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培
在小學階段,語文課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的主陣地,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想學好語文,掌握寫作方法和技巧是必須的。在一篇作文,尤其是記敘文中,細節描寫是很重要的,往往決定著作文的質量。因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學生的細節描寫能力進行了探討。
寫作是語文學科的重要內容,但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卻并非易事。尤其是寫記敘文時,不論是寫人還是記事,都需要進行細節描寫,然而細節描寫能力的培養卻不是短時間內能實現的。因此,教師需要加強寫作訓練,培養學生的細節描寫能力,給予學生科學合理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細節描寫的技巧。
一、引導學生感受外部事物,在作文中還原細節
加強對于外部事物的感知,培養學生對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力,是幫助學生提高細節描寫能力的有效方法。作文中的細節描寫有很多種,其中,描寫事物外貌是最常見的細節描寫形式。在描寫事物細節時,學生需要抓住事物的一個或幾個特點,利用一些寫作手法,將這些特征或細節用文字生動地表現出來,以使讀者通過閱讀對事物形成更具體、詳細的認識。學生在寫作時,要努力還原事物的細節特征,這就需要在課余時間以及生活中仔細觀察,留心細節,并嘗試用文字描述出來。這樣,在面對寫景或寫物的作文時,學生的腦海里立刻就能浮現畫面,從而找到合適的寫作對象和寫作素材,完成寫作任務。
小學是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此時,學生的感官是最敏感的。學生在觀察外界事物時,往往能發現很多細節,并在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接觸外界事物或景物的機會,鍛煉學生的感受能力,加強學生對于外界事物感知力的培養。例如,在課文《拉薩的天空》中,是這樣描寫天空的:“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可以摸到天空。有人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句話真是太妙了。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凈。有拉薩河畔的草地映襯著,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從這段話不難看出,作者運用了對比手法,突出了拉薩天空的藍,云的白。在了解了拉薩的地理情況后,我們會發現,作者的前幾句話表面上運用了“夸張”手法,實則一點也不夸張。可見,運用對比、夸張手法描寫景物的方法,值得學生借鑒和學習。
二、提高外貌描寫能力
外貌描寫是細節描寫的主要內容之一,可分為人物外貌描寫和事物外表描寫。在生活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無論是親人、朋友,還是老師、同學,每個人都有外貌特點,學生如果能將人物的外貌特點,與人物的性格和內在品質結合起來,互相補充,就能活化人物形象,讓讀者在閱讀時腦海中浮現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在事物的外形描寫方面,學生如果能抓住景物的特點,便能利用文字將景物的外觀“勾勒”出來,讓景物躍然于紙上。
在學生描寫人物或事物的外貌前,教師需要先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去郊游,讓學生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深入觀察自然環境和事物。另外,教師也可以與其他學科的任課教師深度合作,以強化學生的觀察能力。如,美術教師會組織學生寫生,語文教師可以借助這一機會,告訴學生多觀察事物的細節,并用文字代替畫筆將景色或事物記錄下來。如此,學生的觀察能力定能得到提升,在觀察事物時,一定能抓住更多細節,將人物或事物描寫得更加細致。
三、細化動作描寫,用心理描寫表達情感
在描寫人物時,需要重點展示人物的動作和心理,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在描寫動作時,要細化人物的動作,即重點刻畫人物動作中有特點的地方,一般性的動作可以忽略;描寫動作時語言要準確,以彰顯人物的外形和性格。在描寫人物心理時,要從人物的神態描寫開始,然后層層深入,具體到人物的表情、動作變化等,以突出人物心理的變化過程。描寫心理時語言要靈動,例如,描寫自我心理時可運用“我在心里默念”“我想”“我心里嘀咕著”等句子。在描寫他人心理時,要注意人物內心與外在的統一性,如人物的內心是焦急的,其表情就應該表現為“緊皺眉頭”“眼神慌亂”等。
塑造人物形象,離不開對人物的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對于學生來說,無論是在平時的寫作練習中,還是在考試時,遇到描寫人物的文章,都需要運用這兩種細節描寫手法。例如,《城南舊事》中有這樣一段對“母親”的描寫:“媽繃住臉,抓起那匹布的一端,大把的一攥,拳頭緊緊的,像要把誰攥死;手松開來,那團綢子也慢慢散開,滿是褶皺。”此段動作描寫,體現出了“母親”緊張、生氣等心理,聯系上下文可知,“母親”對蘭姨娘是厭惡的。學生在寫作時,需要學習這種手法,并嘗試應用,優化作文細節。
四、加強仿寫訓練,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
模仿是讓學生掌握細節描寫的手法,理解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的有效手段。對于小學生來說,模仿比自主寫作容易。學生可以在平時多閱讀一些感興趣的文章或材料,積累一些精美的段落或句子,以便在寫作時能夠有參考對象。在仿寫時,學生不能完全借鑒范文的描寫手法和寫作技巧,而要適當創新,寫出自己獨特的風格,不能對范文進行復制、粘貼。此外,還要做好段落之間的銜接工作,讓語句通順連貫,避免語句不暢的問題。
仿寫不是一味抄原文,更不是照搬原文的字詞,再加上一點自己的語言,拼湊成一篇作文,而是在仔細閱讀范文后,仿照其中細節描寫的手法,去寫新的對象,并添加一些新元素,讓文章新穎獨特。例如,課文《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中有許多細節描寫,如:“樟樹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壯,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遠遠的。稠密的樹葉綠的發亮。樟樹四季常青,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它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此段中,作者對樟樹的外表由上到下,由近到遠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展現了樟樹四季常青,生機盎然的樣子。學生在寫關于植物的作文時,就可借助這種方法,合理安排結構,按照一定的順序展開描寫,突出植物的特點。
運用細節描寫,能增強作文的真實性,使情節更生動,人物形象更鮮活。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細節描寫能力的培養,教會學生細節描寫的方法,以使學生的作文“聲色俱備”,富含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