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點秋

《魔獸世界》游戲海報
暴雪娛樂,作為一家有著30年歷史的知名游戲公司,今年仿佛與其名字一樣,在巨大的暴風雪中迷失了方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機。
如今在搜索引擎中鍵入“暴雪”,彈出的無一不是“裁員”“罷工”“性騷擾”等負面消息。這不禁讓人想問一句,當年那個“暴雪出品,必屬精品”的暴雪到底怎么了?暴雪的未來會好嗎?
“暴雪”這一名字,是三位聯合創始人之一的Allen Adham多年前,通過翻閱字典查到的,據稱是因為這個單詞當時比較冷門,沒什么人用。在這之前,公司曾幾度更名,從最開始生僻拗口的“硅與突觸”,到之后因與另一家公司重名而不得不更改的“混沌”,再到最后的“暴雪”,可以看到公司的名字都充滿著冷峻的極客風格。
在成立早期推出了《失落的維京人》《搖滾賽車》等多部作品后,暴雪終于憑借1994年發售的《魔獸爭霸:獸人與人類》一舉成名。雖說游戲形式借鑒了當時大火的RTS即時戰略游戲《沙丘2》,但《魔獸爭霸》系列一改原作中需要輸入文字命令指揮單位的繁雜操控方式,率先采用“左鍵選擇,右鍵移動”這樣的先進方式操控游戲,并且在第二年發售的《魔獸爭霸2:黑潮》中引入了戰爭迷霧系統。這些在之后都成為了現代RTS游戲的基本元素,對游戲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星際爭霸》游戲畫面
暴雪早年的另一重要決定,是收購了當時資金緊缺的Condor Games工作室,并將其更名為“北方暴雪”。這家工作室于1996年發布了大名鼎鼎的《暗黑破壞神》,與2000年的《暗黑破壞神2》一起,奠定了之后無數冒險游戲的基礎。
而在這之后,1998年,暴雪本部又發布了《星際爭霸》,更是在韓國掀起了一場電競熱潮—用三個看似毫不相干的種族向玩家詮釋了完美的平衡性,可謂電競領域的鼻祖。
暴雪娛樂近年來被玩家聲討最多的一點,是對玩家以及游戲“傲慢”的態度。
有趣的是,讓暴雪早年聲名鵲起的兩部作品《魔獸爭霸》與《星際爭霸》,其中大量的設定參考了1980年代風靡至今的美國老牌硬核對戰桌游《戰錘》系列。尤其《星際爭霸》中人類、星靈、異蟲三大種族的設定,更是與《戰錘40K》中星際戰士、泰倫蟲族和艾爾達靈族的設定如出一轍。
坊間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即暴雪初期就是想將《戰錘》系列電子游戲化,但由于與《戰錘》系列廠商Games Workshop之間的版權問題一直沒有談妥,才另起爐灶。
也許是眼紅暴雪取得的巨大成功,或是看到了《戰錘》系列游戲化的巨大潛力,Games Workshop在這之后對《戰錘》的游戲授權幾乎是“給錢就能有”的狀態,完全不考慮制作方的實力,對游戲質量也不管不顧,使得打著《戰錘》名號的游戲作品魚龍混雜。
而暴雪再之后的故事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魔獸爭霸3:混亂之治》《魔獸世界》《星際爭霸2》《爐石傳說》《守望先鋒》《暗黑破壞神3》……暴雪為我們帶來了太多的經典之作。

《守望先鋒》游戲壁紙

《暗黑破壞神3》游戲壁紙

《英雄聯盟》游戲壁紙
然而,自2016年的《守望先鋒》后,除去《星際爭霸重置版》《魔獸爭霸重置版》以及《暗黑破壞神2重置版》這三款“炒冷飯”作品外,暴雪娛樂已經整整5年沒有發售像樣的作品。其中《魔獸爭霸重置版》更是與之前展會上的預覽版本大相徑庭,趕工痕跡非常明顯,讓眾多魔獸系列粉絲失望至極。
而《魔獸世界》最近上線的幾部資料片,內容同樣乏善可陳,飽受玩家詬病。并且,以如今的眼光看,這款游戲更像是一位“超齡服役”的將軍,肩扛著暴雪近半數營收來源的大旗,顯然已經力不從心。近日一則“《最終幻想14》月度活躍玩家數超越《魔獸世界》”的新聞,更加印證了這一點。
據悉,暴雪在2005年《魔獸世界》如日中天時,本想開發另一款“近未來設定”的大型網游《泰坦》,但因種種原因,最后計劃流產,給公司造成了巨大損失。雖然遺留下來的開發素材被用在了《守望先鋒》上,但如今《守望先鋒》也面臨著玩家流失的窘境。
暴雪今時今日何以淪落至此?從其作品的特點中也許可以窺知一二。
如果要給暴雪貼標簽,那么對于細節近乎偏執的追求,一定是其中之一。這一點在其旗下游戲《魔獸世界》中展現得淋漓盡致。比如游戲中,玩家學會了烹飪技能后,會發現需要生火才能夠烹飪出各式菜肴:正常的流程是,前往商人處購買火石與木材,然后使用“生火”技能,創造出一團篝火。然而,在主城中隨處可見的裝飾性火盆與營火等“看起來”有火焰的位置,同樣是可以用來烹飪的。
類似的驚喜與彩蛋,在《魔獸世界》中數不勝數:為現實中因為與病魔抗爭等原因逝去的玩家設立NPC或任務鏈;釣魚的時候如果角色身高更高,就可以釣到離岸邊更遠的魚;在積雪中反復跳躍,可以看到自己的腳印越來越深等。
正是這些不勝枚舉的細節,讓《魔獸世界》和同類游戲拉開了巨大的差距,讓玩家仿佛置身于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世界,也讓其在全球范圍內收獲了無數贊譽。2009年《巫妖王之怒》資料片上線時,創下1310萬活躍玩家的駭人記錄,并在發售16年后的今天,其仍保持著200萬月度活躍玩家的恐怖數據,是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MMORPG)類別當之無愧的王者。
暴雪的營收貢獻、月活玩家,均排在公司部門末位,無疑會使其在將來更被邊緣化。
然而,也許同樣是由于對內容較真所致,暴雪娛樂近年來被玩家聲討最多的一點,是對玩家以及游戲“傲慢”的態度。這一點其實在《DotA》的版權之爭中就可以看出。
《DotA》本是一款玩家自行用《魔獸爭霸3》附帶的地圖編輯器開發的游戲模組(MOD)作品,成名之后,創始人icefrog(冰蛙)曾與暴雪高層協商過,將《DotA》從《魔獸爭霸3》中獨立出來作為一個全新游戲。
但暴雪執意認為,《DotA》僅僅是一款MOD而已,以后也只能依附于《魔獸》系列的大樹之下。在這之后,冰蛙與另一重要制作人“羊刀”分別去了Riot和Valve,開發出了《英雄聯盟》和《DotA 2》兩款重量級游戲,開創了MOBA這一全新的游戲類型。
等暴雪終于反應過來,并推出《風暴英雄》與之對抗時,為時已晚。值得一提的是,當“玩家社區MOD開創新的游戲類型”這樣的故事,在“刀塔自走旗”上第二次上演時,各大廠商都敏銳地嗅探到了商機,上演了完全不同的盛況。
同時,暴雪的“傲慢”還體現在旗下的競技類游戲過于注重平衡性,將玩家開發出來的大量“不平衡”玩法以更新形式一刀砍掉,更新說明中充斥著“我們希望……而不是……”這樣的字眼,仿佛是在“教玩家玩游戲”。
雖說這更有利于電競比賽的開展,但游戲玩法也逐漸顯得枯燥無趣—《守望先鋒》職業比賽一度淪為“303”陣型大戰,雙方使用著同樣類型的英雄、陣型展開對抗,只因這是當下版本的唯一最優解。其實,“絕對平衡的游戲”就如象棋般,兩邊使用完全相同的角色,這顯然是不利于電競比賽觀賞性的。
然而,暴雪對玩家的意見充耳不聞,一意孤行地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更新,終于將玩家們的耐心耗盡,迎來了鋪天蓋地的不滿與謾罵,和月度活躍玩家人數的顯著下降。
其實,暴雪能夠走到今天實屬不易。自1998年母公司戴維森被維旺迪收購后,暴雪員工遭遇了資本的侵蝕,游戲的開發方向和內容被股東嚴加管控,日子一直不怎么好過。而在2003年,北方暴雪的四位核心人員因為不想再忍受資本的重壓,而集體出走,使得一手打造了《暗黑破壞神》系列的北方暴雪工作室在一年后直接解散,而《暗黑破壞神3》直到第二部發售的15年后,才正式發行。
在“四君子出走事件”后,2007年維旺迪又收購了《使命召喚》系列的開發商動視公司,從此暴雪娛樂更名為動視暴雪。
2013年,動視暴雪終于以81.7億美元的價格,從維旺迪手中贖回了自己的股票,成為一家獨立的游戲公司。即便如此,暴雪在動視暴雪中的地位也許是最低的。
該公司旗下三大主要部門中,King的《糖果繽紛樂》的營收占到了幾乎一半;動視的《使命召喚》系列每年也在穩定推出續作;而暴雪的營收貢獻、月活玩家,均排在公司部門末位,無疑會使其在將來更被邊緣化。
而暴雪最近員工更是頻頻離職,最初的三位創始人已經全數出走,《守望先鋒2》以及《暗黑破壞神4》甚至需要等到2023年才有發售的可能。暴雪大廈將傾,或許已成定局。
責任編輯吳陽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