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臣
在寫議論文時,很多學生會犯這樣的毛病:堆砌事例,而不對事例進行分析,不能將事例與議論緊密結合起來,有例而無議,導致文章如油水分離,沒有說服力。
其實,大凡好的議論文,都會注意將事例與議論有機結合,對事例進行剖析、發掘,揭示其中蘊涵的道理。即在事例與論點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其與論點融為有機的整體。
那么,怎樣將事例與道理結合起來呢?下面介紹幾種方法:
一、因敘帶理,敘議交融
這是議論文最常見的說理技法之一。緊扣中心論點選用恰當的素材進行概述,然后在敘述的基礎上進行簡潔地分析、精要地議論說理,讓材料為論點服務,做到敘議交融。
示例:事實上,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就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央視主持人朱軍在成名前,一位著名的女主持人同他交談時,不經意間說朱軍有做主持人的天賦。此語對朱軍的人生道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堅定了他走主持道路的信念。朱軍成名后,邀請當年的女主持做嘉賓,談笑間提到此事,她卻已經忘了,更沒想到自己這不經意的一句話,對朱軍的影響竟然如此之大???,如此小的舉動,卻改變了一個人的人生,我們不得不感嘆小中所蘊含的大智慧和大力量。
(學生佳作《小舉大善》)
靈犀一點:敘是議的基礎,議是敘的點睛。文段首先亮出觀點,而后簡述朱軍成名的事例,接著精當分析。事和理的巧妙結合,提升了朱軍這個例子的現實意義,緊扣“小舉大善”這一主旨,使論點更有說服力。
二、假設說理,由此及彼
在分析論證過程中,可以先舉正面事例,然后從反面假設分析;也可以先舉反面事例,然后從正面假設分析;當然,也可以例舉古代事例,然后穿越時光,假設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會是什么樣的情形……方式方法很多,同學們可因地制宜。
示例:我們不妨來個假設:如果油漆工沒有把船上那個漏洞補上,造成船主孩子舟覆人亡的后果,船主能追究油漆工的責任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油漆工的本職工作就是涂漆,按他與船主之間的契約,他只要負責把船上的漆涂好就行了,補洞是他職責之外的事,漏洞所造成的一切后果都與油漆工無關。這無疑是個冷冰冰的答案,之所以冷冰冰,是因為它只強調了契約精神和法律責任,而忽視了社會道德的擔當和人性善良的守護。
(學生佳作《向社會的“補漏者”致敬》)
靈犀一點:這一語段從事例反面假設,采用反問句,語勢強,具有不可辯駁的力量,令人信服地推出了“油漆工的行為是社會責任的擔當和對善良的守護”的結論,使說理更加充分,發人深省。值得注意的是,進行假設說理時,要從例子的不同方面假設,并恰當使用“如果”“譬如”“若”等標志詞,起到提醒讀者的作用。
三、辯證分析,一分為二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題不同”,但辯證思維能力的考查始終像一根紅線貫穿中考,因此我們必須學會辯證分析。即在舉出典型事例后,運用聯系的、發展的、一分為二的眼光看問題,由此及彼地進行辯證分析,力避偏狹,說出“過頭話”,切忌孤立地、靜止地看待和分析問題。行文中可以適當使用導引詞,如“誠然……但是……”“是的……不過……”“我們姑且承認……,但從另一角度看……”等,要兼顧論及兩個方面。
示例:我們都知道“詩圣”杜甫的心中有兼濟天下、眷顧蒼生的大愛。確然,將“詩圣”的形象做一番精彩的涂鴉之后,以一種更為“親民”的形象重見天日,這種娛樂化的方式在傳播上具備先天性的優勢,使更多人重新關注了杜甫,了解了杜甫。但這種形式的傳播范圍越廣、力度越大,越讓人覺得理性匱乏、交流無望。正如赫塔·米勒所說:欣賞俏皮的、近乎天衣無縫的幽默,也意味著美化他的離題。試問:杜甫失去了憂慮的本質,他的愛該寄托在何處?
(學生佳作《憂與愛》)
靈犀一點:作者針對人們采用娛樂化的方式,表達對杜甫的愛這一事件,由此及彼地進行了辯證分析,指出娛樂化傳播方式的優點,然后用“但”字做轉折,并引用赫塔·米勒之言,指出這樣的愛,使杜甫失去了憂的內核,那么他兼濟天下、眷顧蒼生的大愛也將無所寄托。這樣的觀點頗有見地,反映了作者較強的思辨能力,使得說理更全面、客觀、令人信服。
四、由果溯因,增強力量
任何事物的產生、發展都有外在與內在的原因,舉出事例后,可由果溯因,分析事件產生的原因或揭示事件的本質,以增強論證的力量。
示例:在新時代的今天,我們仍不缺乏責任的擔當者。吳斌,普普通通的客車司機,在自己嚴重受傷的情況下忍住劇痛將客車停在路邊,保住了一車人的平安。他的事跡之所以讓人感動,是因為他展現出強烈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讓人們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和大義。
(學生佳作《責任·擔當》)
靈犀一點:在舉出“最美司機吳斌”的典型事例后,簡略分析了他的事跡感動人們的深層原因,揭示了問題的實質,令人動容,發人深省。
五、聯系實際,剖析意義
這種方法是舉出典型事例后,緊扣觀點,聯系社會現實,分析事例的現實意義。此法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
示例:某公司車間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為了防止梯子倒下傷人,工作人員特意在旁邊寫了條幅“注意安全”。這事誰也沒放在心上,幾年過去了,也沒發生梯子倒下傷人事件。一次,一位客戶前來洽談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條幅并駐足良久,最后建議將條幅改成“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
這個故事耐人尋味。事實上,梯子在不用時,自然是橫著擺放好,以免倒下傷人。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那架橫放著的梯子一樣,正確擺放。一味地認為自己了不起,高高在上地看不起他人,要不得;相反,一味貶低自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破罐子破摔,更是錯上加錯。
(學生佳作《擺好“你的梯子”》)
靈犀一點:在列舉了擺放梯子的故事后,緊密聯系現實,引申出這個故事的現實意義,并對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進行了分析,給人以啟迪。
六、列舉事例,結合名言
即將具體的人物素材和科學原理、名人名言相結合,增強說服力。
示例:“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留洋學習,是為了擔起民族責任,是他的默默付出,才使我們今天有了不懼列強,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氣。他就是錢學森。
孫中山說:“惟我輩既以擔當中國改革發展為己任,雖石爛???,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卞X學森的所言所行,無疑完美地詮釋了孫中山先生的話。他用行動告訴我們,擔起國家使命,人生才有意義,擔起家國責任,社會才能大踏步向前。
(學生佳作《擔國家之責,當民族之任》)
靈犀一點:先引用錢學森的名言闡釋他敢于擔當的品質,接著概述他的人生經歷佐證名言,最后又引用孫中山的名言,論證了“擔國家之責,當民族之任”的觀點。這樣,將事例與名言相結合,收到了畫龍點睛,相得益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