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進全 常玥 賈川川
(商洛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商洛 726000)
武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起源于社會活動和軍事戰爭。和平年代的到來,武術已經成為了一種具有一定娛樂性的體育運動項目,其內容十分的博大精深。高校具有一定武術基礎的學生少之又少,多數學生之前并沒有系統的學習過武術知識,也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武術訓練。因此,高校在開展武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在運動生理視閾下,加強對學生基本功的傳授和訓練,以此不斷的提高學生的武術水平,促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將其作為一項終身體育特長。
運動生理學視閾下,若想有效的開展武術基本功與訓練,就必須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保障高校武術基本功與訓練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因此,高校應該按照運動生理學和運動項目的具體要求設計武術基本功與訓練的內容,對于一些身體狀況并不是很好或者無法參加一些劇烈訓練的學生,教師應該根據這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的設計訓練方案。例如:在武術中有很多動作都需要運用到肩臂,很多學生在做掄臂、挑掌、沖拳和砸拳等動作時經常出現力量不足的情況。為此,教師非常有必要組織學生進行肩臂基本功訓練。在運動生理學視閾下,教師可以每星期組織學生進行三次俯臥撐練習,以此訓練學生的肩臂力量,這樣學生在進行武術基本功訓練時,所取得的效果便會更加的顯著。良好的肩臂練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肩部關節的靈活性,同時還可以增加肩臂的力量,增強肩臂的協調性,以此很好的滿足武術基本功訓練對肩臂的要求。并且長時間的肩臂練習,還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這樣便可以為武術基本功訓練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運動生理視閾下高校在開展武術基本功訓練的過程中,必須明確武術教學的目標,將對身體素質的培養作為重要訓練目標,并注重加強對學生各項身體機能水平的培養。一個較高的身體機能水平,不僅可以降低學生在進行武術基本功訓練時的疲勞感,同時還可以促使學生始終保持一個飽滿的精神狀態,充滿精力的完成武術基本功訓練,從而滿足鍛煉身體和塑造身形的需求。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武術基本功訓練的過程中,不可以盲目的開展訓練活動,這樣不單單很容易消耗學生的體力,而是很容易影響學生對武術的學習興趣,致使學生無法充分的感受到學習武術的樂趣。因此,教師一定要科學的設計武術基本功訓練的內容,并將對學生身體機能水平的培養貫穿其中。例如:耐力對于學生學習武術知識和技巧非常的重要,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由此可見,耐力對于武術基本功訓練來說非常的關鍵,并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身體機能水平。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耐力練習時,可以先組織學生進行無氧練習,然后再組織學生將各個武術套路動作串聯起來,這樣學生便可以很好的控制好自己的呼吸和訓練的節奏,就不會出現過度疲勞的感覺。
武術屬于一種全身性體育運動,有些項目是一種無氧運動。在武術基本功訓練中,有很多種訓練方式,像組合訓練、分段訓練、整套訓練等。對于不同的訓練方式來說,需要配合不同的呼吸方式。其中組合式訓練和分段式訓練都是以無氧代謝為主,要求學生在做這些武術動作時,必須控制好動作的力度和速度,這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個良好的心肺功能。因此,在運動生理視閾下,高校武術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基本功訓練時,非常有必要注重加強對學生心肺功能的訓練。例如:教師在每次組織學生進行基本功訓練時,可以在教學活動開展的初始階段,組織學生進行一分鐘作用的套路練習,要求學生做每一個動作時,動作必須快,并且力度也要大,長時間下來,學生的心容積和肺容量都會明顯增加,心肺功能自然會有所提升。
綜上所述,運動生理學視閾下,高校在開展武術基本功訓練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身體機能水平和心肺功能的培養,以此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武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