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黎 康 磊
(陜西科技大學 西安 710021)
銅川制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遙遠的新石器時代,在銅川市黃堡鎮呂家崖南側,考古人員發現距今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發現了燒制陶器的陶窯,發掘出大量陶器用具。耀州窯的名字由來要追溯到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始設立耀州,因此得名,在此之前,因為耀州窯創燒于黃堡鎮,也稱“唐黃堡窯”。
耀州窯博物館是以古陶瓷展示為專題的博物館,耀州窯輝煌的制瓷歷史在博物館內一覽無余,是耀州窯陶瓷文化的集中地。耀州窯歷史發展大致經歷了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時期,每個時期陶瓷風格發展受到社會影響都各具特色,是中國陶瓷發展史重要組成部分。耀州窯制陶歷史文化可達上千年,對現代人們對陶瓷歷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文化資源支撐。
陳爐古鎮是目前耀州窯最具代表性的古鎮,也是歷史上唯一遺存的“爐火千年不絕”的耀州瓷基地。現在鎮上家家戶戶大多都在進行陶瓷制作,是陜西省命名的文化藝術之鄉中唯一的陶瓷鄉,堪稱“東方陶瓷古鎮”,在國內外知名度高。陳爐古鎮還是宋元以后耀州窯地區唯一尚存的制瓷舊址,如今依然延續著燒制耀州瓷的傳統,千年的堅守,是其陶瓷文化發展的見證。
每個地區文化各具特色,耀州窯區域文化魅力通過其陶瓷制品體現得淋漓盡致,而博物館是集中展示地區文化特色最為全面的公共機構,也是發展區域文化產業最佳起點。耀州窯博物館在大學生實踐團來之前,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還并未進行系統專業開發,開發的產品大多為文物等比例陶瓷仿制品。面對在藝術創新方面存在的不足,創新設計人才的不足是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為高校與博物館之間進行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與機遇。
由于陳爐古鎮歷經千年一直生產瓷器,所以陳爐古鎮瓷坊遍布,幾乎家家戶戶都延續了燒制陶瓷的傳統。作為國內獨具特色的陶瓷村,想全面了解耀州窯陶瓷技藝傳承,還需親自到此進行現場觀摩才能有所收獲。雖然已經形成了較大規模陶瓷生產基地,但是由于各個瓷坊產品還沒有一個系統的產品展示平臺,所以整體文化創意產業分散,也沒有得到較好的宣傳與推廣。面對這一現狀,如何進行創新發展是陳爐古鎮所要面臨的問題,各個瓷坊制作工藝各具特色,產品質量監控不一,規格也具有差異。要改變這一現狀,利用高校優質大學生人才資源,通過專業的學術研究、開發設計,對目前陶瓷產業商業模式進行轉型是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最佳途徑之一。
“一帶一路”背景下,不僅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良機,同時也是發展耀州窯陶瓷創新人才難得機遇。以陜西科技大學為例,作為新中國第一所輕工特色高校,歷來把培養人才和服務國家及地方經濟建設作為主要任務。早在70年代就開始參與耀州窯古陶瓷修復仿制與創新陶瓷產品的研發,并設置陜西科技大學陶瓷文化與產品實訓中心,注重陶瓷藝術創新人才培養。在歷經“三創兩遷”悠久發展歷史,利用教育資源培養大量優秀人才的同時,也肩負著以高校資源帶動地方發展的社會責任,為耀州窯陶瓷文化產業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工程技術與藝術人才。因此校方根據國家政策積極與地方進行合作,以設計與藝術學院為主要平臺,通過一系列科研項目來為耀州窯陶瓷文化傳承與發展培養創新人才,助力耀州窯文化產業發展。
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人才培養資助項目《中國耀州窯陶瓷技藝傳承與創新人才培養》是高校與地方合作,貫徹《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響應“一帶一路”總體戰略部署,推動耀州窯陶瓷藝術傳承與發展的重要舉措。本次項目是陜西科技大學主持,銅川職業技術學院、耀州窯博物館等單位參與承擔培訓項目,匯聚了國內知名的耀州窯陶瓷傳承人、耀州窯陶瓷工藝美術大師及陶瓷領域內學者、教授等擔任主講老師。如此雄厚的師資力量為傳承耀州窯陶瓷文化,培養陶瓷創新技術人才具有重大意義。
本次項目結項匯報展覽經過學校老師精心準備,將學員的成果進行充分的的展示,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隆重舉辦,并吸引了多家主流媒體進行報道,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傳播效果。本次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對耀州窯陶瓷文化傳播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也是高校與地方合作培養陶瓷創新人才的重要案例參考。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人才素質水平密切相關,本次項目高研班通過匯報展覽的方式,將研學期間的設計創意作品進行展示,充分體現了此次項目豐碩的教學成果,見圖1。

圖1 匯報展部分作品展示
本次展覽吸引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參觀者絡繹不絕,體現了高校與地方合作進行耀州窯陶瓷技藝文化傳播的價值。因此加強耀州窯陶瓷文化藝術教育尤為重要,培養具有高素質陶瓷創新人才,積極帶動耀州窯地區文化產業向著更為高層次方向發展。
高校與地方合作是雙贏,地方提供區域傳統文化資源,高校提供專業優秀的人才團隊。在發展地方文化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高校研發團隊提供了一個寶貴的社會實踐平臺。大學生團隊可以在項目實踐中鍛煉自己,增長社會經驗,為之后繼續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4~2016年,陜西科技大學名窯團隊依托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傳統手工藝暨信息可視化及資源創新研究”,借助設計與藝術學院平臺,組建“名窯重生”1.0團隊,到2016年,已經持續升級為3.0團隊。見上圖2。這三年持續幫扶成果顯著,項目多次獲獎,團隊根據考察調研為耀州窯博物館、耀州窯陶瓷公司制定了景觀設計方案。從基于紋樣數據庫的論文和專利到耀州窯陶瓷展示體驗交換APP,再到耀州窯主題文創系列設計。如何用設計,讓經典重生!是耀州窯陶瓷設計開發創新實踐團一直所思考的問題,同時也是立足“精準扶貧”目標的實踐歷練。

圖2 陶瓷設計開發創新創業實踐團宣傳海報
高校助力耀州窯文化產業發展從未停歇,2019年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萬鄉耕新”眾創團隊,以陳爐古鎮為服務對象,結合耀州窯特色陶瓷文化為當地文化市場經濟發展助力。團隊成員涵蓋了環境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等專業,充分發揮了高校藝術設計人才優勢。團隊通過對陳爐古鎮李家瓷坊等地進行考察,積極了解當地需求,發現了游客無法一天內完成游覽,住宿是主要問題。因此團隊積極就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分析,意識到民俗宣傳與改造的重要性,通過與當地政府溝通將工作中心轉移到打造融合陳爐陶瓷歷史文化特色的青年旅舍。
博物館是展現地方傳統歷史文化最佳門戶,耀州窯博物館是陶瓷文化集中展示平臺,也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最佳地點。隨著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因此發展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已經成為了主流。陜西科技大學“名窯重生”大學生實踐設計師團隊匯聚了藝術設計等眾多領域的優秀學生對耀州窯博物館進行創作實踐,通過與博物館方積極溝通,努力發掘歷史文化,找尋優勢所在力求開發設計出兼具審美和實用價值的文創紀念產品。
團隊以耀州窯陶瓷產品為文化創意核心,結合不同專業學生資源優勢,進行博物館品牌形象策劃與文創產品開發設計。圖3為耀州窯文創室內設計,用耀州窯標志性的文化造型進行墻面裝飾,“耀州窯文創”也進行了專業字體排列設計,營造出一種大氣簡潔的室內布局氛圍。圖4為耀州窯博物館文具設計,白色背景加黑色字體,視覺效果醒目,將青釉提梁倒灌壺造型剪影進行排版設計,整體效果和諧美觀,古樸大氣。圖5和圖6為博物館文創印章系列設計,通過方形和圓形造型設計,形成方形與圓形視覺對比效果。同時將耀州窯博物館文字與標志性器物青釉提梁倒灌壺造型通過印章的形式將博物館文化進行傳播,體現了產品的文化性與實用性以及便攜性和美觀性。

圖3 實踐團部分設計成果

圖4 實踐團部分設計成果

圖5 實踐團部分設計成果

圖6 實踐團部分設計成果
陳爐古鎮幾乎家家戶戶都在進行耀州窯陶瓷制作,技藝高超令人嘆服。在“名窯重生”3.0項目進行的過程中,實踐團走訪多家知名瓷坊詳細調研,并與負責人積極溝通探討合作方案,并簽訂了社會實踐基地協議。方案中實踐團通過申請“耀州名窯聯盟”網絡平臺,通過大學生的維護和運營,為耀州窯文化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展示平臺。
本次實踐項目實現了校企合作方案,通過對耀州窯考察發掘優秀陶瓷文化資源,計劃打造“耀州名窯聯盟”網絡平臺用以實時宣傳耀州窯陶瓷技藝與傳統文化。建立文化專欄,以名窯推廣的方式,內設電商銷售模式,助力耀州窯文化產業經濟發展。見圖7。

圖7 實踐團設計開發成果——“耀州名窯聯盟”訂閱號平臺
融合研發設計以豐富的原創設計帶動耀州窯經典陶瓷器型發展。提出了建立“名窯主題青年設計師扶持基金”的計劃,用于鼓勵青年設計師踴躍參與設計與規劃。此舉可以將陳爐古鎮陶瓷手工藝人和社會各界豐富的原創陶瓷設計方案和內容進行集中展示,整合優秀陶瓷文化資源。利用公眾號影響力,積極帶動耀州窯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同時為社會各界陶瓷愛好者提供了一個研學的平臺。
發揮高校豐富教學資源,是助力耀州窯陶瓷技藝文化傳承的重要舉措,精品課程的開發是前提,而對課程進行宣傳是對課程價值傳播的重要體現。通過國家藝術基金《中國耀州窯陶瓷技藝傳承與創新人才培養》2018年度人才培養資助項目,不但進行了匯報展覽進行宣傳展示,校方后續還創建了“耀州窯陶瓷技藝傳承與創新”公眾號宣傳平臺。見圖8。

圖8 耀州窯陶瓷技藝傳承與創新公眾號平臺界面圖
平臺將項目期間培訓內容的推送和學校開設的陶瓷創新設計課程進行展示宣傳,通過對國內知名陶瓷領域知名高校教授、工藝美術大師以及相關研究學者為項目高研班進行的專題講座,對耀州窯陶瓷技藝文化進行了詳細的講解與探討,成果豐碩。對耀州窯陶瓷技藝文化進行傳承與創新發展,也體現了校方對傳統陶瓷文化傳承的高度重視。
耀州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得益于國家和政府的支持,政策的引導為耀州窯地區發展開拓思路。高等院校豐富的教育人才資源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整個過程中較為核心的環節。制造企業的合作、良好的市場營銷是發展方案能夠順利落地的重要保障,通過以上高校與地方合作的案例分析,可以充分體現出高校在區域文化發展與傳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側面反映出人才培養的關鍵性。
高校依托豐富的人才培養科研平臺優勢,為文化創意產業輸入源源不斷的人才,同時通過地方政府的支持。獲得政策上的積極引導,在發揮高校科研平臺優勢的同時,也為耀州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校企合作是發揮各自優勢最佳途徑之一,為高校創新人才提供了方案實現的可能性。高校將設計方案與企業合作,利用企業生產制造平臺優勢,將方案實施落地,同時也檢驗了設計方案的可行性。而企業通過高校所提供的設計方案,生產制造完成后,在獲取利潤的同時,也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思路,也體現了企業在推動耀州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所體現的價值。最終以市場營銷方式為耀州窯文化創意產業帶來經濟收入,將耀州窯陶瓷文化進行推廣,與市場接軌,積極探求合作,見圖9。

圖9 筆者繪制耀州窯文化產業發展關系圖
在耀州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擁有專業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和科研發展平臺的高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耀州窯地理位置依山傍水,在社會教育資源方面與大城市相比明顯不足,導致創新人才欠缺,短時間內無法找到專業的團隊進行合作。而高校依托源源不斷的與地方合作項目,不斷地將專業的大學生研發團隊輸送到耀州窯進行鍛煉實踐,將所學知識和創意付諸于行動,積極推動耀州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持續為陶瓷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長安北望,爐火不夜,落日余暉,五彩絢爛。煙青火紅,窯爐遍山,這形容的是千年前耀州窯“十里窯場”入夜時分的壯觀景象。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資源,響應國家政策引導,發揮耀州窯陶瓷文化優勢,積極推動高校與地方合作融合發展,傳承傳統陶瓷文化,發揚工匠精神,為耀州窯區域文化產業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