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榮
(容海川城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27)
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對城市道路要求也逐漸提高,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有必要對設計方法及思路予以創新和優化,以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實現城市文化的傳遞和景觀改造,營造良好空間環境,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
城市道路中,交通性道路是最關鍵的構成要素,交通性道路的運行狀態對城市建設和運行具有顯著影響,且需要承擔城市居民的出行壓力。現階段,私家車數量明顯增多,路面寬度也隨之增大,這也對道路的交通性提出了較為嚴格的要求,如鋪設及攤鋪質量、路面寬度和道路合理性等。因此,在道路設計中,需充分考慮不同路段城市功能劃分及車流量等因素。
生活性道路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出行道路,生活型道路的人流密集,對市民購物、娛樂活動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產生了十分顯著的影響。在此類出行道路設計中,必須始終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科學規劃公交線路、公交專用車道等,不斷提高公共交通的交通承載能力,從而便捷人們的日常生活。另外,在道路設計的過程中也應全方位考慮人的安全,采取人車分離、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等多種措施。
商業性道路主要分布于城市商業發達區,道路本身的商業服務優勢較為明顯,在城市商業密度較高的區域,分布有大型商業區、商場、娛樂場所,設計中,設計人員需要全方位考量人員出行的便利性。商業區的車流量較大,要求人員合理設置港灣式的公共交通站等配套設施,防止交通堵塞問題。并考慮車輛停放問題,防止出現車輛違規占道,破壞交通秩序。受人流、車流等因素的影響,應在設計中充分考慮道路的安全問題,如商區間的連接、隔離欄設置、天橋和地下通道的設置等多個環節。
目前,人們的休閑、健身需求明顯增多,城市景觀道路能夠滿足市民的上述需求。而且城市景觀道路與城市的完美融合,可更好地展現城市的特點與魅力。如今,很多城市景觀性道路也成為外地游客向往的旅游勝地。景觀性道路展現了城市的特色,也為人們開展休閑娛樂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道路本就是為人們服務的,目的是為提高人們出行率,縮短出行時間。為此,在城市道路設計中,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結合不同區域人們出行需求,規劃道路形式和規格,維護出行便利性和順暢性。如道路中的無障礙設計,就為殘疾人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無障礙設計深度了解殘疾人日常生活習慣及需求,根據現有資料分析可能出現的意外事故,并將其作為指導依據為道路設計人員提供理論支持,再參照道路所在區域環境,完善無障礙設計內容,確保殘疾人的出行安全。
如盲道的設計,設計中考慮人行道密集度和平整度情況,結合區域交通特征,對盲道展開合理規劃,借助顏色的變化,完成人行道與盲道的轉換,為盲人出行提供指導。同時盲道設計中秉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除提高道路指導性和安全性外,還對周邊基礎設施加以完善,增加功能性特征,便于盲人出行。
城市道路除是人們出行及交通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外,也是城市文化和特色傳播的重要載體。在城市道路設計中,需要加入文化特色,以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凸顯個性化城市特征。
現階段,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由于盲目跟風,導致城市各項建設存在照搬照抄、盲目追求潮流,忽略城市自身文化特色的情況,城市建設雷同性較高。為此,在建設和發展中,應加大自身文化特色的引入,采取科學方式凸顯自身獨特性特征,做到個性化發展。道路既然作為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有必要在設計中融入城市獨特文化,如風俗習慣、傳統文化等,展現城市獨特的一面,做好與其他城市間的科學區分,以完善城市形象。同時道路設計中城市文化及特色融入,提高人們思想品質,生活質量的改善也有積極作用,應加以重視。
城市道路設計需與城市規劃發展相協調。城市發展規劃是開展城市空間、資源、能源的科學規劃和布局,突顯城市美觀性和功能性的重要手段,城市發展規劃是從長遠發展的眼光開展綜合分析工作,是推動城市長遠進步的重要手段。道路設計作為城市規劃中的重要一環,設計內容應做到與城市規劃相協調,提高資源、空間的利用率,避免因建設或改造不當引起浪費問題,為城市發展積累更多資源、資金。在城市道路設計中,要與規劃部門進行良性溝通和交流,了解規劃具體內容,以其要求為指導,推動城市道路設計的順利開展,確保兩者協調發展,加快城市的建設進程。
城市道路設計前,需先確定道路類型,準確判斷功能要求,之后再結合周邊環境特征,開展設計規劃作業,合理規劃平面圖紙內容,延長道路使用壽命。另外,在平面規劃設計中,還要做好道路支線和曲線的科學處理,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周邊地形、環境,曲線設計應當平緩,按照道路設計標準采取較大的半徑予以過度,以減少急彎陡坡的出現,注意規避曲率差別較大的復曲線的使用。
縱斷面設計中,一方面要考慮豎曲線和直線設計內容,另一方面要考慮縱坡設計。前者要求設計人員準確計算和規劃豎曲線限定數值,使其在標準范圍內,以此維護車輛行駛和轉彎過程的安全性,降低事故的發生率。后者在設計中對最大縱坡和最小縱坡的參數范圍進行計算,合理把控坡度和坡長度,控制車輛行駛過程的速度,降低危險系數。同時在設計中需要對所在區域水文特征實行調查研究,確定道路開挖深度,緩解地下水滲透對路基造成的腐蝕,保障道路安全性。在縱坡的設計上,需保持縱坡的平順性,確保車輛的安全行駛,降低事故發生率。在路線的設計上,應盡量避免地塊內部和外部之間出現較大的落差。
排水系統是道路設計中較重要的組成部分,目的是開展路面積水的科學處理,減少積水下滲對內部結構造成破壞,提高道路安全等級,保障行車安全性和順暢性。道路排水可分為綠化帶排水、人行道排水和行車道排水這三部分,其中行車道排水要求采用雙排水模式,在道路兩側均設置處理口,降低路面積水的可能。人行道的排水可根據尺寸完成排水系統的設置,如果寬度較窄,可采用單側排水,或者同周邊綠色植物相融合,利用植物自身吸水特性滿足路面排水需求,控制路面水堆積的可能。
綠化區域的排水問題也是城市道路排水系統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城市綠化程度的深入,綠化帶的排水設計也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綠化帶的排水系統通常設計為,兩旁用混凝土覆蓋,在中間設置滲溝,滲溝間距為40m 左右。
城市道路設計不僅是為提高城市交通建設水平,而且也是為增強城市的美觀性、觀賞性,所以在道路設計中,注重景觀綠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景觀綠化設計中,要結合美學、行為學及生態學的相關理論,在保證道路功能性、實用性的基礎上,對周邊環境展開規劃設置,科學選擇栽種植物,堅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突顯道路兩側綠化效果,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如圖1 所示。同時道路景觀規劃,可起到凈化空氣、降噪防塵等作用,有效處理車輛行駛中排放的廢氣,改善城市環境。在綠化設計中,還可以采用由喬木群落向小喬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過渡的形式,形成立體層次感,彰顯景觀效果。

圖1 道路景觀設計
道路照明設計是為維護居民夜間出行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首先,照明設施應參照道路周邊情況展開合理設計,做好照明設施的間距調控,注重照明亮度,選擇合適的供電方式,降低能源損耗。其次,在光源選擇上,應從節能環保角度分析,科學選擇環保光源,如太陽能電池板輔助光源等,增強照明效果,控制能耗和污染問題。最后,照明設計需考慮周邊環境情況,避免兩者間相互影響,滿足道路的照明需求。
總之,在道路設計中,需要從全局角度展開問題的考量和分析,注重道路周邊照明設計,做好道路景觀建設,合理開展排水、縱斷面設計,彰顯道路的功能性、美觀性、實用性,為現代城市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