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譚延闿的學書路徑及書學思想

2021-01-19 08:10:12李群輝
大學書法 2020年6期
關鍵詞:書法

李群輝

李一先生曾撰寫文章對譚延闿的一生及其書法特征做出精彩描述:

閱世深沉意緒平,剩將柔翰作干城。漫嘲伴食無才思,闊筆饒渠氣象清。

譚組庵以貴介公子,居民國鼎鼐,通權達變,釋躁平矜,出將入相,身名俱泰。書宗顏魯公,《麻姑仙壇》一碑用力最劬,復參以劉石庵、錢南園、何蝯叟、翁松禪之法,隨人作計而終能進窺堂奧,實屬不可多得。大字端方,或真或行,骨格清奇,筆致雄拔,儼然廟堂氣象。[1]

一、生平及其性格

譚延闿(1880—1930),字祖安、組庵,湖南茶陵人,與陳三立、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譚延闿是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他擅長書法,有“近代顏書大家”之稱。

(一)一門兩進士,兩代三書家

譚延闿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據《茶陵譚公年譜》記載,1880 年1 月25 日(光緒五年十二月十四日),時任浙江巡撫的譚鐘麟夢見嘉慶年間進士,曾經官至工部尚書和戶部尚書的湖南道縣人何凌漢來訪,當他驚醒之時,家人告知夫人分娩。由于譚鐘麟對湖南著名學者王闿運推崇備至,因此給剛出生的兒子起名“延闿”,又因夢見何凌漢(謚號為文安),因此給譚延闿取字“祖安”。

古有蘇洵、蘇軾、蘇轍一門三學士之佳話,譚延闿的家庭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譚延闿的父親譚鐘麟自幼發奮讀書,雖處困境卻志氣彌堅,1843 年提學考試第一名中秀才,1849 年鄉試中舉人,1856 年會試中進士,賜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翰林院編修。譚延闿聰穎好學,5 歲入私塾。其父規定三天要寫一篇文章,五天要寫一首詩,還要練寫幾頁大、小楷毛筆字。11 歲學制義文學,光緒帝的師傅翁同龢稱之為“奇才”。1893 年,譚延闿到長沙參加童子試,考中秀才。1904 年,譚延闿參加清末最后一次科舉,中第一名貢士,即會元,4 月參加殿試,列為二等第三十五名,賜進士出身。在書法方面,不僅譚鐘麟、譚延闿有很高的造詣,譚延闿的弟弟譚澤闿也不落下風。譚澤闿(1889—1947),字祖同,自號瓶齋,書法風格近翁同龢,雄渾腴美,當年中央銀行約請著名書家書寫“中央銀行”行名,最后殊榮為譚澤闿獲得,今日的上海、香港兩家《文匯報》的報頭仍舊使用的譚澤闿的手筆。因此,譚延闿家族可謂名副其實的書香門第,用一句話來形容十分貼切,那就是“一門兩進士,兩代三書家”。

(二)文武兼資,和氣中正

譚延闿不僅天分卓越、反應敏銳,而且豁達開朗、重情重義,與生俱來有一種大家風范。下面一段文字是譚延闿對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的記述,我們從中就能感受到一種血性和情懷:

汪精衛系獄時,聞老卒言,戊戌下獄諸人,惟復生神采揚揚,繞室無停趾,以香燼書壁殆遍,不知何辭也。獄卒以香為更代,故地下皆燼余,后壁已堊,竟無知者。

復生慷慨,喜談論,意氣發舒,見人一長,稱之不去口。自謂學佛有得。余于戊戌七月初四過天津,與林暾谷飲酒樓,聞隔座嘆息聲,曰:有君無臣,奈何?窺之復生也,亟呼入,與暾谷不相識,余為之介,高睨大談,一座盡傾。明日別去,遂及于難。臨刑神采揚揚,刃頸不殊,就地上劙之三數,頭始落,其不恐怖真也。[2]

譚延闿對朋友古道熱腸、鼎力相助。1904 年,黃興計劃在慈禧太后七十大壽時刺殺湖南地方官員,準備起義,沒想到消息泄露,幸好有譚延闿、胡元倓等人相助,黃興及其他革命志士才得以脫身。[3]

譚延闿對待部下更是寬厚仁義,甚至對于惡意詆毀他的人,譚延闿也表現出宰相度量。他50 歲生日時,有一個叫張冥飛的人在報上發了一篇文章對他極盡諷刺,文章稱:“茶陵譚氏,五十其年,喝紹興酒,打太極拳,好酒貪杯,大腹便便,投機取巧,廢話連篇。用人惟其才,老五之妻舅呂;內舉不避親,夫人之女婿袁。立德立功,兩無聞焉。”[4]而譚延闿知曉事情后,出人意料地宴請了這個叫張冥飛的人,并對他說:“閣下你是我的好朋友,當今之人沒有不恭維我的,而閣下能罵我,實在難得。” 一年后,譚延闿去世,張冥飛撫棺痛哭,稱:“平生知我者乃譚畏公也。”

譚延闿思想開明,重視教育。在科舉考試的會試答卷中,已經表達了他對教育事業的重視與熱忱:

國之興衰強弱,視民之智愚賢不肖;民之智愚賢不肖,視國民教育之盛衰。有國民教育者,國雖弱小必興;無國民教育者,國雖強大必衰。故陶鑄國民者,教育之本原也,普通之理,精神之事也;造就人才,振興事業者,教育之功用也,專門之學,物質之事也。無本原何有功用,無普通何有專門,無精神何有物質。[5]

譚延行書 臨米芾《蜀素帖》四條屏 常州博物館藏

譚延行書 《論書》中堂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譚延闿在家鄉積極興辦新學,先后創辦了湖南第一女學堂、湖南中路公學、公立中等工業學堂,等等。湖南巡撫岑春煊稱“湖南教育不可一日無譚延闿主持”。

總體來講,譚延闿在其宦海沉浮的一生,得到同時代人的很高評價。孫中山稱其“一時人望”,蔣介石稱其“黨國英奇”,胡漢民稱其“和氣中正”,于右任稱其為“民國一完人”。

二、書法成就與學書路徑

譚延闿的書法在青年時期便嶄露頭角,加之長期臨習、勤耕不輟,其書法水準及聲望日漸增高。譚延闿與胡漢民、吳稚暉、于右任并稱為“民國四大書法家”,譚延闿擅長顏體楷書,吳稚暉擅長篆書,胡漢民擅長隸書,于右任則擅長行草。譚延闿書法結體寬博,顧盼自雄,不論擘窠榜書還是蠅頭小楷,均極精妙。胡漢民對譚延闿的詩文書法頗為贊賞,稱“似從長慶參坡老,竟以平原傲米癡”,意思是說譚延闿的詩文有白居易、蘇軾風范,書法則取法顏真卿而成自家面貌,能與宋代米芾相媲美;于右任論及譚延闿書法之時,也稱贊其“是有真本領的”。王家葵先生《近代書林品藻錄》贊曰:“字法標榜魯公,宦海浮沉馮道。大書鐫刻昭陵,勝跡不磨永寶。”

民國很多重要的場所都有譚延闿的題字,南京“總統府”和黃埔軍校大門上的“陸軍軍官學校”就是出自譚延闿之手。孫中山逝世后,南京中山陵半山腰碑亭內巨幅石碑上“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兩行擘窠金字,即為譚延闿原大手書。此外,蔣介石母親去世后,蔣介石所作的《哭母文》也由譚延闿所書。由此可見,當時譚延闿書法的聲譽是何等之高。

譚延闿自小接觸翁同龢等著名書法家,起點極高。

翁同龢(1830—1904)學書由歐、褚、柳、趙入手,后出入蘇、米而學顏真卿,晚年則主要取法于北碑。馬宗霍在《霋岳樓筆談》中稱:“松禪早歲由思白以窺襄陽;中年由南園以窺魯公;歸田以后,縱意所適,不受羈縛,然氣息淳厚,堂宇寬博,要以得魯公者為多。偶作八分,雖未入古,亦能遠俗。”[6]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書學》一文中指出:“他(翁同龢)出世最晚,所以能夠兼收眾長,特別是錢灃的方法,有時還摻入些北碑的體勢。把顏字和北碑打通了,這是翁同龢的特色。”

譚鐘麟與翁同龢的交往為譚延闿的書法成就提供最初的便利條件。據《譚延闿大傳》記載,譚鐘麟是個有心人,為了讓譚延闿有更多機會學習翁同龢的書法,便利用與翁同龢書信來往、禮品互贈的便利,珍藏翁同龢的每一封信箋,并在信箋的眉頭頁末對翁同龢的字予以分析評點,然后交給譚延闿臨摹學習。譚鐘麟還經常將兒子的習作拿給翁同龢等朋友點評,翁同龢對年輕的譚延闿贊不絕口,在他的日記中記載道:“訪文卿,見其第三子,秀發,年十三,所作制義奇橫可喜,殆非常之才也。”[7]在給譚鐘麟的信中稱贊道:“三令郎偉器也,其筆力殆可扛鼎。人泮可喜,行即騰嚷。”[8]

除翁同龢以外,清代幾位大書家劉墉、錢灃、何紹基也是學顏體的高手,他們也都成為譚延闿取法學習的對象,其中錢灃對譚的影響最大。在清代,學顏書的人大多先從學錢南園入手,楊守敬《學書邇言》稱:“自來學前賢書,未有不變其貌而能成家者,惟有錢南園學顏書如重規疊矩。此由人品氣節,不讓古人,非可襲取也。”[9]

從譚延闿的書畫題跋以及所寫日記中可以看出,錢灃對其影響極為深遠。譚延闿在《題錢南園蕪城賦》中用很大篇幅表達其對錢灃的由衷欽佩,文中稱:

自來學顏書者,臃腫鈍拙,毫不得其使轉之法……而南園于千祀之后,眾咻之時,乃能獨標心印,豈不異哉。

南園官湖南學政時,尚一以顏家廟碑為依歸,后乃恣肆。晚年則以魯公之神入褚令之室。如此書者,蓋未可一二觀也。

乾隆中舉世習趙、董書。其名者劉、梁、翁、王。然四人者,皆享大年,多暇日,從容肆習,人書俱老,而所詣止此。孰與南園奮起遐取,獨師古哲,無聲氣擊援之盛。又奔走仕宦,窮困孤立,中年摧折,而成就如此卓卓,可不謂豪杰之士也耶。誠使南園得四君之境與年,其將下視宋元而躋晉唐也哉。

南園官不達,天乃縱其書。直節照人寰,固與常人殊。下視元明后,直與顏為徒。冥會當心時,目若無君謨。晚年更險絕,骨立筋蟠紆。豪杰信非偶,豈為時代拘。[10]

譚延行書 蘇軾《豆粥詩》長卷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顯然,在譚延闿看來,如果錢灃也能像劉、梁、翁、王四大家一樣“享大年,多暇日,從容肆習,人書俱老”,那么其書法成就將遠遠超越這四人,且能夠“下視宋元而躋晉唐也哉”。

除錢灃之外,劉墉和何紹基對他的書法也產生不小的影響。例如,譚延闿題《道州殘字冊》稱:

北派意多南派少,幾人能識道州心。

破空殺紙渾閑語,莫向鴛鴦繡里尋。

碎金安石存遺制,片玉昆山有舊聞。

終勝賈人持一字,好教常侍集千文。[11]

對譚延闿來說,與曾熙、李瑞清等書法家的交游也十分重要,在長時間的交流、切磋中,曾熙、李瑞清的書學思想無疑會對譚延闿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當然,除了有好的老師引導以及朋友之間的相互影響之外,最為重要的還是于譚延闿自身的天分與勤奮。他的弟弟譚澤闿對譚延闿的學書之路十分清楚,提到譚延闿開始臨習《麻姑仙壇記》是在1914 年于青島侍奉母親之時,后來在上海、郴州等地也堅持筆耕,稱:“先三兄專臨《麻姑壇記》,蓋始于甲寅余兄弟奉母居青島時。其后乙卯在滬,戊午在郴,書課尤勤。至辛酉買宅塘山,頗有賓從文燕之樂,偶朝起臨寫數紙,亦盡數十通。”

如果我們看《譚延闿日記》中的相關記載,將有更為直觀的感受。

1914 年:

5 月30 日。午飯,飲一巡。復臨《麻姑》兩紙。

8 月6 日。歸,臨《麻姑》三紙,而呂滿至。

11 月15 日。食粥后,臨《麻姑》二紙。

12 月7 日。余臨《麻姑》一紙,《離堆記》一紙。《離堆》筆法與《畫贊》相近,東坡即由此奪胎,甚不易學。蓋用墨太豐,難于見好也。

12 月10 日。食粥后,臨《麻姑》二紙,墨浸,殊不愜意。

12 月23 日。食粥后,臨《麻姑》二紙,第十九通畢矣。凡八日,日二紙,百二十八字,中間輟課一日,都十五紙,實得字九百也。以舊臨碑筆與淑女。

1915 年:

1 月3 日。八時起,臨《麻姑》三紙,乃食粥

2 月7 日。臨《李元靖》二紙,食粥。

2月8日。食湯飯后,臨《李元靖》二紙……晚飯有稱條面,飲數巡,取《西樓帖》看一過,坡書神奇,有不可到處,當時已訾其不懸腕,何耶。

4 月4 日。八時起,臨《元次山碑》二紙,食粥。

5 月13 日。臨《麻姑》二紙……及散,同道士至漢古、古墨,遂至真賞齋看碑,有《張遷》《禮器》,皆舊拓,而以《張猛龍》為最。

8 月5 日。七時起。臨《麻姑》二紙。

8 月20 日。七時起。余臨《告身》二紙……出至趙裱背、古墨軒,又入商務印書館,看《天際烏云帖》印本,覃溪密行小字,前后十數題,于友朋有疑似者,辟之不遺余力,且引錢萚石為證。以余觀之,不惟蘇跡贗也,即元明諸跋亦如出一手,特董跋真耳。

8 月27 日。八時起。食粥。臨《元靖碑》二紙。

10 月2 日。七時起。臨《顏家廟》二紙,十日不作書,荊棘生矣。

10 月17 日。七時起。臨《麻姑》二紙。

11 月7 日。八時起。臨《李玄靖》二紙。

11 月10 日。八時起。臨《玄靖碑》二紙。食粥。

1916 年:

3 月16 日。八時起。臨《麻姑》五紙,平日作字太快,今力求慢,然不佳如故……與曾九談書畫,看碑帖數種,十時乃寢。

4 月10 日。七時后起。臨《麻姑》五紙。

4 月19 日。七時起。臨南園五紙,墨凝殊不能有興致。

5 月12 日。六時后起。臨《麻姑》九紙,第六十三通畢,食粥。

5 月13 日。七時起。臨《麻姑》三紙。

5 月15 日。七時起。臨《麻姑》五紙。

5月28日。七時起。臨《金天王題字》及《麻姑壇》五紙。

6 月24 日。七時后起,臨《麻姑》五紙。[12]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譚延闿對顏真卿《麻姑仙壇記》用功之深令一般人望塵莫及,在臨習《麻姑仙壇記》的同時還注意學習《顏家廟碑》《李玄靖碑》《自書告身》、錢灃楷書等,加之他的天分卓越,從中獲取的養分也非常人能及,因此稱其為民國學顏書第一人當不為過。

譚延楷書 《散盡老來》七言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三、書學思想及書法影響

(一)崇古而不泥古

譚延闿學書思想最重要的一點是崇古,從其對顏真卿、錢灃等經典書家的敬仰就可見一斑。民國大書法家胡漢民祝賀譚延闿生日,贈詩一首:

文采風流是我師,翁錢應悔未能詩。似從長慶參坡老,竟以平原傲米癡。虎臥龍跳非易事,春松秋菊可同時。蒼生不病君無病,為祝南山壽無期。[13]

在胡漢民看來,譚延闿的詩文是脫胎于白居易、蘇軾,書法則取法顏真卿而成自家面貌,能與宋代米芾相媲美。譚延闿有詩《次韻展堂見贈》答謝:

平生風義友兼師,喜入新年第一詩。不道杜陵矜瘦硬,故應王約誚肥癡。奴書自悔非崇古,老學深慚已后時。筆健輸君緣壽骨,行能多恐負相期。

譚延闿提到“奴書自悔非崇古,老學深慚已后時”,意思就是指學習書法必須從古代經典中來,不然將后悔莫及。

此外,他在題《咫尺蓬萊館印稿》中說:“缶翁沉泉牧父逝,并時學者皆白科。不師古人乃師古,秦璽漢印真先河。”[14]意即對于學習篆刻的人來講,要么模仿古人,要么直接從秦漢時期的印章當中吸取養分。

當然,譚延闿天資卓越,以他的智慧當然不會因為崇古而走進死胡同,他對待如何學習古人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其《惕園和詩次均奉答》一詩對此有明確表達,其詩如下:“官奴草草書裙練,付與羊家佐談宴。只傳筆法不傳心,舉止終羞大家媛。……襟期直與昔賢齊,古意今情一時并。后生濡染不自知,貌合終是形神離……”[15]

他指出羊欣學王獻之,只學到筆法而沒有學到內在精神,最終落得“舉止終羞大家媛”。后面他提到“世上模擬徒縱橫”“貌合終是形神離”,旗幟鮮明地批評機械模仿。他認為書法應該適應時代的變遷,稱“古今懸絕風馬牛,何人下筆羅千秋”,書法應該表達書寫者博大的胸襟和真實的性情,因此稱“襟期直與昔賢齊,古意今情一時并”。

(二)講求自然、直起直落

眾所周知,美食與書法是譚延闿的兩大愛好,對于美食他認為:“世間最是天然美,莫向官廚問八珍。” 意思是說,官廚所謂的八珍也抵不過世間天然之美味,對于書法他認為:“古人名作,未有不渾然天成、不假雕飾者也。” 從中可以看出,不論是美食或是書法,譚延闿最為看重的都是“自然”二字。因此,他在評價南北書風的時候提到,趙孟頫、董其昌等人沒有能夠做到直起直落,需要借助姿態來修飾,他認為這也是南宗不如北派書法的地方。他在《組庵題跋》中稱:“南宋以后,榜書碑版皆微有行書意,趙董諸公悉然,諸城亦不免。正以不能直起直落,假姿致以自飾耳。南宗不如北派以此。”[16]

顯然,從譚延闿的書法題跋中可以感覺到,他十分偏向厚重雄強的書法風格,例如他尤為看重的顏真卿、錢南園,在《為人題南園書卷》中稱:

舉世沉酣趙董日,昆明異幟獨顏公。莫言書法屬小道,天挺人豪故不同。[17]

譚延闿在詩中提到錢灃沒有向世人一樣沉迷于趙孟頫、董其昌,而是獨樹一幟學習顏真卿,對此,他將書法行為提升到一種人格的高度,也能體現出他的價值取向。

此外,譚延闿在題《道州殘字冊》中,旗幟鮮明地提出反對花拳繡腿的書法風格,稱:

“北派意多南派少,幾人能識道州心。破空殺紙渾閑語,莫向鴛鴦繡里尋。”[18]

(三)強調書畫相通

譚延闿另一個書法主張便是“書畫相通”。

他給曾熙寫過一首題畫詩《題曾農髯畫海松》,詩云:

農髯本不畫,畫乃藏胸中。一朝奮筆起,四座驚神功。奇石盡天色,海氣生長松。筆勢若篆籀,郁屈蟠蛟龍。古人寧有此,信知書畫通。我見不忍攫,還之東家翁。試聽素壁間,謖謖來天風。[19]

在他看來,曾熙的畫之所以令人驚嘆,主要是因為運用了書法的篆籀筆法,畫出來的效果蒼茫沉郁,有如蛟龍盤踞一般,最后得出一個結論:“古人寧有此,信知書畫通。”

另外,他在《題清溪道人西園雅集圖(代曾九作)》中也說:“古今書畫理一貫,惟有智者觀其通。”[20]

這首詩開門見山地提出董其昌和蘇軾的書畫觀點,稱:“吾聞畫有南北宗,亦如禪門侈宗風。又聞善畫非形似,不似之似真神通。” 我們知道,董其昌的南北宗論,提倡禪宗的“頓悟”,主張隨意自如、渾然天成的藝術表達方式,反對刻意描摹、呆板僵硬,這與蘇軾所說的“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一脈相承。而且他在后面也提到“沈粗文細強分別,世論久矣鄰兒童”,意思是告誡我們不要只盯住那些細枝末節,而應該上升到道的層面。如果說寫給曾熙的詩主要是強調書法和繪畫的用筆有相通之處,那么寫給李瑞清的這首長詩強調的則是書畫藝術的內在之理。

(四)強調天資和胸襟

譚延闿強調書法學習需要胸襟與天資。

胡漢民在《悼譚祖庵先生》中提到,譚先生(譚延闿)常說:“我往常最愛寫字,可是寫來寫去,總不敢和總理比擬,總理是天縱之才,雖不常寫字,而其字為近世所莫及,我們寫帖臨碑,孳孳不已,終于脫不了前人窠臼!可知作文寫字,也必要以高尚的人格,和偉大的抱負為前提。否則,盡你用功也不能臻上乘的。”[21]顯然,在譚延闿看來,作文寫字首先要具備一種高尚的人格和偉大的抱負,否則,若是斤斤計較一點一畫之間的得失,根本就談不上是高級的藝術。

另外,譚延闿也認為天資和悟性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例如他在評價錢南園的時候就稱:

南園書筆力橫絕,蓋少時已然。吾家藏其早年書樂毅十三行可見。知此事本天授,不盡關學力也。[22]

在評價劉墉書法的時候,也說“知此事自關天授矣”,其跋《劉諸城家書真跡》冊頁節錄如下:

石庵先生書以七十后為極詣,此冊為先生家書,中有楚省以南語,蓋先生官湖南巡撫時筆,行筐無書可考,要是五十以后書,精湛圓美中有極樸茂處,甚耐玩索,同時諸名人書非不工,然一覽無余,故雖年增而書不進, 知此事自關天授矣。[23]

此外,他在《題小歐泉男生墓志(碑新出土)》中提到,書法的精髓不是口耳相傳,而是需要一定的悟性才能有所體會,稱:

瑯玡王與襄陽米,父子書名各后先。

絕藝不須傳口耳,孤兒神悟故超然。

妙墨千年零落盡,世人惟識道因碑。

誰知陵谷崩騫后,又睹蘭臺第二奇。[24]

總結起來看,崇古而不泥古,講求自然、直起直落,偏好厚重雄強書風,倡導書畫相通,強調學書需要天資和胸襟,這幾大主張成為譚延闿最主要的書法思想。

注釋:

[1]李一.論書絕句·評譚延闿[J].傳記文學,2017(4):103.

[2][11][14][15][17][18][19][20][24]周秋光,周元高,賀永田.譚延闿集[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902,977,1014,1038,

1014,977,978,1007,1041.

[3][4][7][8][13][21]劉建強.譚延闿大傳[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31,3,16—17,120,326,324.

[5]劉建強.譚延闿文集論稿(上)[M].湘潭:湘潭大學出版社,2014:5.

[6]馬宗霍.書林藻鑒[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247.

[9]崔爾平.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G]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741.

[10][16][22]譚延闿.組庵題跋[J].學海,1943(7).

[12]劉建強.譚延闿文集論稿(下)[M]. 湘潭:湘潭大學出版社,2014:11.

[23]李言君.譚延闿跋“劉諸城家書真跡 ”品讀[J].春秋,2012(6):59—60.

猜你喜歡
書法
書法篇
大理文化(2022年8期)2022-09-27 13:38:02
書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書法欣賞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書法
娘子關(2022年1期)2022-03-02 08:18:42
書法
娘子關(2021年6期)2021-12-16 01:18:44
書法
娘子關(2021年5期)2021-10-20 03:16:06
書法欣賞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3:18
書法
娘子關(2021年3期)2021-06-16 10:56:32
書法
書法欣賞
吐魯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嫩草国产在线|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香蕉|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欧美成在线视频|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五月天久久婷婷|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青青草一区|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久久不卡精品|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成年人久久黄色网站|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五月婷婷欧美| 98超碰在线观看| AV在线天堂进入|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综合色在线| 亚洲无线视频|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亚洲男女在线|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福利一区在线|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女人18毛片久久| 三级毛片在线播放|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日a本亚洲中文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Ⅴ无码大片在线观看81 |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亚洲欧美极品| 成人精品亚洲|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丝袜亚洲综合| av无码久久精品|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91啪在线|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亚洲欧洲区精品无码|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国产性爱网站| 国产精品微拍|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