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蘋
摘要:選擇性信任是兒童認知發展的一部分。幼兒選擇性信任研究的實驗范式主要包括沖突信息源范式和單一信息源范式。幼兒選擇性信任的影響因素包括三類:信息類線索、信息提供者線索和信息接收者線索。建議加強對幼兒選擇性信任的干預研究及縱向研究,注重對幼兒選擇性信任研究成果的運用。
關鍵詞:幼兒;選擇性信任
引言
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過程中,會面臨大量的問題并積極尋求其中的答案。一部分的問題,幼兒可以通過觀察和直接經驗進行學習,而另一部分問題,幼兒會從他人處獲取信息,即社會學習(Harris, 2007)[1]。但他人可能會無意或者故意將錯位的信息提供給幼兒,因此,幼兒需要對其提供的信息進行判斷和甄別,做出選擇性信任。選擇性信任是指面對不同的信息傳達者,個體能夠根據他們先前傳達信息的正確性,對其隨后的表現作出預測,有選擇性地相信那些正確率更高的信息傳達者 (張蘭萍,周暉,2011)[2]。認識幼兒信任的發生、發展特點、影響信任判斷的因素,有利于幼兒社會性及認知的發展。
一、選擇性信任的研究范式
(一)沖突信息源范式
沖突信息源范式(conflicting sources)是研究幼兒選擇性信任的經典范式,包含熟悉階段和測試階段。在熟悉階段,主試先為幼兒介紹兩名信息提供者,使幼兒對其產生初步認知。然后,主試展示熟悉的物品,讓兩名信息提供者對其進行命名,一名信息提供者總是提供正確的命名,而另一名總是提供錯誤的命名。最后,主試要求幼兒對兩者的可信度進行初步判斷,讓幼兒回答明確判斷問題,如:你認為X的回答好不好?你認為Y的回答好不好?他倆誰的回答更好?在測試階段,包括詢問任務與贊同任務。詢問任務指的是主試提供幾個新穎物品,考察幼兒想要詢問誰關于物品的名稱;贊同任務是指:在兩名信息提供者給新穎物品命名后,主試詢問幼兒更加贊同誰的命名。總之,沖突信息源范式因為其使用方便,而受到眾多研究者的偏好。
(二)單一信息源范式
單一信息源范式(single source)是在沖突信息源范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沖突信息源范式基本類似,唯一不同之處在于只有一名信息提供者為幼兒提供信息。在熟悉階段,幼兒根據單一信息提供者的表現而形成特征印象;在測試階段,考察幼兒對其的贊同及信任程度。因為該范式產生的認知負荷較少,因而適用于研究年齡較小的嬰幼兒。另外,單一信息源范式更為符合日常生活一對一的交流情境,因此,值得研究者們在研究中做進一步推廣與采用。
二、幼兒選擇性信任的影響因素
根據已有研究,選擇性信任的影響因素主要分為三類:信息類線索、信息提供者線索和信息接收者線索。
(一)信息類線索
1.信息正確性
信息的正確性會影響幼兒的選擇性信任。Clement,Koenig和Harris(2004)的研究發現,3-4歲的幼兒會根據自己親眼所見的事實來核對他人提供的信息,如果該信息與自己看到的事物本質相沖突,他們憑借自己的已有經驗來做出信任判斷,而不是盲目相信他人提供的信息。[3]
2.信息的語法復雜性
語法復雜性是判斷信息是否專業的潛在因素。 Leech等人(2019)開展了語法復雜性對幼兒選擇性信任的研究,前測實驗結果表明,來自低社會經濟地位的4-5歲幼兒并未表現出對被動語態的偏好,研究者通過十天的閱讀干預活動,后測結果顯示,幼兒表現出對被動語態的偏好。[4]
3.信息的論據質量
在個體認知發展的過程中,評估他人論據解釋質量的能力是人們智力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新研究成果表明,2歲幼兒就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論據評估技能,在循環論據、非循環論據和無論據論證之間,他們更傾向于選擇非循環論據(Castelain et al., 2018)。[5]
(二)信息提供者線索
1.熟悉性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有經常互動的對象,如母親、老師、同伴等,那么,當熟悉的人與陌生人同時提供信息時,幼兒會選擇相信熟悉的人。即便熟悉的人提供錯誤的信息,3歲幼兒還是會選擇相信她。
2.積極特質
有關信息提供者的特質也會影響幼兒的選擇性信任,比如善良、友好、誠實、幫助等等,相比于消極特質,幼兒更愿意向積極特質的信息提供者學習。
3.面孔吸引力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幼兒同樣對美的事物表現出偏好。國內學者唐衛海等人(2019)開展了面孔吸引力對幼兒選擇性信任的影響研究,研究結果發現,4-6歲的幼兒更加喜歡具有高面孔吸引力的信息提供者。[6]
(三)信息接收者線索
信息接收者主要指的是幼兒,研究發現,幼兒自身的依戀類型差異、自身偏好(如頭發顏色相似、喜好相同)、自我認知會影響其選擇性信任水平。
三、選擇性信任的年齡發展特征
在個體生命早期,就產生了選擇性信任,不同年齡的幼兒也具有不同的發展特點。3歲的幼兒處于選擇性信任的萌芽階段,他們可以用語言或動作選擇自己信任的正確的、擁有積極特質的信息提供者。4歲幼兒的選擇性信任能力有了較大的發展,他們能夠在相對準確的信息提供者中做出信任判斷,在不同的信息提供者提供的信息都有錯誤的情況下,會選擇錯誤率更少的那一位。5歲幼兒選擇性信任能力趨于成熟,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做出信任判斷。
小結
目前,關于選擇性信任的研究已經較為豐富,但是,仍存在不足之處,關于幼兒選擇性信任這一領域在以下方面值得進一步研究。首先,加強對選擇性信任的干預研究。目前選擇性信任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影響因素層面,缺少干預研究。因此,未來研究可以積極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對選擇性信任水平發展滯后的幼兒進行干預,提升其選擇性信任能力。其次,進行選擇性信任的追蹤研究,開展縱向研究可以了解幼兒選擇性信任的發展動態,探究其在社會化進程中的具體表現。
參考文獻:
[1]Harris Paul L. Trust.[J]. Developmental science,2007,10(1):
[2]張蘭萍,周暉.幼兒基于信息判斷的選擇性信任——與親社會行為及決策判斷的關系[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1,27(01):71-75.
[3]Fabrice Clément,Melissa Koenig,Paul Harris. The Ontogenesis of Trust[J]. Mind & Language,2004,19(4):
[4]Kathryn A. Leech,Amanda S. Haber,Sudha Arunachalam,Katelyn Kurkul,Kathleen H. Corriveau. On the malleability of selective trust[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19,183:
[5]Hugo Mercier,Mioko Sudo,Thomas Castelain,Stéphane Bernard,Tomoko Matsui. Japanese preschoolers evaluation of circular and non-circular arguments[J].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8,15(5):
[6]唐衛海,鐘汝波,許曉旭,劉希平.面孔吸引力和信息正確性對幼兒選擇性信任的影響[J].心理學報,2019,51(01):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