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慧,劉 佳
(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吉林 長春 130118)
葡萄酒是關聯種植、采摘、運輸、加工、宣傳、銷售等多方面的綜合型產業,整套過程連接農業、工業及服務業,具有較強的輻射帶動作用。發展葡萄酒產業,能夠帶動農業共同發展,促進第三產業繁榮,促進經濟發展。葡萄酒產業屬于綠色農業,具有明顯的環保特征,有利于促進傳統農業向綠色農業轉型升級。
通化市具有種植釀酒葡萄的自然資源優勢。當地在20 世紀30 年代開始發展葡萄酒產業,起步較早,已成為當地的支柱型產業。近年來,葡萄酒市場呈現一片大好形勢,世界各地葡萄酒產業均有各自特點。我國葡萄酒市場進口葡萄酒種類多,國內葡萄酒競爭日益激烈[1-2]。
葡萄酒加工技術要求極高,通化市缺少先進的技術以及科技人才。無論是在生產基地規模還是品牌競爭力方面,通化葡萄酒都存在一定欠缺。分析通化市葡萄酒產業短板,挖掘地區葡萄酒產業優勢,提出實現通化市葡萄酒產業優質發展的對策是重中之重。
為促進葡萄酒產業更好發展,經偉(2018)[3-4]提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實現生產基地的標準化,注重專業人才培養,完善體制機制,堅持實行品牌戰略并突出產業集群模式,加強創新。何振嘉(2019)[5]指出,應出臺具有針對性的產業扶持政策,完善酒莊基礎設施,優化及標準化葡萄園建設,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升產業科技含量,強化品牌帶動戰略,創新經營銷售模式,挖掘地方特色,注重產品創新。王超萍(2019)[6]提出,應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重視釀酒葡萄的生產,促進科技創新進步,提高科技水平并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王虹元(2017)[7]對通化市發展葡萄酒產業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進行了研究。
為實現我國葡萄酒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張紅梅等(2014)[8]提出以下對策:努力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將質量分級作為指導方向,提高對葡萄生產基地的保護,推動葡萄酒產業朝著集群化、生態化方向發展,實現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開發新型銷售推廣模式,提高葡萄酒競爭能力、管理水平以及質量標準,擴大葡萄酒文化傳播范圍,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實現葡萄酒產業縱向發展。
通化市大部分葡萄酒產品由山葡萄釀造而成,這是通化市葡萄酒最具特色之處。山葡萄具有多種營養物質,例如氨基酸、礦物質及維生素等。山葡萄有北冰紅、公釀一號、公釀二號、威代爾、左優紅、雙優、雙紅、公主白等品種。其中,北冰紅這一品種的山葡萄特別受農戶、企業及政府的重視,因為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直接釀成冰酒的釀酒葡萄。
通化市山葡萄種植面積約0.344 萬hm2,主要集中于集安市及柳河縣;山葡萄年產量約為5.8 萬t,研發品種大約150 種,銷售范圍涉及30 多個國家和地區。2019 年,通化市葡萄酒產業年產量達5.8 萬t。目前,通化市冰酒年產量達500 t。加拿大為冰酒產量世界冠軍,年產量約為800 t,通化市冰酒產業已形成緊追之勢[8]。
截至2020 年,通化市葡萄酒生產企業共計63 家,較為知名的包括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通化通天酒業股份有限公司、通化市蓮池葡萄酒有限公司及通化萬通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等,精品酒莊4 家,初具規模的包括鴨江谷葡萄酒莊、通天酒業雅羅酒莊等。2019 年,通化市葡萄酒企業實現產值1.6 億元。
以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為例,2019 年總營業收入9.76 億元,相較于2018 年減少0.51 億元;實現葡萄酒營業收入0.61 億元,占總營收的6.2%,同比增長7.23%;電商平臺實現營業收入9.14 億元,占總營收的93.8%,同比下降5.57%。2019 年,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實現葡萄酒銷量2 704 t,同比增長13.19%。
4.1.1 自然條件優勢
通化市地處北緯40°52′至43°3′,正是最適宜葡萄生長的范圍內;當地屬于顯著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合適,夏季溫度偏高,雨熱同期,無霜期長,因此葡萄有更長的生長期;冬季嚴寒,最低可達-41 ℃,可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通化市丘陵山地居多,土壤多為酸性淋溶土壤,該類土壤腐殖質層厚約20 cm,具有較強肥力且富含有機質。卓越的自然條件下生長出的山葡萄成為通化市葡萄酒的特色釀造品種。
4.1.2 龍頭企業拉動葡萄酒產業規模化的優勢
1997—2020 年,通化市葡萄酒企業增加了49 家,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通化市蓮池葡萄酒有限公司以及通化通天酒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發揮了促進通化市葡萄酒產業規模化的作用。2007 年,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與加拿大皇家冰葡萄酒酒莊簽約;2009 年,云南紅酒業集團與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為其增添全新發展活力。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產品銷往世界各地,中國第一種冰葡萄酒由其釀制而成,品牌價值25 億元左右。各葡萄酒生產企業成長壯大,通化市葡萄酒產業格局層次多樣化,企業之間相互幫助,帶動發展,共同進步。
4.1.3 悠久歷史的優勢
1937 年,通化葡萄酒廠成立,現成長為通化市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通化葡萄酒曾多次出現在國家重要場合:1949 年9 月30日,作為宴會酒用于全國政協第一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1949 年10 月1 日,開國大典800 人用酒;1959 年,作為宴會酒用于10 周年國慶;1972 年,尼克松訪華時作為指定用酒。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產品主要包括開國1949、國宴1959、開天1969、開放1979、開元1999、紅梅、爽口、冰酒等[10]。
4.2.1 科技人才短缺
首先,通化市葡萄酒企業規模較小,企業更關注生產、加工、銷售等方面,對于科研方面欠缺關注。
其次,通化市尚未設立專業的、具有針對性的科研機構,導致出現技術障礙、利用效率低下等問題,阻礙通化市葡萄酒產業進步。
再次,葡萄酒產業中的種植人員、釀造人員、生產人員文化技術素質參差不齊,科研創新、研發新產品的能力低,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時能力不足。
4.2.2 缺乏品牌競爭力
近年來,葡萄酒市場前景呈現一片光明,導致部分投機倒把之人“鉆空子”,偽造通化葡萄酒品牌,以劣質產品欺騙消費者,嚴重影響通化葡萄酒的品牌形象。通化葡萄酒雖然擁有悠久歷史,但缺乏吸引客戶的新型產品,并且高質、優質產品數量不多,無法滿足顧客多樣化的需求。其他葡萄酒企業隨著時代發展不斷進步,導致部分消費者轉而對這些品牌產生興趣并持續關注。通化葡萄酒缺乏品牌宣傳,部分消費者對山葡萄存在誤解,同樣影響了通化葡萄酒的競爭力[11]。
4.2.3 釀造技術保守
多年來,為保證部分產品的老味道,多數通化葡萄酒企業一直采用原始的配方、釀造工藝及釀造技術,這既是優勢,迎合了部分市場,但同樣也是劣勢,缺乏創新。通化葡萄酒釀造原料多為山葡萄,由于其他地區較少使用該品種,可借鑒的經驗比較少,釀造技術缺乏創新進步。科技人才缺乏,同樣會影響釀造技術更新[12]。
4.3.1 政策上的支持
通化市政府十分重視葡萄酒產業的發展與進步,給予了高度的政策支持。2012 年,通化市政府提出要建造“鴨綠江河谷黃金葡萄帶”,將關注重點轉變到確立以“北冰紅”為代表的山葡萄釀酒體系以及專注“葡萄酒+旅游”的產業融合。與此同時,吉林省政府編制《吉林省鴨綠江河谷帶葡萄酒產業發展規劃》,并提出未來通化葡萄酒產區要發展成為我國一流的冰酒產業區以及世界聞名的葡萄酒產業區,助推通化市葡萄酒產業發展。
4.3.2 葡萄酒產業市場前景好
伴隨經濟發展,人們越來越追求高品質生活。在飲食方面,葡萄酒“綠色食品”的屬性越來越受到關注,中國葡萄酒市場潛力巨大。葡萄酒相對于白酒以及啤酒,營養價值更高,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等。葡萄酒屬于堿性酒精飲品,可以促進食物消化,而其他酒類可能會導致胃部、肝部受損,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目前葡萄酒市場上存在高、中、低價格水平葡萄酒,滿足各個層次消費水平人們的需求。部分產品價格低廉但并不影響其口感、品質,例如通化葡萄酒企業生產的紅梅葡萄酒,零售價僅50 元,但仍受大眾追捧多年[13]。
4.3.3 進口葡萄酒數量逐年下降
2019 年,中國葡萄酒進口數量為61 245.9 萬L,進口金額為243 371.7 萬美元;2018 年,葡萄酒進口數量為68 749.3 萬L,進口金額為285 663 萬美元;2017 年,葡萄酒進口數量達74 582.9 萬L,進口金額為278 882.9 萬美元。相比于2018 年,2019 年進口數量同比下降10.92%,金額同比下降14.8%,兩項指標均呈下降態勢。2017 年起,中國葡萄酒進口量逐年下降,進口額增長在2017 年雖呈正值,但只是微弱上漲,對于國內葡萄酒品牌來說無疑是良好的發展契機[14]。
4.4.1 國內葡萄酒品牌較多
隨著葡萄酒越來越受歡迎,國內具有發展葡萄酒產業優勢的地區日益重視葡萄酒產業。葡萄酒產業總產值占前3 名的省份分別是山東、河北以及吉林,大眾認知度較高的品牌包括王朝、張裕及長城等。2013 年后,中國葡萄酒產量開始下降,2019 年僅有5 240 萬L,2012—2017 年葡萄酒年銷售收入一直保持在400 億元以上。這種“產量下降,銷售收入穩定”的現象說明我國大部分葡萄酒企業正優化升級,低效能企業、低質量產品將無法立足[15]。
4.4.2 替代產品日益進步
在酒產品行業,葡萄酒屬于后起之秀,目前具有較大競爭力的是啤酒。在個人飲用、聚會宴席時,大多數人會選擇啤酒,近年葡萄酒也時常被選用。2018 年,中國啤酒產量38.12 億L、葡萄酒產量13.7 億L;2019 年啤酒進口量7.3 億L、葡萄酒進口量6.1 億L。以往,葡萄酒憑借醇厚的口感、果汁型口味受女性追捧,如今啤酒產品升級,推出多種水果口味啤酒,吸引眾多消費人群。
綜上,通化市葡萄酒產業SWOT 分析見圖1。
互聯網時代,除了傳統的電視廣告、報紙刊登等,“直播帶貨”同樣是覆蓋面較廣的宣傳方式。4G 時代帶來了短視頻、直播等契機。5G 時代即將到來,應抓住機會宣傳葡萄酒產業。旅游業同樣是一種可行的宣傳方式[16]。
通化市應大力培養葡萄酒產業人才,成立屬于自己的科研團隊。可以組織人員進行培訓,也可以與各高校、農業站合作引進人才。積極培育新型葡萄品種,提升產品品質,提高品牌認可度,擴大市場占有率,促進葡萄酒企業結構升級[17-18]。
龍頭企業與農戶合作,形成“企業+農戶”經營模式,提高農戶種植管理水平,完善栽培技術;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合作,可以帶動中小企業發展進步并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龍頭企業在發展健全葡萄酒產業后,可發展“葡萄酒+旅游”模式,帶動一二三產業共同發展,實現效益最大化。龍頭企業發展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提供財政支持并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需要培養、引進先進的科技以及卓越的人才,實現現代化經營。先促進龍頭企業的發展,龍頭企業再反作用于產業,由此形成規模化產業。
對于葡萄酒,原材料葡萄是尤為關鍵的。應規劃葡萄生產基地,由政府提供支持政策、龍頭企業帶動,建成大規模穩定生產基地,劃區布局、因地制宜種植葡萄。培育新型葡萄品種,優化現有葡萄品種,發展出更多通化特色品種,栽培適于釀酒的葡萄品種,提升原材料質量,提高葡萄酒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