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純玉
摘要 灌陽縣地屬山區,氣候變化造成強對流天氣頻發,雷電災害呈增多趨勢。通過分析灌陽縣農村地區防雷減災的現狀,提出從防雷科普宣教、防雷公共安全投入、防雷安全管理體系建設以及雷電監測預警等四方面做好農村防雷減災的建議。
關健詞灌陽;農村;防雷;建議
中圖分類號:S1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2-057-02
灌陽縣位于都龐嶺和海洋山之間,境內山巒重疊,丘陵起伏,屬亞熱帶季風氣侯區,年平均雷暴日數多達50d,年最多雷暴日超過100d,屬于多雷區叫,雷電災害頻繁。雷電災害是“聯合國國際減災10年”公布的最嚴重的十大自然災害之一近幾年,雷電災害給灌陽縣農村地區造成了嚴重的生命及財產損失。2015年5月,文市鎮月嶺村村民唐某及妻蔣某在一金屬棚下避雨遭受雷擊,造成一死一傷。通過對文市、新圩、新街、黃關等9個鄉鎮家電維修店實地調研發現,雷雨季節電視、冰箱、洗衣機、電腦等家電因雷電感應造成的損壞每年呈遞增趨勢。
1農村防雷減災現狀
灌陽縣由于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導致嚴重缺乏防雷知識;同時由于經濟欠發達,包括防雷科普系統、雷電預警系統等在內的農村雷電災害防御體系尚未建立,各類居住的民房、生產用房等極少安裝室內和室外雷電防護裝置,導致雷電災害多發,損失嚴重。
1.1文化知識匱乏,防雷意識淡薄
農村雷擊事故往往發生在山(屋頂、高大樹木下、水陸交界處、野外的空曠地帶等。由于農民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缺乏相關的雷電防護常識,雷雨天氣時在這些地方勞作、休息、避雨等都比較易受雷擊。同時農村建房選址不科學,造成房屋建在易受雷擊區,為雷擊事故的發生埋下了先天隱患。
1.2經濟落后,防雷裝置投入少
為了節約成本,農民建房很少請正規建筑設計公司進行圖紙設計,施工基本請農村本地“土專家”,施工人員基本無防雷意識和安裝技術。目前農村的祠堂、候車廳、小學教學點、休息亭等公共場所基本上沒有防雷裝置。如2020年9月1-30日,對灌陽縣新街鎮鄧家村928戶居民的928棟住宅進行實地防雷調査,其中天面安裝簡易防雷接閃帶的僅3棟且不合格,其他均未安裝防雷裝置。
1.3強電、弱電等室外管線引入未安裝防雷裝置
長距離架空的電力線、通信線、有線電視線均為架空布設,架設的金屬桿塔未做有效接地且未按國家規范在LPZ1、LPZ2轉換處安裝浪涌保護器。
些房頂安裝的金屬塔、金屬水箱、太陽能熱水器、金屬欄桿、電視信號接收天線等亦未做有效的防雷接地。這些室外金屬管線一旦遭受雷擊或雷電感應,常引雷入室,造成火災、設備損壞、人員傷亡。
1.4未建立農村防雷安全管理體系
農村點多面廣,由于政府人力、財力有限,村建和防雷主管部門還未深入到農村的防雷管理,未建立村級防雷安全規劃、雷電災害應急預案及民房防雷技術規則等長效機制。
2農村防雷減災工作建議
2.1加強防雷科普宣傳
長久以來,農村防雷科普工作存在形式單一、專業深奧、內容干癟、不分主次等問題,要對科普知識進行大力創新,做到形式多樣、通俗易懂、內容豐富、喜聞樂見、重點突出。過去的防雷科普知識宣傳方式多以發傳單、擺展臺、搞講座等為主,要廣泛地借助科普讀物、電視、短信、互聯網、微信、微博等新興傳播媒體開展農村防雷科普工作的。加強氣象部門與媒體行業的合作,氣象部門主要對科普知識進行專業化制作,防雷科研工作者提出內容、把握關鍵,媒體部門負責包裝形式并加以推廣,使農村防雷科普知識更加通俗易懂。防雷專業知識宣傳應注意知識、常識與技能的有機融合,做到內容豐富,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讓群眾喜聞樂見。宣傳區域也要進行重點劃分,主要對農村區域雷電災害風險較大、人員相對密集、防雷公共安全隱患大的地區進行宣傳,逐步實現全覆蓋。
2.2加大農村防雷安全公共投入當前,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已經開啟實施,農村防雷安全問題應納入投入的范疇,切實消除農村防雷安全隱患。對新建房應按《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和《農村民居雷電防護工程技術規范》(GB50952-2013)要求,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及安裝防雷設施,解決房屋遭直擊雷的雷擊隱患。對已建房屋,也應按上述規范要求進行整改,增設接閃帶、引下線及接地裝置,對屋頂太陽能熱水器、金屬水箱等金屬體應進行等電位接地連接或安裝接閃桿進行保護。對野外休息亭、候車亭等公共服務設施必須亞格按照防雷“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要求安裝防雷裝置。
2.3部門協同,確保防雷措施到位有效
電力、通信、廣電等部門應嚴格按照防雷行業技術標準,對于長距離架空引人屋內的電力線、電話線、有線電視線等,對無金屬屏蔽層的應在屋外套金屬管15m以上才能埋地引入室內,有金屬屏蔽層或金屬管道的應做好接地處理,電力線與其他管線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人戶前端安裝雷電感應裝置。同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應加強對農村建房防雷監管,防雷主管部門應該做好防雷技術支撐,確保監管到位、技術先進、科學有效。
2.4加強農村防雷安全制度管理將農村防雷安全減災納入社會長效管理,在建設許可階段把好防雷設計關和施工關。建立農村建房的防雷設計審核和施工監督制度、對農村的防雷狀況進行定期普查并成果應用,重點對農村企業、公共建筑的防雷隱患,要分類指導,監督到位。
2.5切實做好農村雷電預警工作
充分利用閃電定位儀、大氣電場儀等雷電監測預警設備,科學準確地做好雷電預警,同時應加大財政投入,加快完善雷電監測網和雷電預警平臺建設,提高監測及預警能力,為農村防雷安全提供保障。
3結語
灌陽縣農村雷電災害頻發,做好防雷減災工作意義重大而深遠,要加強對農民的防雷知識的宣教,提高防雷意識;加大防雷安全公共投入,建立雷電預警平臺,建設覆蓋面更廣更精密的雷電監測系統;供電、通信、廣電等部門應加強協同配合,做好相應設施的防雷工作,避免農戶終端遭受雷擊;氣象部門應該做好雷電預警服務,及時、準確地通過手機、微信、電視等發布雷電預警給村民。雷電災害防御需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應針對灌陽縣農村的防雷現狀,主動作為,減少或消除雷電災害給農村造成的損失,降低灌陽縣農村雷電災害風險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1
[2]李遠輝,李建勇.江門雷電活動特征及其對防雷減災的意義[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0.31(S2):188-190
[3]范方福.農村雷電防御科普宣傳探討[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5(12):35-37
[4]韋傳波,何磊,如何加強農村新建住宅樓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氣象研究與應用,2015,36(4):108-110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