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璐
一、音樂運用于繪本故事講讀的意義
在繪本故事講讀中,音樂是引領孩子進入故事情節的河流。孩子對音樂有著與生俱來的敏感,沒有一個孩子是不喜歡音樂的,而音樂又可以在想象力、創造力、理性思維等方面給孩子提供無限的空間。
怎樣能將繪本故事的畫面和文字在故事會上生動的活現出來,除了老師在故事講讀過程中聲情并茂,音樂也能在聽覺感官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故事情節更有畫面感,激發孩子對故事的興趣。音樂還能帶領孩子跟隨故事情節的節奏想象畫面引發思考,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
二、音樂如何運用于繪本故事講讀
(一)借助適合的背景音樂,引導孩子進入繪本的意境
音樂是一種抒情功能極強的藝術表現,易于激發孩子共鳴故事內容中的情感。有的繪本溫馨有愛,可以借助音樂作為背景,烘托氛圍,增強了孩子對故事情節的理解與感受。
例如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這是一個充滿母愛的故事,在老師為孩子朗讀故事時,可以選擇柔美、舒緩的鋼琴樂曲作為背景音樂,如《夢的翅膀》營造出一種溫馨有愛的氛圍,讓孩子很快的融入故事情節產生共鳴,同時也能激發孩子情緒、情感的體驗。
這類的情感類繪本背景音樂可以貫穿整個故事的講讀過程。
《母雞羅絲去散步》中的母雞和狐貍是兩種形象極為鮮明的角色,母雞是一幅悠然自得的樣子,狐貍則是鬼鬼祟祟的樣子。根據這兩種不同的動物形象特征,可以選擇詼諧幽默的樂曲《在山魔的宮中》作為整個故事的背景音樂,在音樂的襯托下啟發孩子分角色隨音樂大膽地用身體動作表現母雞與狐貍在故事中的可笑形態。
(二)給故事配樂,提高孩子對繪本閱讀的興趣
但不是所有的繪本都需要音樂作為背景貫穿整個故事。比如一些情節詼諧、幽默、可愛的繪本故事,只需要在部分情節配上合適的音樂即可。
如經典繪本《大衛,不可以》,這是一個關于調皮又有趣的小男孩的故事,深受孩子們喜愛。這一類的故事不需要一開始就使用背景音樂烘托氣氛??梢栽谧x到大衛闖禍的場景時加上跳躍的配樂,讓大衛“活”起來。在作品的最后,大衛委屈的眼神伸手要跟媽媽抱抱的情節,可以加入小提琴樂曲《愛就一個字》,讓故事有一個完美的結局,讓孩子理解故事前后內容的對比,思考為什么情節會有轉折,為什么媽媽懲罰了大衛還要抱抱大衛,從而更加深入的理解故事所蘊含的寓意。
又如在閱讀繪本《我爸爸》、《我媽媽》時,爸爸媽媽在故事中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我們可以給不同的角色場景配上相應的韻律讓孩子們跟隨音樂,有節奏地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動作表情等,在角色體驗中也體會到了爸爸媽媽生活中的辛苦。
(三)加入有節奏的韻律,加深孩子對繪本內容的記憶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有的繪本內容、畫面具有和諧的韻律。如繪本《螞蟻和西瓜》,當看到螞蟻們在齊心協力,一起搬西瓜時,我們仿佛聽到了它們有節奏的號子聲。由此,我們也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加油歌》這首歌曲。當螞蟻第二次搬西瓜時,引導孩子根據不同的節奏型為螞蟻加油,第三次為螞蟻加油時,又讓孩子用各種不同的樂器進行演奏。孩子在體驗了不同節奏的同時,對繪本內容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記憶。
(四)改編音樂,升華孩子對繪本內容的體驗
為繪本配上孩子熟悉的旋律和節奏,通過改編歌詞,在優美和熟悉的曲調中體味作品所表達的意境,激活孩子的創造性思維,發展想象力。
《幸福拍手歌》是孩子所熟悉的歌曲,老師欣賞了繪本《生氣湯》后,鼓勵孩子根據繪本內容嘗試改編歌詞,把繪本內容用《幸福拍手歌》的曲調唱出來,改編后的歌詞內容可以為:“如果感到生氣,你就大聲叫——“啊啊”如果感到生氣,你就敲敲鍋——“蹦蹦”;如果感到生氣,你就吐舌頭——“嚕嚕”……
除了改編孩子兒童歌曲,其他歌曲中一些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作品也可加以運用。如最近比較火的流行歌曲《橋邊姑娘》,可以將繪本《逃家小兔》的句子用《橋邊姑娘》的曲調唱出來:“從前有只小兔子,想要逃跑啊。于是她對媽媽說,我要逃走啦?!薄?/p>
繪本故事內容還可以與說唱結合起來:“我生氣、生氣,我真的很生氣”……朗朗上口的歌詞讓孩子覺得既熟悉又新鮮,不僅獲得自編歌詞、演唱歌曲的快樂,更讓孩子將心中隱藏的情緒痛快地表達了出來。繪本與音樂不同形式的融合,讓孩子有了多種的體驗和感受。
(五)音樂在故事會暖場、互動游戲、結束等環節的運用
除了在講讀故事過程中需要用到音樂,在故事會的開場前,也就是嘉賓入席暖場時也需要音樂的配合帶動氛圍,也避免了現場干癟癟的尷尬氣氛。那么怎么選擇暖場音樂呢?其實對暖場音樂的選擇并沒有太多要求,選擇面比較廣,故事會主要是針對兒童和親子,那么選擇一些孩子熟悉,健康的兒童歌曲即可,通常3-5首左右循環播放。例如,《寶貝寶貝》《最美的光》。但是如果一場親子故事會暖場音樂選擇《二泉映月》或是嘻哈風格的流行歌曲就非常不恰當了。暖場時間不宜過長,10-15分鐘比較合適。
故事會的常規環節都離不開互動游戲,互動游戲也是需要背景音樂襯托的,使孩子靜下心來集中注意力專注互動。如果互動環節是孩子獨立或者合作完成一件作品,我們則可選擇柔美舒緩的樂曲,例如《小夜曲》(舒伯特)讓孩子在舒緩的音樂中靜下心來,心情愉悅的完成作品。如果是競技形式的互動環節可以加入一些可以鼓舞人心的音樂,例如《即可出發》、環太平洋主題曲《Pacific Rim》等。互動環節背景音樂音量不易過大,否則會打斷孩子的注意力,影響孩子操作。
在結束的環節也是需要音樂來渲染的,通常一場活動接近尾聲也是活動的高潮部分,頒發獎品、贈送禮物、合影留念,孩子和家長都很興奮。為了保持他們的興奮狀態,留下深刻的記憶,為下一次活動積累流量,在結束的時候可以播放讓人心情歡快愉悅,當下流行朗朗上口的歌曲,例如《卡路里》、《你笑起來真好看》等大家耳熟能詳的音樂。
以上內容就是音樂元素在繪本故事講讀中的幾種運用,在實踐活動中,老師們在講述的過程語氣、語調、動作和表情都可以結合音樂來做相應的調整。加入了音樂的故事會才是一場有靈魂的故事會,老師借助音樂這一載體讓故事會變得更加的富有生趣。還可以在實踐過程中尋找更多的可以融入音樂元素的地方,期待你們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