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階段是兒童閱讀的敏感期,也是兒童發(fā)展書面語言能力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發(fā)展幼兒的閱讀能力十分重要。繪本有豐富的色彩、清晰的圖畫結構、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探索性的細節(jié),能夠滿足幼兒提升認知水平的需求。在幼兒園教育時期,繪本閱讀教學能夠激發(fā)幼兒的繪本閱讀興趣,深化幼兒對繪本閱讀的認識,從而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想象力、觀察力。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繪本;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44-0017-02
作者簡介:姚瑞(1987.3—),女,甘肅中醫(yī)藥大學定西校區(qū),講師,本科學歷。
引 言
由于幼兒的認知能力不高,他們需要通過直觀形象的事物、游戲,以及簡單的繪畫來了解世界[1]。繪本是一種圖文結合的形式,能使幼兒通過其中的圖片、輔助性文字來理解故事。同時,繪本也是一種表達靈活的閱讀材料,具有較強的趣味性。繪本通常向幼兒講述充滿人文關懷或哲理的生動有趣的故事,蘊含豐富的內容、思想和情感。繪本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有目的性、計劃性、組織性的教育活動,能夠促進幼兒的認知發(fā)展,提高其思維能力。
一、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的價值
(一)提高幼兒的認知
繪本是以多幅圖畫與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為線索串聯(lián)起來的圖畫故事,具有以圖畫為主體,文字為輔助的特點。對幼兒而言,參與繪本閱讀教學活動,能夠接受正確的思想引導,從而形成較強的形象思維,提高思維的連貫性,豐富想象力。
(二)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能力
幼兒的認知能力較弱,難以理解一些抽象的詞語。繪本用圖畫的形式表達這些詞語的概念,能使幼兒通過閱讀圖畫和詞語共存的繪本建立形象生動的認知,理解詞語的含義,從而利用這些詞語分享自己的觀點。因此,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有利于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從而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
學前教育期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在繪本閱讀教學中,繪本作為教學工具,能夠將圖畫與文字結合起來,以精煉的文字和生動的圖片,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及故事,帶領幼兒有感情地朗讀繪本,為幼兒講解故事內容,從而逐步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四)提升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繪本閱讀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還能促進幼兒想象力的提高。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根據(jù)繪本進行再創(chuàng)作,豐富幼兒的想象,提高幼兒的創(chuàng)作能力。同時,繪本是一種交流工具,幼兒可以根據(jù)繪本內容與其他幼兒交流,分享繪本中的故事與自己的理解。這樣,幼兒能夠從多角度理解繪本內容,還能提高交流能力。
二、開展繪本閱讀教學的注意事項
(一)做好繪本教學活動的準備工作
在開展繪本教學活動前,教師要了解繪本的基本內容,收集與繪本故事有關的生活案例,并設計一些淺顯易懂的問題,引導幼兒主動思考,并鼓勵幼兒積極交流。教師應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從而為后期幼兒繪本閱讀提供充足的空間。在繪本教學中,幼兒不能是活動的旁觀者,教師應鼓勵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引導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積極思考。比如,在閱讀《爺爺有辦法》一書時,教師應積極鼓勵和指導幼兒,讓幼兒說一說自己讀到了哪些內容,有什么想說的,讓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閱讀體會。有的幼兒說:“爺爺真神奇,他會用魔法!”
(二)讓幼兒主動閱讀,學會質疑
幼兒學習最重要的是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所以,在繪本閱讀過程中,教師應避免使用“逐圖講述、完整講述”的教學方式,而應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把以往的“教師主動拋出問題”模式調整為“幼兒主動提出問題”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當幼兒提出問題時,教師應及時鼓勵幼兒,從而維持幼兒的閱讀興趣,幫助幼兒養(yǎng)成主動提問的良好習慣,進而激發(fā)學生的繪本閱讀熱情。
(三)利用實物開展教學
教師應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帶領幼兒深刻感受其中的哲理。教師可以采取幼兒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如實物表演、小組觀察等,使幼兒深入理解故事。比如,在《烏鴉喝水》的繪本閱讀中,教師可以將幼兒分為不同的小組,為其提供材料,讓幼兒動手試一試怎樣才能幫助烏鴉喝到水。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適當利用問題進行引導。通過動手操作,幼兒不僅理解了繪本蘊含的道理,還能夠將學到的道理運用在實踐中。由此可見,在繪本閱讀中利用實物開展教學,不僅能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還能培養(yǎng)幼兒的實踐能力。
三、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應用繪本的策略
(一)優(yōu)化課程教學目標
在幼兒教育階段,教師應依據(jù)幼兒的認知水平設計相應的活動,并將教學目標細分為培養(yǎng)目標和活動目標。教師要結合教育規(guī)律及幼兒的學習需求,整合各方面活動,制訂明確的活動目標。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幼兒的認知基礎及學習需求,以幼兒的成長為中心,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優(yōu)化繪本閱讀活動效果。
在閱讀繪本《母雞蘿絲》時,教師可以巧妙地引導幼兒找到繪本故事的主角,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幼兒由淺入深地閱讀繪本。教師還可以利用相關節(jié)日活動引導幼兒進行閱讀,鼓勵幼兒在生活中收集關于這一繪本的郵票,制作成集郵冊,并在同伴之間分享集郵冊。在這一過程中,幼兒主動對收集到的郵票進行分類,并與同伴展開討論,提高了分析能力、交流能力。據(jù)此,教師可以調整教學目標,制訂關于郵票學習的相關目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了解郵票的區(qū)別及相應的價值,并在欣賞郵票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自己動手繪制郵票,提高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
(二)以文化知識為主線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講解繪本內容,并讓幼兒進行自主閱讀,不利于充分發(fā)揮繪本閱讀的價值。教師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抓住繪本中的文化知識,引導幼兒以文化知識為線索,深入理解繪本內容,從而使幼兒有更豐富的閱讀收獲。教師可以開展閱讀活動,將不同的繪本進行分類,幫助幼兒構建清晰的知識體系,拓展幼兒的思維廣度和深度。在整合繪本資源時,教師可以結合相應的知識主題活動,讓幼兒在參加活動的同時,提高閱讀能力、掌握文化知識。教師還需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生理特點,對繪本資源進行整合,通過開展主題活動的方式讓幼兒體會繪本的思想。
例如,在閱讀繪本《會飛的抱抱》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感受繪本中傳遞愛心的意義,鼓勵幼兒參加獻愛心主題活動,從而使幼兒更好地理解繪本中的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又如,在閱讀繪本《巴士到站了》時,教師可以讓幼兒思考自己掌握了故事中哪些生活技能,如上車、下車等基本生活技能。根據(jù)幼兒的反饋,教師可以組織相關模擬主題活動,幫助幼兒在真實場景中鞏固這些技能。這樣一來,幼兒不僅能夠通過實踐活動掌握繪本中的文化知識,還能提高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全面成長。
(三)重視情感體驗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能力不足,但對情感的變化比較敏銳。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這也是構建良好師幼關系的基礎。幼兒能夠感知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與自己相處時他人的情感變化。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幼兒的情感體驗,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往往對嚴厲的教師具有恐懼感,對有親和力的教師抱有好感。教師只有把自己和幼兒放在平等的地位,才能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從而使幼兒主動參與繪本閱讀活動。因此,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主動加入幼兒的學習活動,加強與幼兒的交流,引導幼兒更好地理解繪本中的圖畫與文字,使幼兒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結 語
綜上所述,繪本閱讀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教師應及時調整自身的教學理念,利用繪本閱讀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成長。教師只有對繪本閱讀引起足夠的重視,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從而為幼兒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吳建芳.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幼兒自主閱讀能力提升策略[J].課外語文,2020(06):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