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綿緯
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重點及難點,教學情況不甚理想,許多教師沒有采用全新的作文教學模式,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導致作文教學效率低下。單元整體教學主要是把每個單元看作一個整體,加強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系,對單元內容進行規劃和整合,加強教學的整體性。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以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寫作熱情,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一、通過單元整體教學激發寫作興趣
寫作離不開興趣,學生只有感興趣才會主動寫作,才能在寫作過程中感受到樂趣,體會到寫作的魅力,從而發揮主觀能動性,更好地投入到寫作活動中。可見,教師要通過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發現寫作的奧秘,點燃學生寫作的熱情,激活學生寫作的欲望。教師可以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在教學單元課文時不斷引導學生,讓學生自主發現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文章要傳遞的理念,從而大致了解單元作文該如何寫,以達到有效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的目的。
例如,在寫“大自然的美好”這一單元的作文時,可要求學生寫家鄉的景物,聯系整個單元的課文《燕子》《荷花》《珍珠泉》等可以發現,整個單元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描繪事物或者景物的,比如《荷花》一文,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看到了荷花的美麗姿態,進而按照一定的寫作順序,發揮想象力描繪了一幅活靈活現的荷花圖。文章表達了對荷花的喜愛之情,把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融入到文章中,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荷花的美,從而產生情感共鳴,愛上荷花。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把這幾篇課文聯系在一起,讓學生體會作者眼中的燕子、荷花、珍珠泉的美好景象,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然后引導學生仿照課文,運用一定的寫作手法描繪家鄉的景色。寫作時,可以沒有華麗的辭藻,但要融入真情實感。要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學生自覺投入到家鄉美景的寫作中。寫完,讓學生當眾朗讀,跟同學們分享。可見,單元整合教學可以開發學生的大腦,正確引導學生寫作,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教學的質量。
二、通過單元整合教學積累寫作素材
許多學生之所以覺得寫作難,是因為沒有素材,面對文題不知道寫什么,沒有生活實例做依托,導致作文內容空洞,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所以想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引導他們多積累素材。可以讓學生留心日常生活,仔細觀察,尋找生活中的寫作素材;也可以讓學生大量閱讀,讀一些歷史人物故事等。如此,豐富了寫作素材,文章內容就會更充實,塑造的人物形象會更豐滿,語言也會更加生動形象。其實,每篇課文都可以成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園地,在單元整合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摘抄課文中比較優美的句子,或者記錄比較新穎的事例,在寫作時加入這些素材,能使作文內容更加精彩,更有吸引力。
例如,教學“民風民俗,美在特色”這一單元時,筆者布置了寫作任務,讓學生描述自己心里最喜歡的民風民俗,可以選擇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或者所了解的民風民俗,也可以選擇本單元學到的民風民俗,就像《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所講到的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還有《藏戲》中提到的藏族文化等,這些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民俗文化,課后利用網絡查找與之相關的資料,以便形成清晰的認知,為寫作奠定基礎。也可以讓學生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語句,例如《北京的春節》里面的“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這句話,結合了臘八粥里有米、豆等物品的特點來打比方,把它們比作農業展覽會,將老北京春節熬臘八粥這一風俗描寫得生動形象,也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老北京春節的歡樂氛圍,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愛上北京的春節。學生在積累素材過程中可以摘抄這類的優秀語句,靈活地掌握這些語句中所蘊含的寫作手法,并將之運用到作文中,使文章更加生動有趣。所以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可以運用單元整合教學法,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把單元里相聯系的事物整合到一起,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累寫作素材,擺脫“無米為炊”的寫作困境。
三、開展單元整合教學,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
寫作思路在學生寫作過程中至關重要,學生在寫作前,要有一定的思路,然后再進行具體描寫。要先大體掌握寫作方向,然后朝著這個方向寫作。每個單元的模式都是一樣的,意在通過單元課文的學習,打開學生寫作的思路,讓學生在單元整合過程中找到寫作方向,明確寫作目標,進而提高寫作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愛護周圍環境”這一寫作主題時,學生想寫出一篇關于環境保護的文章,就要先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要大致了解環境對生態和人類的影響,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而且現在很多學生都不太注意保護環境,隨意丟垃圾,肆意踐踏草坪等現象屢見不鮮。而且很多學生面對環境保護的寫作主題,也沒有思路,不知道寫什么,該怎么寫。對此,教師可以采用單元整合教學法,讓學生在學習單元課文的過程中擁有環境保護的意識,并積累相關素材和好詞佳句,為后面的寫作奠定基礎。教師在單元整合教學過程中,可以先把這一單元的四篇文章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翠鳥》和《燕子專列》,這兩篇文章主要講述的都是人和動物之間的故事;另一部分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和《路旁的橡樹》,這一部分就是讓學生反思人們對待植物的不同態度,讓學生在思考中提高環保意識。教師可以按照這樣的分類,將同屬一類的文章放在一起講解,并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思考“面對這樣的環境問題,自己能做些什么”,在這四篇不同的例文中體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思考自己能為保護環境做出怎樣的貢獻,從而為后面的主題寫作提供思路,降低寫作難度,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
綜上所述,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運用單元整體教學法非常有效,可以幫助教師走出傳統寫作教學的窠臼,擺脫定式思維的束縛,打開教學思路,活躍作文課堂氛圍,讓學生結合單元課文進行思考和想象,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更多素材。此外,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打開寫作思路,激發寫作興趣,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寫作中,從而促使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寫作風格,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