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玲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進步,信息技術已經在多方面的工作中取得較大成效,而其在教育事業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可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因此文章主要分析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并提出教育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進行整合的教學策略,以期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與綜合能力,促進數學課堂信息化的發展進程。
關鍵詞:創造教育理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整合
在信息技術時代中,現代網絡技術已經成為課堂中重要角色。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信息技術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與綜合能力。教育信息技術與數學數學整合不但是教學方法的創新,更是將信息資源與小學數學課堂進行有效結合,通過合理地運用信息資源并創新教學措施,從而培養小學學生學習興趣與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學科素養與能力的提高。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
只有在輕松、民主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創新思想才能夠得以最大限度的激發,這也要求我們老師必須能夠以包容友善的態度面對每一個學生。在數學教育課堂中,老師與學生之間也需要構建親和的談話學習平臺,交流談話途徑,使學生感到老師并非課堂內容的控制者,更并非課堂的真正主人。而是能夠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傾聽學生的想法,并能適時地予以贊賞表揚或糾正學生錯誤的看法。學生在我們的現代數學課程上不應當僅是教學活動的接受者,而是應有充分表達主體地位的作用,并參與到一個新知識的邏輯思維活動過程中,從而學會了獨立思考。
二、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
情感有調節動力的功能,對人的意識與行為都起著調節作用。在中國傳統的教育中,老師們總是專注于對小學生接受意識和學習能力的培訓,卻忽略了作為人的基本素質與心理情感因素的培訓。所以筆者以為,根據教學理念中的"以人為本教育",對小學生開展必需的各項學習能力的培訓,更應當注意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念等社會情感,使教學真實含義上反映"學生是了解的市場主體"的教學理論。例如,老師在課堂對《元、角、分》的基本認識時,請小學生先到大賣場調查一下學習用品、生活物品的實際價格情況,使學生熟悉了一些選購東西的實際情景;理解了它的進率規律后,為加深認識,設計小學生們相互之間開展各個幣值的人民幣的等量兌換活動,小學生在深入了解人民幣進率規律的時候,也潛移默化地認識"等量""相對"等在數學教育思想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并由此調動了小學生們參與教學的熱情。
三、提高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共同參加意識
提高對小學生積極性的培養,是小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教學的主要前提。積極性是小學生活躍精神的根本體現,興趣是小學生積極性的源泉,自信心是積極性的基石,成功感是積極性的發動機。小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是在老師的引導與訓練下,通過學習而逐步形成的。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要重視激發興趣,給學生創造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認識的建構過程,讓學生動手實現自主探究和協作交流,幫助學生在通過觀察、探究、交流、猜測、綜合、分解和整合過程中去發現問題和指出各種實際問題,去探索解題的路徑和方式,了解數學問題的產生,數學研究理論概念的建立和現代數學研究結果的獲取,及其對數學知識的運用。并逐漸培育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造意識,共同感受現代數學研究思維的樂趣。此外老師們還需要組織學生們進行進一步的訓練反饋,還需要安排訓練反饋活動,讓學生通過隨堂練習來進一步加深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與運用程度,拉近學生們與數學知識的距離,同時還應重視反饋評價制度,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體驗,促進小學生們核心素養的培養進程。
四、轉變學生學習心理
學生的學習活動,都是在學校教師精神情感的主導下完成的。贊可夫曾說:"教育學只要觸及學習者的精神情感和意志活動范疇,觸及學習者的精神需求,便能充分發揮其高度有效性的功能。"認識中缺少思想精神心理情感的投入,是很被動的。偉大物理家愛因斯坦就曾說過:"學習興趣是最佳的指導老師"。長期以來,傳統的"灌輸式"課堂教學忽略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化因素和心智發展規律,不可避免地造成學生自主性格缺乏、思想收斂、想像力和創造性受到抑制等不良后果,高分低能現象層出不窮。注意教育中學生的情感態度,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采用各種教育手法和方式,培育了學生尊重、信心、大膽、積極和協作的精神,激勵了學生的成功感,使學生的創新能力由低向高層次發展。讓學生形成了一個自發的、積極的思想與行動,去探究更多的數學研究未知領域,而這種積極的探究精神,也就是形成人類創造力中最寶貴的品質。所以,凡是學生可以自己學習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事情,都要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自己體驗。新教學理念要求學生在課堂中不但學會知識,更關鍵的是在"主動、探究、協作"的學習中融合了數學情感、習慣,解題的思路和方式,以及交流經驗等等。
結束語
總之,在課堂中,老師利用探究活動采用的各種方式,使每個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地投入到上課的教學活動中,讓每個學生真實地動出來,并變成教學活動的小主人。事實上,通過大力培育每一位學生的課堂教育活動意識,可促進學生積極投入到整體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并感受和老師在一起獲得豐富知識的喜悅,讓學生切實感覺課堂教學是自己的事情,積極參與教學也成為了學生主動的內在要求,因此老師設計所有教學活動時,都要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采用認識、感受、實驗、活動和協作與溝通等方法,完成任務的目標,并體驗成果,從而產生了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并主動性地積極投入到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之中,并以此帶動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永清.對多媒體教育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的再認識[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4).
[2]楊文濤.淺析如何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輔助高中數學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7).
[3]朱彥生.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方法研究[J].教育教學壇,2014(12).3279B876-4376-42C3-901C-A70546950A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