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抗抗



摘要:“一點(兒)”是數量結構中比較特殊的一類結構,它用法豐富,組合能力強。本文基于HSK動態作文語料庫,對“一點(兒)”結構進行搜索,分析其習得情況并對偏誤情況進行分類,探究產生偏誤的原因。
關鍵詞:HSK動態作文語料庫;一點(兒);偏誤分析
一、引言
(一)本體研究
量詞“點”是漢語中比較特殊的一類量詞,表示數目不多或程度、數目稍微增加或減少,在口語中常常兒化。有不少學者針對量詞“點”的歸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目前普遍采用朱德熙(1982)的說法,將量詞“點”歸為不定量詞。作為量詞中的特殊小類,不少學者針對量詞“點”計量對象、計量量級、表確指量以及句法功能和語用特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下面結合其他論文研究成果,對“一點(兒)”這個結構的用法和功能大致概括如下:
(二)研究方法及語料來源
本文所采用語料均來自于HSK動態作文語料庫,在該語料庫中考察不定量詞結構“一點(兒)”的習得情況,共搜集到語料條,具體統計如下:
再對不同國家的學生對于“一點(兒)”的偏誤情況進行統計,發現出現錯誤次數和頻率最高的是日本學生,出現545條,用錯150次,錯誤率為28%,其次是韓國學生,出現525條,用錯105次,錯誤率為20%。下面本文就語料庫中出現“一點(兒)”的偏誤進行詳細分析,通過文獻分析法、偏誤分析法、對比分析法等方法,對留學生的習得不定量詞結構“一點(兒)”的情況進行探索,運用偏誤分析法,描述、歸納外國留學生習得時所出現的偏誤,然后通過中介語與目的語間的對比、地域文化間的對比、學生等級能力對比再分析產生偏誤的各種原因。
二、偏誤類型分析
對所有偏誤句進行分析發現學生主要存在錯字、錯序、搭配不當、語義殘缺、贅余等幾種錯誤類型。
(一)語序錯誤
錯序是指句子中的某個或某幾個成分順序顛倒放錯了位置而產生的偏誤。這類錯誤共達175條,占所有錯誤的60%。
最主要的語序錯誤在于不定量詞結構“一點(兒)”在做定語的時候,沒有位于所要修飾的中心語之前,例如:
①其實,保護土地,或解決饑餓我認為并不難,只要一點有好心的話就可以做得到。
②如果得病的人一點還有治好的條件,雖然病人和家人的痛苦很大,也絕對不能采取安樂死的方法。
例①中的“一點”應該位于“好心”之前,即“有一點好心”;例②中的“一點”應該位于“治好的條件之前”,即有一點治好的條件。定中的語序偏誤其實還很大部分都出現在有關“一點(兒)”的否定句中,例如:
③我覺得吸煙人類一點也沒有好處。
④如果一點也沒有水,到外邊走路不過一天就干死了。
⑤它們大小差不多,而且一點也沒有缺點。
這些例子都不符合“一點(兒)+NP+都/也+沒有=沒有+一點(兒)+NP”的結構。例③的“一點”應該放在“好處”之前,即“一點好處也沒有”;例中的“一點”應該放在“水”之前,即“一點水也沒有”;例⑤中的一點應該放在“缺點”之前,即“一點缺點也沒有”。
還有一種語序錯誤在于不定量詞結構“一點(兒)”做補語時,位于所要修飾的中心語之前,例如:
⑥如果我成了父母親時候,一定要好好照顧他,一直顧著他,但不要太寵愛他,應該一點嚴格。
⑦后來我開始學漢語,現在我說的漢語一點進步了,所以現在我們能溝通。
⑧總之,如果每一個人可以一點關心這些問題,效果就會很好的。
例中的“一點”作為補語應位于與中心語“嚴格”之后,即“應該嚴格一點”;例⑦中的“一點”應該位于“進步”之后,即“進步一點了”;例中的補語“一點”應該位于“關心”這個中心語之后,即“關心一點這些問題”。
(二)誤用
誤用指該用此結構而沒有用或不該用此結構反而用了的情況。此類偏誤共有35條,占所有偏誤的12.0%。
這方面的誤用有一部分來自于“一點(兒)”和其他結構的混淆,或是該用“一點(兒)”的地方用了其他結構,例如:
⑨但是一個聲音也沒有的話,可能人們的心情更不舒服。
⑩在日本俗話說,吸煙對健康有害,一個也沒有好處。
時間已經不早了,我還得學習一點,然后睡覺。
首先,長輩和晚輩之間的交流多的話,能解決一點兒代溝。
前兩個例子都是“一點(兒)”和數量結構“一個”的混淆,例⑨中該用“一點聲音也沒有”,例⑩是既犯了語序錯誤,又犯了誤用錯誤,該用“一點好處也沒有”。后兩個例子是將“一會(兒)”和其他的由數量結構混淆在一起,都是不該用“一點(兒)”的地方用了“一點(兒)”,例?中的“一點”應該改為“一會兒”,例?中的“一點兒”應該改為“一部分”。
還有一部分誤用偏誤是來自于該用“一點(兒)”的地方沒有用,導致了語句的殘缺貨或者不該用“一點(兒)”的地方用了“一點(兒)”,造成語句的贅余,例如:
我覺得學韓語沒有用,也不能說完全沒用,只不過跟我的理想還差。
再長大,上了初中、高中,有的老師很嚴格,有的老師很溫柔,有各種各樣的老師。
有幾天是我們在公園的草坪上鋪了一塊布,大家一起在草坪上曬一點太陽。
世界上人們都希望吃新鮮的食品,因為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一點。
前兩例是成分的殘缺,例中“差”字后面應該加上“一點(兒)”,例中“長大”后應該加上“一點(兒)”;后兩例是成分贅余,應該吧“一點”刪去。
(三)缺詞
這里的缺詞指的不是“一點(兒)”中的某個字殘缺,而是指由“一點(兒)”構成的句型中一些關鍵虛詞的缺失,這一部分的偏誤總共有18條,占所有偏誤的6.2%。例如:DFF12E90-BAFF-4553-86BE-324E5B902534
考完以后我們就開始寫畢業論文,這倒讓我一點緊張。
因為我不是中國人,我一點兒不懂中文和中國。
但是如果家人得的話,我希望她多活一點。
例中的“一點緊張”作為一個數量名結構,在句子中充當賓語,卻缺少了謂語動詞,因此,應該在“一點緊張”前增加一個動詞“有”;例是典型的“一點(兒)”做狀語的否定結構,但是在這個結構中還缺少狀語“都”或“也”;例中“一點”作為定語,卻缺少中心詞,應該補出中心詞“時間”。
(四)多詞
多詞是指因句子中出現一些多余成分,這一部分的偏誤有46條,占所有偏誤的16.8%。主要是數量名結構中結構助詞“的”贅余,例如:
每次出去都是由你們陪伴,但我卻很想要一點的自由。
不過這有一點的問題,這樣的方式只可以生產小量的農作物,所以還要努力。
這兩個例子中都應該刪去“的”。
(五)搭配不當
搭配不當指的是不定量詞結構“一點(兒)”構成的句型中的副詞或動詞、名詞、形容詞搭配不當。搭配不當造成的偏誤一共有15條,占所有偏誤的5.2%。例如:
但是,您兩位卻帶著微笑對我說:“我們沒事了,只要你做個好人,我們一點也沒辛苦!
我的記憶里,父親的樣子是一直工作,從早上開始到晚上,父親的樣子一點兒也不變。
還有,農作物的生長過[C]程中,沒用化肥和農藥的話,土地污染小一點兒。
我個人認為吃使用化肥和農藥的食品,于人的健康沒什么大害處,應該有一點害但不是很大。
例和例都是“一點(兒)+(也/都)+不/沒/沒有+VP/AP”句型,但是在對“一點(兒)”之后否定副詞的選擇上出現了偏差,應該改為“一點兒也不辛苦”和“一點兒也沒變”;例中的“一點兒”是補語,但是選擇中心語的時候出現了偏差,應該改為“少一點兒”;例中的“一點”是定語,中心語應該為名詞,所以應該改為“一點害處”。
(六)雜糅
雜糅是指兩個句型拼湊在一起,這類偏誤不多,主要是出現在不定量詞結構組成的否定句型和其他的否定句雜糅在一起,例如:
吸煙對個人健康一點都沒有什么好處。
這樣的理由,我很喜歡聽流行歌曲,對流行歌曲一點也沒有什么反感。
這兩個例子都是“一點(兒)+NP+都/也+沒有”這個否定最小值的否定句句型,除了語序上的錯誤,這兩個句子還和“什么+NP+都/也+沒有”這個否定周遍的否定句雜糅在一起,前者應該改為“一點好處都沒有”或者“什么好處都沒有”,后者應該改為“一點反感都沒有”或者“什么反感都沒有”。
(七)錯別字
這類錯誤較少,只有一例:
也就是這一次我對中文、漢字認知了奌,即所謂方言、普通話之別。
例將“點”寫成了“奌”。
以上是HSK動態作文語料庫中有關“一點(兒)”偏誤句的部分示例分析,限于篇幅并未全部列出。詳細的數量及比例信息如下:
三、偏誤原因分析
(一)母語負遷移
當學習者的母語知識對二語學習產生負面的阻礙作用時,即為負遷移,反則為正遷移。母語對于第二語言學習者學習“一點(兒)”最突出的影響在于語序方面,由于日語韓語的語序和漢語的不同,且很多語言中都不存在數量結構,因此,就產生了許多語序偏誤,例如:“一點也沒有中藥”、“一點好處也沒有”。
(二)教材編寫不嚴謹
為了更細致地考察“一點(兒)”這個結構的習得情況,本文先是在《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修訂版)》中檢索“一點(兒)”,可以發現,不定量詞“點”是甲級詞匯,是需要重點學習的詞匯。可見,從教學目標的角度來看,其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那么在具體的教材中,對于這一重要知識點以及相關知識點又是如何去編寫的呢?
首先,在《發展漢語》這本教材中,關于“一點(兒)”的語法點是這樣去描寫的:a.“一點兒”表示a little,用在名詞前做定語,常用語口語;b.“adj.+(一)點兒”用在比較有意義的句子里,用來表示程度稍有差別。且在相關的例句和習題里出現了“VP+一點兒+NP”和“一點兒+AP”的形式。
在《新實用漢語課本》第一冊中就出現了和“一點(兒)”相關的語法知識點。這本書中寫道“一點兒”表示少量,用來限定名詞,當上下文沒有歧義時后文可以省略,當“一點兒”不在句首時“一”可以省略,相關的例句和練習題中也出現了“VP+一點兒+NP”和“一點兒+AP”的形式。
適用于初級學生的《漢語教程》所涉及的“一點(兒)”的語法知識點相對來說會比較詳細,主要有:a.“一點兒”可以做定語修飾名詞,可用在形容詞后表示比較,相關的例句被練習題中出現了“adj.+一點兒”的形式;b.對“一點也不adj.”這一否定句型進行了說明,相關練習和例句里還出現了“一點兒+NP+都+沒有”的聯系。
相對來說,《漢語教程》所涉及到的知識點更詳細一點,但是也是各有側重,都不完善。
(三)教學遺漏
教師、教材、學生是組成課堂實踐活動的三要素,教師是溝通教材和學生的橋梁在教學活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材并不能夠很好地滿足教學需要。上文也提到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相關知識點是有限的,難以使得全面的語法點得到展示,因此,課堂上的補充顯得十分重要。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對類似的結構加以區分,比如“一點(兒)”結構構成的兩個不同的否定構式,和其他的一些否定構式之間有什么區別;還要提升學生的搭配能力,對于某一結構,引導學生與不同詞類的詞進行搭配組合,體會他們之間的區別。
四、結語
本文基于“HSK作文動態語料庫”,對結構的習得進行分析,發現學生的習得情況并不平衡,韓國以及日本學生用得最多錯的也最多,并在此基礎上歸納出七種偏誤類型。通過考察發現學生產生偏誤的原因主要是母語負遷移、教材編寫疏漏和教學失當三個方面。
參考文獻
[1]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112.
[2]楊從潔.不定量詞“點”以及“一點”“有點”的用法[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8(03):59-72.
[3]谷金花. 不定量詞“點兒”及相關“X點兒”用法淺析[D].天津師范大學,2013.
[4]畢永峨.不定量詞詞義與構式的互動[J].中國語文,2007(06):507-515+575-576.
[5]趙磊,安豐存.漢語非數量意義“點”的形態屬性及句法功能研究[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7(08):49-52.
[6]魏秦麗. 基于語料庫的不定量詞搭配研究及對外漢語教學應用[D].湖南大學,2015.
[7]裴錦隆,陳晨,趙冀.談“一點”[J].學周刊,2011(12):202.
[8]楊靜夷. 與不定量詞“點”有關的問題研究[D].寧夏大學,2005.DFF12E90-BAFF-4553-86BE-324E5B90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