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讓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人們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在高中寫作教學中,新材料作文是常見題型,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合理審題,提升其思維能力,培養其創造性思維。新材料作文的特點是沒有明確的題目和話題,只提供一些文字或圖畫材料,給出簡單提示,學生要根據自己對材料的理解寫作。和話題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的寫作范圍更寬泛,對學生的審題能力要求也更高。因此,教師要科學引導,幫助學生系好新材料作文的第一粒扣子。
一、提煉要素,求新求深
一般來說,新材料作文不會明確告訴學生寫作主題是什么,所以學生要認真閱讀材料,抓住其中的重要元素,嘗試挖掘隱藏的深意。教師要指導學生抓材料的關鍵詞,然后結合上下文語境分析,提出新穎、深刻的觀點。這樣學生就能掌握命題意圖,進行寫作。
2012年全國高考作文就是材料作文,材料講述了船主和油漆工之間的故事。油漆工在刷油漆時發現了船底的小洞,順手補上了,船主給了他一筆錢,并說是補洞的報酬。因為在孩子們出海后,他想起船底有洞,正在絕望之時,孩子們回來了,所以他明白是油漆工救了他的孩子們。讀完材料,學生很容易抓住其中的關鍵,那就是隨意的小舉動可能扭轉乾坤。然而如果每個人都從這個方向入手寫作,那么寫出來的文章就會千篇一律,沒有新意。教師可引導學生從“順手”這個關鍵詞入手,看看能否提出更有新意的觀點。如有學生提出:“我認為可以從責任心的角度寫作。對于油漆工來說,刷油漆才是他的工作,而他有著極強的責任心,做了原本不屬于自己的工作,救了船主的孩子。”還有學生從船主的角度入手尋找關鍵詞,認為可以從“重金感謝”入手,寫船主有感恩意識,油漆工不求回報,他卻主動給了錢,是知恩圖報的表現。這樣提煉,學生就能寫出新意。
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整體把握材料中心思想的基礎上擬題,避免將主觀想法強加到材料中,出現偏離中心的情況。教師也要告訴學生注意材料中的各種要素,審讀關鍵詞,確定構思角度,避免觀點片面化。這樣才能通盤掌握寫作要點,寫出精彩的作文。
二、辨明關系,辯證思考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之間通常存在一定關系,可能是因果關系,可能是對立關系,也可能是統一關系。審題時,要用辯證思維分析其中的關系,確定材料的性質。在辯證分析中,學生能抓住材料的關鍵詞,進而明確中心思想。
如,一個新材料作文給出了一些名人名言,包括“人生太閑,則別念竊生。太忙,則真性不見”“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男兒志兮天下事,但有進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無志”“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等。分析發現,這些名人名言都和人生態度有關,但不同人對待人生的態度卻大有不同。如第一句強調人生要掌握一定節奏,太忙碌和太悠閑都不好;第二句則展現了淡然的心境;第三句說人要有遠大的志向;第四句則說人要奮進。經過辯證思考可以發現,雖然人們看待人生的觀點不一樣,但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每個人都要把握住屬于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人生態度。所以在寫作時,要把握其中的一點,表明自己的人生態度,然后再辯證分析,指出不管選擇怎樣的人生,只要無愧于心即可。這樣的辯證思考,更符合材料的內涵,也更能體現思想的深刻性。
新材料作文常緣事而發,如果對材料的理解不夠深刻,那么概括出來的中心思想自然淺顯。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材料的關系,明白出題人的思路。在這個基礎上審題立意,就能避免“跟著感覺走”,也能更好地體現材料的內涵。
三、解讀分析,聯系現實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有時會有一定的象征意義或比喻意義,這是學生要注意的關鍵之處。在寫作時,不僅要讀懂材料中事物的表象意義,還要深入分析,明確其象征意義。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進行分析,挖掘材料里隱藏的情感傾向,明白其中暗示的道理。
以2012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題為例,材料引用了臺灣作家劉繼榮的一段話,大意是她的女兒雖然成績中等,卻備受同學的喜歡,因為女兒樂觀、幽默、講信用,有很多好的品德,劉繼榮稱女兒為“英雄”,女兒卻說自己不想當英雄,想當“路邊鼓掌的人”。閱讀這則材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路邊鼓掌的人”和“英雄”的象征意義分別是什么,說說它們分別代表現實生活中的哪類人,并思考自己對這類人抱著什么樣的態度和情感。如有學生認為:“英雄是那種對社會的發展和歷史的變革有重要作用的人,相對來說,‘路邊鼓掌的人似乎沒有‘英雄重要,他們不是社會精英和成功人士,只是普通人,但是,如果這些普通人的身上也有美好的品德,那么同樣值得贊賞。”還有學生認為:“普通人勤懇做事,且樂于欣賞他人,是腳踏實地的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的確需要英雄,但更需要千千萬萬個普普通通人的努力,普通人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這樣寫,既表達了自己的認識和情感,又關照了現實,立意深刻。
內容呆板,缺少個性化,是學生寫新材料作文常出現的問題。如果學生能在分析材料時理解蘊藏在其中的情感因素,就能將材料和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這樣文字就不再呆板,也就更有個性。
學者周振甫認為:“寫作,先要有命意,才好選材。”所以,指導寫新材料作文,提升學生的審題立意能力是教學的第一步。教師要加強審題立意的指導,科學引導,帶領學生分析材料,挖掘其中蘊藏的豐富內涵,找到新穎的寫作角度,幫助學生系好新材料作文的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