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碧妮
摘要:四月在日本有一個別稱為「卯月(うづき)」,而《四月物語》女主名為楡野卯月,四月是日本很多學校的開學季,因此《四月物語》既是一個四月開學初的故事,也是卯月的故事。本文將從相關元素及內容分析,物語文學與電影,唯美之“文學”與“電影”等多方面對《四月物語》進行一些相關分析論述。
關鍵詞:四月;卯月;物語;電影;文學
“四月物語”是一個典型的日本電影名稱,因為“物語”似乎已經成為日本文化的一個代表符號。通常提到“物語”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日本。
一、《四月物語》相關元素及內容分析
1.“物語”的意義
物語(ものがたり、monogatari),是日本的一種文學體裁,意即故事、傳說,由口頭說唱發展為文學作品。物語文(ものがたりぶん)”即意為記敘文。在日本文學史上,物語主要指自平安時代(794 —1192)至室町時代(1336—1573)的傳奇小說、和歌式小說、戀愛小說、歷史小說、戰記小說等。比較著名的有《源氏物語》、《伊勢物語》、《竹取物語》、《平家物語》等。
到了近現代,日本出現了一些相應的物語電影,比如《東京物語》、《鐮倉物語》、《世界奇妙物語》、《青春電幻物語》等,在此要分析論述的《四月物語》是相對平和且并無曲折離奇故事情節的一部文藝電影作品。
2.《四月物語》簡析
《四月物語》關鍵詞:平淡、平敘、清新、唯美。首先“平淡”是指劇情毫無波瀾,更無跌宕起伏,驚奇獵艷,甚至有些清湯掛面的索然無味感。“平鋪”則是指通篇故事情節自然平敘,沒有華麗修飾。“清新”,一個是指故事內容清新純樸,可輕觸心扉,一個是指男女主顏值清新脫俗,猶如青澀初戀。“唯美”一是指電影畫面之美,代表畫面如:女主搬家時間滿街飛舞的櫻花;在櫻花紛飛中身著日本傳統婚禮服飾出嫁的新娘及和諧的親屬相隨畫面。集中影像元素“花吹雪(はなふぶき)”,即櫻花的花瓣像雪一樣飄零。二是指男女主朦朧淡雅愛情之美:女主為了追隨心中愛戀的男主,成功考取武藏野大學。男女主有了更多的交流與互動,雨中佇立,兩相凝視……雖然是開放性結局,但觀眾會不由自主地相信,電影之外的結局也會如所期待那般完美,無論男女主最終是否走到了一起,這“過去”、“當下”、或“未來”都已是一抹亮色的記憶、景象。
3. 四月的意義
在日本,四月是櫻花開放和融雪的季節,所以日本人在觀念上認為這才是萬象更新的時候,而不是元日(即元旦新年),元日的時候很多地方都還是千里冰封(特別是本州北部及北海道)。所以日本人習慣上將四月作為一年工作的開始,入學、入職很多都在四月。
四月在日本有另一個別稱為「卯月(うづき)」,「卯」的發音「う」還可以寫作「初」「産」,有最初的意思,所以「うづき」可以表示一年中的第一個月的意思。而《四月物語》女主名為楡野卯月,因此這既是一個四月開學初的故事,也是卯月的故事。“四月”在此一語雙關。
二、物語文學與電影
以上分析了《四月物語》相關內容,作為延伸,可以繼續論述一下物語文學與電影。
1.物語文學
物語文學起源于公元10世紀初的平安時代,10世紀中葉得到迅速發展。物語文學最具代表的便是《源氏物語》。這是一部被認為可以媲美中國的紅樓夢的文學作品。然而通篇不過是詳細又豐富地描述了古日本時代貴族公子“光源氏”的淫亂奢靡愛情故事。作者紫式部雖為女性,卻塑造出一個她心目中理想的擁有眾多情人的男性貴族形象。這樣的作品,被日本一些自以為是的男性群體推崇,但日本女性尤其是近代女性卻是無法認同的。除此之外另有《竹取物語》、《伊勢物語》等各式物語文學作品。
2.物語電影
隨著工業化的推進,物語文學漸漸退出歷史舞臺,日本近現代涌現出諸多的物語電影,如《東京物語》、《鐮倉物語》、《青春電幻物語》、《四月物語》、《世界奇妙物語》等等。《青春電幻物語》聚焦校園霸凌事件,劇情露骨且凌厲,它唯一能吸引你看下去的可能就只有劇中男主那張清秀且俊冷的面龐,而那張面龐最初其實是充滿陽光暖意的,原本美好的青春徹底被損毀,這才是最為殘忍的結局。另外,《世界奇妙物語》并非真正的奇妙,而是充滿離奇恐怖驚悚色彩。
《四月物語》與其它物語電影最為不同的是它的清新風格。它就像你青春世界中曾經泛著花香的清風,像是與青梅竹馬一起手牽手走過的金黃麥浪。它是唯美的物語電影代表作品。
三、唯美之“文學”與“電影”
唯美主義者認為:藝術的使命在于為人類提供感觀上的愉悅,而非傳遞某種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唯美就像夏日里的一枚清涼香甜的水蜜桃,就像沾著輕甜戀意的絨絨小雨,就像隨手翻出的微微發黃卻閃著光亮的想要永久珍藏的老照片。《四月物語》無疑是唯美的,真正唯美的事物是可以歷久彌新的。所以可以稱它為電影唯美派的作品之一。
日本近代文壇有“唯美”一流派,日語原版名稱為“耽美派”。代表人物有谷崎潤一郎與泉鏡花。谷崎潤一郎有贊頌畸形變態之美的作品《春琴抄》,泉鏡花有表達追求極致之美的代表作《高野圣》。
二者代表了一部分人,這些人有同樣的思想與信念,而谷崎潤一郎和泉鏡花用文學將這一類人的思想與狀態呈現了出來。耽美派豐富了文學的流派,更豐富了普通人對人性的認知。可以稱他們為“耽美派”群屬。唯美,在谷崎潤一郎信念中是一味癡迷女性之美,在泉鏡花信念中是追求心境極致純潔之美。但正向的唯美不代表嗜美,也不代表完美,它只應該是一種能讓你輕松感受到的美好狀態。
有一句話講:存在即合理,但其實存在并不一定都合理。而且有些貌似合理的存在,也并不是真的值得提倡和推廣。就像病態美雖然也是美的一種,但并不值得追求和追捧,健康美才是最合理最自然最永久的一種美。
四、關于巖井俊二
在此文章末尾部分對《四月物語》導演巖井俊二進行一些相關分析討論。
巖井俊二與宮崎駿、王家衛都有相似之處。與宮崎駿同樣善于進行女性視角的影視講述,相同的女性視角:展現女性之柔和、美好、純潔、勇敢、堅定、信念。當然宮崎駿主要進行動畫電影的導演制作。因此在此用更多內容對巖井與王家衛進行一些相關討論。
巖井俊二和王家衛可以放在一起作比較,因為二者有相似之處,同屬意識流派。而《四月物語》剛好也證明了這一點。《四月物語》的創作和《東邪西毒》的拍攝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即二者均為無明確具體計劃之創作,且都是導演與演員共同即時創作完成的作品。而《東》較《四》出品時間更早些,所以可以有所推測,那就是巖井可能有受到王家衛的創作方式影響。
既然講到此,那么可以來再次回顧一下《東邪西毒》。它可以說是王家衛最有神韻與記憶的電影之一,你可以不記得其中的故事情節,但你一定記得故事中人物的眼神細節、服化狀態(清一色的隨意修飾),以及最難以忘記的那荒涼但卻又充滿情調的荒漠背景。故事中的愛恨糾葛、愛而不得等等情感都沒有太過激烈的表達,然而卻能沁人心間,讓人彌久回味。
什么是真正好的作品,無關乎產生的年代,創作的年份,那就是若干久之后,你還能不自覺的不斷想起它,你還愿意重新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欣賞它的那些作品。《四月物語》與《東邪西毒》皆如此。
五、電影精彩片段及文本賞析:
1.關于“愛的奇跡”
女主在結尾自言考取大學對她而言是愛的奇跡 。對于愛的奇跡,生活中雖少但有,相信愛、經歷過愛的人對此會有更真摯的感觸吧。這個世界如此的紛繁復雜,喧囂喧嘩,有時又會充滿昏暗污濁,唯有純潔之愛才會另一切顯得清新明媚,熠熠生輝吧。
2.關于世間愛
世人通過文學作品歌頌家人之愛,朋友之愛,戀人之愛。有愛可以創造奇跡。但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從來也不是什么所謂奇跡,而是活著的意義,有愛的人生才真正值得,愛是人們活著的意義。
3.笨拙而樸素的愛
影片最后下雨場景中,男主想要給忘記帶傘的女主一把書店遺留的雨傘,結果撐了一把又一把,幾乎所有的傘都是各有損壞的,對此女主并不介意接受了一把有破損的紅色雨傘,并承諾會在之后歸還,因為她知道他們的故事還會有后續。
撐傘選傘片段可以說是笨拙而樸素的愛的一種展現。在一個浮華而喧鬧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自古情深留不住,只有套路得人心”。在這樣的背景下,影片中呈現的笨拙而樸素的愛,哪怕只有些許小片段也更顯珍貴吧。
本文最后呈現《四月物語》作品中的精彩語言片段:
楡野卯月:先輩今もバンドやってるんですか。(學長你還在樂隊嗎?)
山崎:いや。どうして知っているの。(沒有了。你怎么會知道的。)
楡野卯月:先輩有名なんだから。(很有名。)
山崎:うそ…(不是吧。)
楡野卯月:私には…(我覺得是…)
山崎:ええ?(是嗎?)
楡野卯月:これまた返しに來ます(傘我會來還的。)
山崎:いいよ。(不用了。)
楡野卯月:返しに來ます(我會來還的。)
山崎:うん。(好。)
參考資料:
[1]《四月物語》,巖井俊二,日本Rockwell Eyes公司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