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銘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依法治校已經是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增強高校教師法治意識已經刻不容緩。本文從高校教師法治意識的意義與作用入手,分析了現如今的教師法治意識現狀,著重說明了增強高校教師法制意識途徑。
關鍵字:依法治校;法律意識;法律思維
現如今,依法治校已經是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而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所以加強高校教師的法律意識具有深刻而長遠的意義。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水平和法律規范意識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并與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休戚相關。增強法律意識,不做法盲教師,以下就從高校教師法律意識的重要性及如何增加高校教師法律意識的途徑進行簡要分析。
1 高校教師法律意識的意義和作用
1.1高校教師法律意識的意義
教育法律法規是全體師生意志的體現,如果沒有法律意識則會感覺法律離我們非常遙遠,但一旦有了法律意識則會發現法律與我們息息相關,就在我們的身邊。在這個越來越重視高校學生法治教育的時代,高校教育的發展意味著國家的發展,學校呼吁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的同時高校教師也必須有法律意識,學法、懂法、守法,這不僅是為自己負責任,更是對學生,對學校,對社會負責。
而對于高職教師來說,具有法律意識更加迫在眉睫,高職學生相比與其他高校學生的區別在于,他們沒有很強的自覺性,熱愛自由,性格強烈等,高職教師在想要教育好高職學生必定會使用一些特殊手段,管理教育好他們,出發點都是想讓他們成人成才。但與此同時也必須要保護教師自身,從合乎教育法律法規的角度出發。
1.2高校教師法律意識的作用[2]
1.2.1明示作用
隨著時代發展和變化,很多傳統的教育方法和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法規的明示作用主要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的告訴教師,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教師只有清楚了這些才能更好的進行教育工作,并在工作中實現自我保護。
1.2.2矯正作用
矯正作用主要是通過教育法規的強制執行力來矯正教育教學行為中所出現的一些偏離了法律軌道的違法行為,使之回到正常的軌道上。比如有些教育方式方法可能已經沿襲了很久但并不合法,或者學校在學生上課時間進入學生寢室搜查大功率電器是否合法等,都必須遵從教育法規,斟酌后再實行,那就需要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去尋找更先進的方法去教育管理學生和適應教育法規。
1.2.3警示作用
警示作用也就是預防作用,與明示作用不一樣的是,明示作用是讓人辨別是非,什么可以做,什么是絕對不能做的。而警示作用則是觸碰法律后應該受到懲罰和制裁,是不容解釋和變通的,靠教育法規給教師們敲個警鐘。
1.2.4最終作用
教育法的最終作用就是維護學習秩序,保障學生和教師以及教育工作者的人身安全與利益。讓學校形成一種依法治校的氛圍,響應依法治國的重要方針。
2 高校教師的權利與義務
教師的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這也是法治精神的精髓之一。我國的《教育法》規定,教師的權利可以歸結為福利待遇權,職業自由權;即享有管教學生、處置學生的自由、民主參與學校管理權;自身發展權。教師的義務表現為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做出一定行為或不得做出一定行為的約束。它由法律規定并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其履行。
在這個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時代,教師不僅僅只用關心自己的權利與義務,還應該了解學生的權利與義務。其實,教師與學生及其家長之間的法律關系是民事法律關系。在這種關系下,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平等的主體。所以教師應該明確,在教育工作中,不是行政管理行為,而是一種特殊的民事義務。要有平等和尊重的意識。
作為教師還應該具有誠信意識[1],所謂教師誠信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和管理過程中,善意行使權利并履行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愛國守法、愛崗敬業、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誠實不欺等。這樣才能維持好學校的秩序有條不紊,并且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學生好公民。教師還應該遵守教師職業道德,關系愛護學生,做到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這也是一個教師的責任與義務。
3 高校教師法律意識現狀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在國家和社會越來越重視教育的今天,家庭生活條件殷實,對孩子的要求不僅僅是吃飽穿暖,更注重素質教育和人格維護,各界對教師這個職業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也有一些由于教師缺乏法律意識而犯下錯誤的新聞陸續爆出,比如體罰學生,收受學生家長禮金甚至還有更惡劣的行為等,其結果都是受到了法律的懲罰和制裁。這說明大眾開始關注教師是否履行了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作為教師更應該注重細節,學會保護自己,切忌知法犯法。
長期以來,教師在處理師生關系或者學生矛盾時,常把家庭中的父與子的關系作為參照框架,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教師對學生的嚴加管束,而學生對教師絕對服從。這并不適合與現代教學理念,而且一旦做法略微超過,就會觸犯到教育法律法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要有法治意識,謹言慎行。
教育部近幾年已發下通知,要求各地全面提高各類學校的教師法律素質和依法從教意識,切實增強教師保護青少年學生人身、財產和受教育權等合法權益,從而更進一步地加強教師法制教育工作。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貫穿教師法制教育工作全過程,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切實增強教師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平等對待學生的意識,提高依法維護學生權益和抵制侵害學生行為的能力。
4 增強教師法律意識的途徑[3]
4.1.安排教師進行法治意識宣講
開展以教師為主體,由教師上臺宣講增強法治意識,做遵紀守法模范宣講,在準備過程中要查閱諸多文獻,法律法規,自主學習寫宣講稿的過程是發現學習的過程,這是最高效的增強法治意識的方法。而在宣講時組織所有教職工和學生參與,只有形成一種至上而下的學習,才能從根本上掃除校園法盲,達到依法治教的目的。
4.2組織開產以“法”為主體的活動
學校可以與社會法治機構進行合作,開展普法講座,體驗模擬法庭等;開展以“法”為主題的辯論會;組織教師與、教學工作者以及學生觀看以法律為題材的電影;組織教師觀看由于觸犯法律法規而受到懲罰的真實案例相關視頻等。這些活動的開展要從多方面對法律法規,法治意識進行有效的宣傳,讓法真正融入到校園生活中去,成為共建法治和諧校園的保證。
4.3營造良好的校園法治氛圍
在讓教師和學生都增強法治意識的同時,學習也應對自身的校園環境進行改善,可以組織教師辦宣傳欄的板報進行公開展示,張貼一些有關法治教育的橫幅標語等。還可以建立法律事物咨詢處,專供教師進行法律援助。一切措施源于建設一支懂法守法的優秀教師團隊。
4.4校方對教師進行考核[4]
學習積極響應國家教育部提出的把教師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掌握法律知識、提高法律素質以及依法開展教育教學能力、維護學生合法權益等情況作為教師師德和業績考核、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的重要內容。
5 結語
一個國家失去了法律的約束那就不會和平,一個社會失去了法律的約束那就不會安寧,一個學校失去了法律的約束那就不會和諧。教育法律法規不僅僅是約束學生、教師的枷鎖,更是促進教師教育工作順利展開、師生關系和諧的保障。高校具備良好的法律意識不僅有助于教師前途的發展,也有助于學生的個人成長,對于加快我國法治進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報》2013年10月22日第2版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李橘,陳婷高等教育法規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踐行[J].高校論壇.2017,(7):16-17.
[4]呂夢迪,給予依法治國背景的高校教師法律意識培養[J].法治博覽,2017,3(2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