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索頓
摘要:本文以“五行”這個中國古典哲學思想為依據,分別以陳其鋼和譚盾音樂作品為例,對作品中中國哲學思想的運用進行剖析。當代作曲家譚盾因為電影《臥虎藏龍》、《夜宴》等影視原聲廣為人知,他的創作風格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在作品中采用“自然之聲”等表現手法,使作品附著濃厚的中國傳統美學色彩。旅法華人作曲家陳其鋼被稱為“中國音樂詩人”,他將中國傳統元素與西方現代作曲技法巧妙結合,充分體現中國式詩情與法國式浪漫的完美結合。
關鍵詞:當代音樂作品;五行;中國哲學思想
一、“五行”與《五行》
“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構成了“五行”且具有相生相克的內在邏輯。其實“五行”不僅是大自然中的五類物質材料,也是中學哲學的經典宇宙觀。公元前十二世紀《洪范》中:“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甘。”“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恭作肅,從作義,明作哲,聰作謀,睿作圣。”隨后公元前三世紀《月令》中將四季與五行相聯系,五行的概念便更加豐富,“春、夏、秋、冬”分別與“木、火、金、水”相關聯,而“土”,則作為時間的統領,居于中央。再之后人們將政治也納入五行學說,認為朝野更迭便是五行之術?!稘h書·藝文志》中將方術分為六類,五行學說便是其中一類,曰“其法一起五德終始,推其極則無不至?!逼渲械摹拔宓隆迸c“五行”是同一含義,強調五種動因,五種能力。
“五行”與音樂的本質關聯較為密切,“五行”側重表現世界的運動狀態,而音樂作為時間的藝術,善于表現運動的過程,故用音樂表達“五行”非常合適。1999年陳其鋼受法國國家廣播公司委托而創作管弦樂組曲《五行》,本作品作為一部優秀的帶有中國韻味的管弦樂作品,《五行》得到了世界的認可,2001年獲巴黎市政府2000年大獎并入圍進入BBC國際作曲"大師獎"總決賽前五名。陳其鋼結合中國傳統五行哲學理念和現代交響樂的結構特點將整部作品排列為《水》、《木》、《火》、《土》、《金》五個樂章,運用西方的作曲技法形象地呈現了五行之意象 ,五個樂章既相互獨立,又和五行的“相生相克”環環相扣,體現了中國傳統五行哲學和西方現代文化精神的完美融合?!啊逍小瘜儆谥袊诺湔軐W的通識。用音樂來表達時,并不是說我要告訴你這是土,這是水,而是表達水、木、火、土、金之間互相關聯的關系和狀態。你必須在整個創作過程中考慮到整體線條和結構,有軟有硬,有高亢有柔弱。我從最柔弱的水開始,最后結束于最強的金,讓這個曲子達到自然的效果,這是一種綜合考慮?!钡莱鲞@段話的正是水一樣溫柔憂郁的作曲家陳其鋼。
(一)《水》樂章
繪畫,戲劇等藝術門類可稱之為再現藝術,而音樂,舞蹈則是表現藝術,對于表現藝術而言,正如陸賈在《新語·慎微》中提出:“隱之則為道,布之則為文”。劉勰在《文心雕龍·夸飾》中講到:“神道難摹,精言不能其極;形器易寫,壯辭可得喻其真”。西方哲學家叔本華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說到:“音樂和幾何與數字相似,都是直觀的,完全受規范的。因此胡塞爾在《現象學觀念》中提出:“ 音樂是可以在直觀抽象中把握一般性的。
關于《五行》中是如何展現音樂與“水”的關系,可以先了解一下“水”在哲學家眼里具有什么樣的本質。老子說:“上善若水”。管子說:“水者何也,萬物之本也,諸生之宗室也”。黑格爾說:“水是一種單純的普遍性或一般性的流動性的東西。”古今中外,任何一首描繪“水”的樂曲,都首要體現“水”的流動性,《五行》之《水》樂章更不例外,并與古琴曲《流水》異曲同工。
《五行》之《水》樂章活靈活現的表現出古琴樂器的演奏技法和特征,以琶音作為背景,綿長的單音作為前景。體現出了中國音樂對水性的無限向往。同時《水》,作為第一首樂章呈現出來,可見作者對“水”作為萬物之本的理解,因為“水”的萬物之本的概念越發成熟,朱熹則把水德替換成“氣”,所謂“天地之間,有理有氣?!敝饾u氣成為了中國大道之理的重要載體,但這并不影響人們對“水”的憧憬和熱愛,“水”依然擔負著源頭,循環,輪回的象征符號,留存于華夏大地。
(二)《木》樂章
《木》,作為《水》之后的第二樂章出現,體現了“水”與“木”的古典哲學關系,樂曲并不是描繪的孤立的“木”,也不是抽象的“木”,樂曲描繪的是眾木,眾木成林,水清石出直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樂曲當中,有大量篇幅都在模擬樹葉沙沙作響,鳥獸爭鳴的段落,頗為生動形象。更有趣的是,作者用木制樂器木魚作為樂曲開頭部分,點題了《木》 這個樂章的主旨。
此樂章中有很多四度和弦,增添了緊張的氛圍,這可能與中國古代賢人歸隱山林,卻也難得安寧的出世困擾有關。亦或是木所提供的木樁,竹海的意象都與中國功夫緊密相連,可見《木》非獨木、獨舟,抑或在不同的聽眾心中呈現出各不相同的美麗景象。
(三)《火》樂章
按照陳其鋼本人的說法,《火》樂章當中的火是壁爐中的火,雖不是什么熊熊大火,但也是可以燎原的火苗所聚集的帶有火焰的實體,傳統壁爐里的火離不開木,所以作為《木》之后的樂章合情合理。
《火》樂章開頭部分包含兩個模擬“火德”的素材,一是長音,二是快速下行的短音。長音素材配合銅管的音質很好的詮釋了聚合在一起的火所迸發出的光亮與溫度,快速下行的細碎音符配合木管組音色則是從主火焰逃逸出來的小火苗,在空中飛舞的樣子。但在《火》的樂曲末尾前,出現了一段磅礴的弦樂組樂句,在中低音區以琶音的方式快速跑動,為此樂章增添了極其豐富的色彩。從音樂形象角度看,并不像是壁爐中的火。但是當人們需要壁爐中的火來取暖時,一定是寒風凜冽的冬天。那么這段樂句就如同窗外呼嘯的寒風,瘋狂的飛雪,咄咄逼人。
(四)《土》樂章
樂章《土》,是極富詩意的一個篇章,體現了“土德”的包容與母性色彩,全曲始終保持了4/4的傳統節拍,并包含了一句難得的歌唱性旋律,本樂章雖然在拍號上,旋律上歸于傳統,但運用的有限移位調式,為樂章增添了現代風貌。所有的技術都在表達一種境界,那是《莊子》里所說的:“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所以這是《五行》全曲在境界上的高潮。
(五)《金》樂章
作為最后一個樂章,作者賦予了《金》奔放的熱情與能量。與《水》中的眾流,《木》中的眾木,《火》中的眾焰,《土》中的大音一樣,《金》描寫的不是狹隘的孤立的“金”,是“金”的聚集,聚合。聚合便會產生殊象,小的聚合即將產生基本的物質現象,大的聚合造就社會現象?!敖稹钡木酆?,有小的聚合,也有大聚合,本樂章顯然著重描繪的是大的聚合,當“金”在社會間聚合后,當人們得到了“金”的物質,“金”的能力,或“金”的品質時,往往不會無動于衷。精美的樂器得以發明,恢弘的建筑得以創造,如曲者所言,他力圖用金屬所發出的聲音,在空間中的回響特征,來引導人們欣賞“金”的藝術。
樂曲《金》利用音樂音色表達出了“金”屬的體積感和所在的空間感,加以標題為聽眾提供的定向聯想空間,帶來充分的前所未有的關于“金”的條件反射。這種條件反射是非常綜合的,與巴普洛夫所提出的聯覺類似,是人們在千萬年的勞動和實踐中逐步在神經系統里形成的某些相對穩固的聯系。而標題中的文化和故事內涵促進了這種高級想象力的發揮。這樣人們能從聲音里辨別出一些金的特征。
如在“金”的積累之下,不僅會有大型樂器(特指編鐘)和房屋被建造,也會產生爭奪與戰爭,隨之也會制造令人生畏的兵器,武器?;蚴菦]有硝煙的貨幣。這些都是“金”的能量帶來的結果,這些結果無疑加重了緊張的社會現象,在樂曲中得以充分的體現。所以最后一首《金》在筆者看來是對社會的綜合模擬及反思。而這種模擬和反思,不是對“金”的積累的結果的模擬和反思,而是模擬與反思發展變化的過程。
二、結語
作為音樂界的先鋒人士,陳其鋼、譚盾等作曲家們的創作并不是盡美盡善的。譚盾曾號召二十一世紀的藝術家們:“都應該意識到,我們已經來到了二十一世紀,當然我們需要更多的自由,而一個藝術家的最大的自由,可能來自于他自己給自己的最大自由,給他自己的解放。如果說我們想跨人二十一世紀,我認為一個最重要的就是我們不能沒有本錢,那么中國人的本錢,是五千年的文明,所以那就是我們的根。”
由此可見,中國古道傳統文化、古代哲學思想對現當代音樂作曲家以及他們的作品產生深遠影響。豐富多彩的傳統民間文化成為他們創作的源泉。
參考文獻
[1]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年,9月第二版.
[2]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M],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3]姚亞平:《譚盾與浪漫派:議現代音樂的動向—觀:鬼戲所感》[M],人.民音樂,1996年第5期總第367期.
[4]馮友蘭:《中國這些簡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20.
[5]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2:231.
[6]王尚:陳其鋼管弦樂組合《五行》研究[D],北京:中央音樂學院,2010.
[7]鄭長鈴:《20世紀中國音樂美學志述》,四川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1頁.
[8]高鴻祥:論音樂旋律技術 見 彭志敏 編,作曲技術理論研究文集,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