從教學行為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培訓,真正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學校要積極為體育教師的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環境,使他們能夠進行改革創新,鍛煉和提高科研能力,開發足球課程資源,創新足球教學模式。
(三)加強足球教材建設,提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足球教材建設要適應學生的特點和足球教學的需要,提高學校體育教師的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加強足球師資隊伍力量建設,以學生為主體,從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教師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是保證學生學好足球技術的前提,應重視對足球教練員的培養,順應體教融合新政策,引入退休運動員等高素質人才。校園足球本屬于學校體育的一部分,開展校園足球課程、傳播校園足球文化將成為新時代學校體育發展的主旋律[5]。
參考文獻:
[1]張碧昊,郭敏,李衛東.省域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的現狀審思與策略選擇——基于H省91所學校的實地調研[J].體育學研究,2020,34(04):30-37.
[2]秦旸,邱林.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校園足球演進歷程、發展邏輯與時代啟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0,43(10):59-67.
[3]鄧賢樹,張春合.我國校園足球課程文化的缺失與回歸[J].體育文化導刊,2018(07):107-111+6.
[4]何冠民.基于分層教學模式的初中足球課程教學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4):189-190.
[5]蘇莉,鄧星華,姜令頌.我國校園足球回歸教育本真的理性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17(08):15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