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
摘要:漢語言文化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漢語言的產生、發展和研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制約其發展方向和研究課題的選擇,影響研究方法的使用。在當前,雖然漢語言文化的弘揚面臨無限良好的發展機遇,但新媒體技術的雙重影響,必然會影響漢語言文化的長遠發展。為此,如何用新媒體技術有效傳承和創新漢語言文化的發展方向,這應該是我們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基于此,本文章對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及意義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網絡語言;漢語言文學;發展;影響;意義
引言
我們經常能看見網絡語言出現在學生的日常聊天、寫作中,該現象說明我們傳統、正式的漢語表達正受著現代網絡語言的強烈影響。網絡語言有以下特點:語言幽默新奇、表達生動、簡單易學、極易傳播。這些特點對還學生而言吸引力極高,學生更容易接受那些簡單易懂又有趣的語言表達方式。但是我們也應該客觀看待網絡語言對學生的影響。
一、網絡語言的概述
網絡語言是互聯網環境下產生的新語言形式,與傳統語言存在明顯的差異。網絡語言最初是人們在網絡社交平臺中進行交流,為了更加方便地表達而出現的一種語言形式。網絡語言的表現形式較為豐富,有文字、靜態圖片、動態圖片、英文字母、符號,等等,因為網絡為虛擬的空間,所以人們的表達較為自由,不會受到各種規則和思想的束縛,這也是網絡語言對傳統文化的沖擊,與我國傳統文化下受到的教育產生了一定的沖突。因為網絡的便捷性和交互性,所以網絡語言的傳播速度較快,且傳播范圍較廣,處于網絡中的每個人都能接收到信息,也能夠發布信息,所以一旦出現一種網絡流行語,會在網絡中迅速擴散,這是任何一種傳統交流方式都無法企及的。
二、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
(一)消極影響
首先有一些網絡語言已經偏離了漢語的范疇,網絡語言大部分都是有一些追求新型以及方面的人所創造出來的,因此并不能夠完全遵循漢語的規范,有一些詞語的意思甚至被曲解,還有一些是比較刻意的錯別字,這些在語言教育方面也許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網民有很多都是青少年,喜歡比較新鮮的事物,而且也比較善于接受一些新鮮的事物,情感相對較為豐富,但是辨別是非的能力并不很強,青少年目前正處于語言學習培養的階段,大量的使用網絡語言,并且充分的接觸網絡語言,很容易會將其中一些糟粕吸收,甚至會養成非常不規范的表達習慣,比如一些詞語的濫用,藍瘦香菇等詞,這對之后的語文學習肯定會造成一些不良的影響。有一些學生在語文考試的時候,試卷上的答題詞匯相對較為淺顯,甚至有錯誤的觀念存在,無論是書寫能力還是閱讀鑒賞能力,都在逐漸下降。網絡是虛擬世界,其中文化過于豐富,青少年辨別能力不強,因此,很容易會受到誤導。
(二)積極影響
從表達形式和語義呈現方面而言,網絡語言都具有一定的優越性,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而言具有一定的推動性。但是從社會文化發展的角度出發,還應該以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為主流語言文化,所以應該促進網絡語言的規范化發展。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網絡語言同樣如此。因為在網絡中任何人都能夠創造和使用網絡語言,這為一部分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同時也能夠鍛煉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也正是漢語言文學所倡導的。從漢語言文學的角度出發,對于這部分網絡語言可以吸取其中的精髓,以推動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從漢語言文學的角度出發,對于這部分網絡語言應該注意使用的禮儀規范,避免因為使用不當而造成誤解或者影響到溝通的效果,以促進漢語言文學的發展。
三、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分析
(一)新媒體視域下傳播更加便捷
新媒體視域下漢語言文學的傳播渠道和傳播受眾都大大擴展。一方面,在傳播渠道方面,傳統媒體傳播漢語言文學作品及其衍生品大多通過廣播電臺、電視、報紙,在內容方面較為全面和系統。而新媒體的興起和信息產生與傳播方式的變革,碎片化閱讀受眾大規模增長,以微信、微博、抖音為代表的自主傳播平臺讓受眾也成為傳播者,形成了由點帶面的傳播矩陣。另一方面,新媒體平臺的特性也推動了漢語言文學的碎片化傳播,擴展了漢語言文學的受眾群體,一些對漢語言感興趣但又缺乏深度研究的用戶被吸引進來,促進了漢語言文學的傳承與發展。此外,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的跨區域、跨國傳播更加方便,文學作品與資源的共享成本大大降低,也有助于我國漢語言文學文化走出國門、影響世界。
(二)采用不同平臺推進創新文學的學習
網絡是一個新奇的世界,其中所涵蓋的內容千奇百怪五花八門,為每一個擁有特點的人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很多人都在這樣的平臺之中充分發揮自身言論自由的優勢,展現出一個與日常不同的新的自我。在我國網絡文化中出現最早的社交平臺就是QQ,在QQ平臺之中,人們通過漢語交流,為了簡化交流方式,產生了第一代的網絡語言,即以數字、符號為代表的網絡語言,這種語言的使用大大增加了網絡文化的應用,隨之而產生的論壇文學,也在這樣的形勢之下出現在大眾眼前,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在論壇中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建議,以新的文學內容。由于沒有傳統文學和系統文學的束縛,在網絡文學中更多的人找到了自己的價值。這樣的方式加速了文學的傳播。人們通過不斷的網絡文學系統的建立,重新認識網絡文學。
(三)漢語言教學堅持實踐為導向進行教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后現代教育思想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注重實踐性。學生是發展中的人,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與實踐相結合才是提升學生知識儲備的關鍵所在。因此,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實踐性,讓學生漢語言文化的學習不單單停留于理論知識,而更加注重學生實踐學習和探索。學生應該多動手寫作,在寫作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我們不光要會讀,還要會寫、能寫,還需要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實操能力,提高自身獨立寫作的技巧。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促使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等主體之間展開互動合作模式,有效開展學習實踐活動。比如可以合作進行主題漢語言文學辯論,對特定的問題進行觀點辯論,讓參與的學生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知識儲備情況,及時發現自己的薄弱之處,老師也可以根據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靈活性調整,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此外,與之間還可以舉辦文學競賽,豐富學生課余生活,促進學生之間交流合作。參加的每一名學生都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漢語言文學的魅力。
結束語
隨著我國網絡廣泛的應用,已經誕生了網絡語言,這也正是傳統的漢語言文學獲得發展革新契機之一,網絡語言可以讓漢語言文學變得更加豐富,當然漢語言文學也必須要朝著產業化和國際化不斷發展,這是新時代漢語言文學的特色。對網絡語言必須客觀的對待,而在漢語言文化的產業化和國際化方面,要能夠準確進行規劃,使漢語言文化可以擁有更順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郭立新.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及思考[J].科技資訊,2020,18(34):22-24.
[2]苑鵬鳴.研究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J].今古文創,2020(45):76-77.
[3]莫炎奇.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研究[J].家長,2020(31):176-177.
[4]吳彥昭.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20):92-93.
[5]饒斌.議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J].北方文學,2020(29):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