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珠鳳
所謂作文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在開展作文教學過程中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無論學生處于哪個學習階段,教師都要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開展分層教學,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一、制定分層教學目標,打造靈性作文課堂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掌握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學習情況,因材施教。如果教師認識不到學生之間的差異,盲目地制定一刀切的教學目標,那么不僅不能提高教學效率,而且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基礎不同的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接受程度,制定分層教學目標,力爭讓每個學生都能跟上教學進度,掌握所學內容。
例如,寫作專題“熱愛生活,熱愛寫作”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他們描寫身邊事抒發情感的能力。為使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完成寫作任務,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基礎薄弱、基礎中等和基礎較好三個層次,并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可將教學目標定為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等,把自己的感想寫下來,并組織語言,寫一篇邏輯通順、沒有語病的作文。要求能按順序記敘生活中的事并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對于基礎中等的學生,可提出更高一層的要求,不僅要求他們將觀察所得和感想記錄下來,還要讓他們在文章中使用優美的詞匯,并恰當運用修辭手法,使記敘的過程更加生動有趣;針對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教師的目標不能僅停留在主題突出和語言的優美性上,還要激活他們的情感,增加文章的深度。可以讓學生閱讀并分析名家的文章,體會其中的情感,然后仿寫,力爭做到語言優美、感情充沛。
二、制定有針對性的寫作練習題目,打造靈性作文課堂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到重點突出、內容明確。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只有采用分層教學法,才能使學生整體的作文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沒有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重點,更沒有從學生的不同的水平入手實施分層教學,而是統一講解,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寫作潛能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必須立足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進行分層指導。
例如,在指導學生寫“讀后感”時,水平不同的學生對于一篇課文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如果課文的內涵較深刻,那么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就不能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情感,也不能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寫出來的讀后感就是淺顯的,甚至認識可能是片面的。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要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寫作題目,這樣學生就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寫作優勢。比如針對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教師可讓他們寫《傅雷家書》的讀后感,這是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傅雷通過書信和兒子進行溝通,字里行間充滿傅雷夫婦對兒子生活的關心和對兒子的愛。此書比較生活化,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在閱讀時能與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想到自己與父母相處的細節,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感悟。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教師可讓他們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讀后感,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從少年成長為革命戰士的過程,贊揚了主人公不屈的精神,同時也歌頌了無產階級的抗爭精神。這種多重主題的文章,比較適合基礎好的學生,他們能表達出更加深刻的認識。因此,針對不同理解與寫作能力的學生,教師要選擇不同的練習題目,引導他們發揮優勢進行寫作練習。
三、采用差異化的評價方式,打造靈性作文課堂
作文的分層教學不僅體現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差異化設計上,教學評價也要采用差異化的方式。因為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如果對所有學生采用統一的講評方法和評價標準,那么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就會因為達不到要求而自信心受挫,天長日久,他們就會喪失寫作興趣,進而害怕寫作,這種局面是任何教師都不愿看到的。所以,教師必須完善分層作文教學體系,豐富作文評價形式,使其多元化,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取長補短,提高作文水平。
例如,在對“寫出人物的精神”這一主題的作文進行評價時,學生對之前學習的《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這篇文章中的聞一多先生進行了人物精神和形象的分析。文章高度贊揚了聞一多先生嚴謹治學、敢說敢做、說做合一的性格,這點要求所有水平的學生都必須掌握。因此,教師要確保每個學生的作文中都要體現這種既敢做又敢說的精神。此外,這篇文章除了上面提到的性格特征,還從細節方面反映了聞一多先生的其他精神,但學生的基礎存在差異,理解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就不能分析出這些品質和精神。對于已經分析出其他精神品質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對于那些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教師要帶領他們再次分析材料:“參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傳單等,都是聞一多先生身為革命家所做的,這除了體現了聞一多先生說了就做的精神外,是否體現了他在革命方面的某些精神呢?”基礎較弱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再次分析,也能得出“聞一多先生還具有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和澎湃的愛國精神”這一結論,并在課后對自己的作文內容進行補充。
總之,學生具有不同的家庭經歷和社會經歷,在先天條件和后天努力方面也有很大差異,因此個人能力差異較大。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針對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學情進行分層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優勢,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取長補短,從而提高初中作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