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騰,單偉超,侯瑞田,李金萍,高 宇,金鳳表,劉 暢
(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 a.心臟電生理科,b.心臟內科,c.內分泌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原發性高血壓(EH)和2型糖尿病(T2DM)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兩種慢性疾病。在血壓或血糖控制不佳的情況下,嚴重影響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長期存活率,增加并發癥的發生率[1]。高敏C反應蛋(hs-CRP)是肝臟合成的蛋白,在調節炎癥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廣泛存在于血清或血漿中,大量的hs-CRP可以激活補體系統并促進炎性介質和氧自由基進一步釋放,從而破壞血管內皮細胞[2]。而脂蛋白相關的磷脂酶A2(Lp-PLA2)是一種新的炎癥生物標志物,由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和T細胞分泌,在血液循環中,Lp-PLA2主要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結合,通過水解LDL-C和HDL-C的磷脂來生成促炎分子溶血磷脂酰膽堿和氧化的非酯化脂肪酸,可介導血管內皮炎癥反應[3]。hs-CRP及Lp-PLA2都是炎癥因子,都參與了血管內皮的炎癥反應,但與EH合并T2DM的關系尚不明確,本研究擬探討血清Lp-PLA2及hs-CRP在EH合并T2DM的水平及意義。
1.1一般資料 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收治的EH且年齡≥60歲患者128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是否合并T2DM分為單純EH組(n=60)和EH+DM組(n=68),選擇同期單純T2DM患者為單純DM組(n=63)及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n=61)。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EH診斷標準參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4],在未應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SBP)≥140 mmHg和(或)舒張壓(DBP)≥90 mmHg(1 mmHg=0.133 kPa)。③T2DM診斷標準參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5],即1)典型的糖尿病癥狀加上隨機血糖≥11.1 mmol/L,或2)空腹血糖(FBG)≥7.0 mmol/L,或3)行OGTT后2小時血糖≥11.1 mmol/L。④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并經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繼發性高血壓患者;②T1DM及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者;③心功能不全患者;④肝腎功能不全患者;⑤惡性腫瘤患者;⑥內分泌系統疾病及風濕免疫疾病患者。
1.2臨床基本資料收集 記錄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身高、體質量、計算體質量指數(BMI)、吸煙史、SBP、DBP等基本資料。
1.3生化指標及Lp-PLA2水平測定 所有研究對象于次日清晨抽取5 ml空腹靜脈血,離心獲得2份血清,1份血清在我院檢驗科采用日立HITACHI-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谷草轉氨酶(AST)、血肌酐(Scr)、三酰甘油(TG)、LDL-C、HDL-C、FGP、HbA1c、hs-CRP等生化指標。另1份置于-80 ℃冰箱保存,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測定患者的Lp-PLA2水平,試劑盒均購自上海酶聯有限公司,操作步驟完全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2.1一般資料及生化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EH+DM組、DM組、EH組LDL-C、hs-CRP、Lp-PLA2均較高,而HDL-C較低(均P<0.05);與DM組相比,EH+DM組BMI、LDL-C、hs-CRP水平較高(均P<0.05),與EH組相比,EH+DM組TG、LDL-C、hs-CRP、Lp-PLA2水平較高(均P<0.05),見表1。

表1 4組間一般資料及生化指標比較
2.2EH+DM患者不同高血壓亞組FPG、HbA1c、hs-CRP、Lp-PLA2的比較 在EH+DM患者中,隨高血壓級別的升高,FPG、HbA1c、hs-CRP、Lp-PLA2均升高(均P<0.05),見表2。

表2 EH+DM患者不同高血壓亞組FPG、HbA1c、hs-CRP、Lp-PLA2比較
2.3hs-CRP、Lp-PLA2不同亞組FPG、HbA1c、SBP、DBP比較 將hs-CRP、Lp-PLA2按三分位分成低分位組、中分位組及高分位組3個亞組,hs-CRP:≤1.77為低分位組、>1.77且≤3.54為中分位組、>3.54為高分位組;Lp-PLA2:≤172.27為低分位組、>172.27且≤204.13為中分位組、>204.13為高分位組。分析得出:隨hs-CRP水平的升高,FPG、HbA1c、SBP均升高(均P<0.05);隨Lp-PLA2水平升高,SBP、DBP均升高(均P<0.05);見表3。

表3 hs-CRP、Lp-PLA2不同水平組FPG、HbA1c、SBP、DBP比較
2.4hs-CRP、Lp-PLA2與HbA1c、SBP、DBP的相關性分析 hs-CRP與HbA1c、SBP、DBP呈正相關(P<0.05);Lp-PLA2與HbA1c、SBP、DBP呈正相關(P<0.05);同時HbA1c與SBP、DBP呈正相關(P<0.05),見表4。

表4 hs-CRP、Lp-PLA2與HbA1c、SBP、DBP的相關性分析
2.5EH合并T2DM的危險因素分析 以是否合并T2DM為因變量,以年齡、性別、吸煙史、BMI、TG、LDL-C、HDL-C、hs-CRP、Lp-PLA2為自變量,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在校正了年齡、性別、吸煙史、BMI、TG后,LDL-C、hs-CRP、Lp-PLA2水平升高是EH合并T2DM的危險因素,HDL-C水平升高是EH合并T2DM的保護因素(均P<0.05),見表5。

表5 EH合并T2DM的危險因素分析
原發性高血壓是老年人群的高發疾病之一,我國60歲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高達60%,患者血壓長時間得不到有效控制,會導致多種器官的功能性或器質性損害[6]。根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DF)2017年的報告,全球糖尿病成年人總數(20~79歲)約為4.25億,預計到2049年,糖尿病人數將增加約6.29億[7]。當EH合并T2DM時,對各靶器官的損害加重,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在沙特阿拉伯,已故的糖尿病患者中有69.02%有高血壓病史,大大超過了仍活著的患者[8]。
相關研究表明[9-10],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在高血壓的發生和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血管的炎癥反應通常是導致血管內皮功能障礙的重要因素, 在T2DM患者中,hs-CRP、Lp-PLA2等外周血中的炎性細胞因子過表達,加重血管內皮損傷,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T2DM患者加重EH血管內皮功能障礙。hs-CRP是血清最常見的炎癥標志物,Bakirci等[11]證實,較高水平的hs-CRP是非杓型高血壓的獨立標志物。Hanan等[12]的研究發現HbA1c與hs-CRP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表明在T2DM患者中hs-CRP與血糖控制之間的密切相關性,并在糖尿病的發病機理中起著重要作用。Ali等[13]通過對100例冠心病合并T2DM的研究發現hs-CRP與FPG和HbAlc呈顯著正相關和與HDL-C呈負相關(P<0.05)。證明hs-CRP參與T2DM的發生、發展過程。Lp-PLA2是一個新興的炎癥標志物,Li等[14]通過對208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觀察性研究發現血漿Lp-PLA2水平升高預示著頑固性高血壓的風險增加。Tsai等[15]通過對20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研究發現Lp-PLA2水平隨血壓升高而增加。Saswati 等[16]通過對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的研究顯示:與僅有冠心病的患者相比,合并T2DM患者Lp-PLA2升高,Lp-PLA2被認為是預測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風險的良好標志物。周學玲等[17]通過對219例初診T2DM患者的觀察研究顯示Lp-PLA2與T2DM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Lp-PLA2除了作為T2DM心血管風險預測因素外,還可以反應T2DM患者胰島素抵抗程度。因此,EH及T2DM在發病機制中存在相似性,而炎癥狀態是EH和T2DM共存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礎,Lp-PLA2、hs-CRP作為炎癥因子,均通過影響血管內皮功能,直接或間接的參與EH及T2DM的發生發展。
本研究通過將EH合并T2DM患者按照高血壓級別分為3個亞組,分別比較不同血壓級別血糖指標及炎癥指標變化情況,結果顯示:隨高血壓級別的升高,FPG、HbA1c、hs-CRP、Lp-PLA2均升高,證明血壓越高,機體炎癥狀態越嚴重,進而促進的糖尿病的發展,同時糖尿病的發生,又通過炎癥反應導致血管內皮損傷,促進高血壓的發展,當EH合并T2DM時,通過炎癥反應形成惡性循環,加重了對機體靶器官的損害。
本研究為進一步觀察體內炎癥指標是否與高血壓及糖尿病存在濃度水平關系,將hs-CRP、Lp-PLA2按三分位分成低分位組、中分位組及高分位組三個亞組,結果顯示:隨hs-CRP水平的升高,FPG、HbA1c、SBP均升高;隨Lp-PLA2水平升高,SBP、DBP均升高,證明血清hs-CRP、Lp-PLA2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測患者高血壓、糖尿病的嚴重程度;另外,經pearson相關分析發現hs-CRP與HbA1c、SBP、DBP呈正相關(r分別為0.360、0.465、0.406,均P<0.05);Lp-PLA2與HbA1c、SBP、DBP呈正相關(r分別為0.381、0.304、0.341,均P<0.05);且HbA1c與SBP、DBP呈正相關。并經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在校正了年齡、性別、吸煙史、BMI、TG后,LDL-C、hs-CRP、Lp-PLA2水平升高是EH合并T2DM的危險因素,HDL-C水平升高是EH合并T2DM的保護因素。
綜上所述,hs-CRP、Lp-PLA2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預測EH合并T2DM的嚴重程度。另外,hs-CRP、Lp-PLA2是EH合并T2DM的危險因素,可以反應患者血壓、血糖控制情況及高血壓分級情況。但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無法明確因果關系,也未能觀察到hs-CRP、Lp-PLA2水平變化與EH合并T2DM終點事件間的相關性,同時本研究為單中心、小樣本研究,有待于今后多中心、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加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