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煥保
摘要:民營經濟存在企業總體規模小,整體實力不強,企業融資難,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其在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與活躍市場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必須加大其發展力度。
關鍵詞:促進;民營經濟;建議
在民營經濟發展中,一些地方政府行為沒有真正引導其產業升級,反而導致低端、重復的同質化生產,導致產能過剩問題突出而缺乏競爭力。因此,地方政府必須在各項政策與執行上做出傾斜,在推動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帶動區域經濟整體發展,推動社會、資源環境與經濟、人口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等。
一、出臺合理的發展規劃,促進民營企業健康成長
在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制定計劃時候,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要注重實際情況,結合區位特征,科學合理地提出發展民營經濟的方針、政策、目標,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第二,將科學教育作為企業的良好發展目標,依靠科技優勢,鼓勵民營經濟積極發展生物工程、電子信息以及中醫藥等產業,提升科技含金量。
二、積極拓寬融資渠道,緩解民營企業資金制約
通過政策引導,財政激勵等機制,鼓勵和引導各類商業銀行為民營企業提供貸款服務,發揮好主渠道作用;引進各類民間銀行等投資主體落戶,盤活金融市場;引導民營企業誠信合法經營,改善自身融資環境,幫助有實力的企業民營企業加快上市直接融資步伐。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充分利用中小金融機構,支持合法的融資機構。因此首先要開放的去接受新型的貸款融資渠道,對于民營經濟的的資金支持應該由政府進行,提供一定額度的無條件或者低條件貸款。其次,要對民營經濟的融資方式采取合理化的規避風險措施,對其相關的政策要放寬,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的各種合規化、合理化的融資方式。積極促進民營資本進行合適融資渠道的選擇,對于民間資本的流動進行管理,讓這些自有資本流向更加富有生產力的地方,政府對其加大管控,完善風險管理機制。二是加大財政支持。財政采用撥款方式、折扣等,將資金注入到生產和服務領域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以促進就業為重點,促進經濟向科技型、外向型轉型。支持民營企業實施名牌戰略,對于獲得明確的獎項的產品和企業應該建立合適的獎勵措施,促進相關機構的研發等工作。三是建設并完善中小、民營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不斷的加強和完善現有的信用擔保體系,并建立相關的規章制度及實施措施。完善信用擔保機構系統的建立,即以政府資金為主體,多種資本形式資金作為補充的體系。同時還要不斷的加強和完善私人的商業化擔保企業,對其擔保的企業采取優惠的措施,大力的推廣和鼓勵經濟條件好的地區之間形成相互擔保體系。完善和補充現有的信托體系,建立合適的風險補償機制,盡其所能地提高信托公司的抗風險能力。
三、優化產業結構布局,促進民營經濟協調發展
根據國家和省相關產業政策,結合本地實際,確定有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的優勢產業作為民營經濟發展的重點,集中人力、財力和物力,將其做大做強。在發展好農副產品加工的基礎上,抓好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發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和產品,向終端產業和產品延伸,努力實現產業升級。民營經濟應該發揮其獨有優勢,積極引進全新的技術,大膽嘗試,促進自身結構的升級,和結構的調整,積極響應農業部的號召,快步推進農業工業化和現代化這兩項要求,為企業構建規范化的基地。工業方面,要關注醫藥、材料、電子科學、生物醫藥等領域,大力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推出高端生態產品,打造叫得響的知名品牌。服務業方面,要提升傳統的餐飲、交通等的增長速度,要拓展新興的如金融、保險、房地產、旅游、文化、教育等。
四、引進培訓多措并舉,提高民營企業整體素質
人才引進方面,要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系統網絡優勢,適時組織開展網上招聘活動,為民營企業引進更多的高素質人才。人才培訓方面,堅持自主培訓和遠程培訓相結合,重點培訓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術管理專業人才,培訓企業全員操作技能,提高民營企業整體素質。具體要著重于創建優秀的企業文化,注重建立科學的培訓體系,尊重、信任、關懷員工,創建有效的溝通平臺和完善員工管理制度等方面。
五、建設綜合服務平臺,構建民營經濟服務體系
以當工業園區為依托,建設民營企業綜合服務平臺,整合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吸納具備條件的融資擔保、信用評級、財稅代理、法律顧問、管理咨詢、人才培訓、電子商務等專業服務機構入駐,抓好政策、服務、信息的整合、鏈接、共享工作,為民營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一是改善政府服務環境。制定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地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和環節,切實優化政務服務環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對于民營企業給予更多的政策扶持,特別是規模小的企業要給予更大的扶持力度,每年拿出一定的資金,支持其發展。特別是“微型企業補助”,在現有的基礎上,應該再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同時,鼓勵小微企業建立商會,互相支持,抱團發展,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三是完善社會服務體系。根據社會體系的分配要求來分析,各個相關的部門都要及時的協助和配合地方相關的機構來解決民營經濟中遇到的問題,構架和諧的社會服務體系。民營經濟不斷的加強推動市場的發展,強化各級的服務質量,對一些小的民營企業進行經濟與技術的支持。將其打造成規范化的標準體系,這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企業經營商的壟斷。四是派駐企業服務團幫助企業發展。在現有的基礎上,再加大企業服務團的派駐力度,不僅要為規模大的企業派駐,對于中小民營企業,更是要重點幫扶和支持,可采用一位服務團成員掛幾戶企業的形式,把政府中懂政策懂經濟的工作人員派出去,協助民營企業的發展。五是加大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加大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建立產業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利益聯盟緊密、產城融合更加協調的新格局。
參考文獻:
[1]鄭學益,張春曉,張亞華.中國民營企業啟示錄[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程學童,王祖強.集群式民營企業成長模式分析[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3]朱永華.中小企業集群發展與創新[M].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D3A901BE-0748-4715-9F5F-6A112FE8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