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孟春
(國家衛生健康委科學技術研究所,北京 100081)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將“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作為國家發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內容。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我們每一名醫務工作者必須堅持黨歷來倡導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堅持生命至上,將保障人民健康作為工作重點,努力為健康事業蓬勃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世界衛生組織1994年9月在埃及召開的“國際人口與發展會議”上明確把“生殖健康”作為“全球最優先考慮的問題”列入大會所制定的行動綱領中。生殖健康是人口健康戰略的核心內容。生殖健康雖然以生育期婦女為中心,但是男性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提高人類生殖健康水平,特別是改善婦女生殖健康方面,包括婦幼保健和預防性傳播疾病等都必須促進男性參與和分擔。
男性兒童和青少年常見的生殖疾病包括:包莖、包皮過長、隱睪、腹股溝斜疝、睪丸鞘膜積液等。睪丸作為男性重要的生殖器官,在妊娠9個月時從腹腔下降到陰囊中。如果男嬰出生3個月后仍不能在陰囊內觸及到睪丸,可以診斷為隱睪。腹腔或腹股溝的溫度高于陰囊,致使隱睪不能正常發育,有可能引起無精子癥,喪失生育能力,甚至引發癌癥。因此應當及早手術治療,使睪丸發育恢復正常。男童陰莖包皮可以覆蓋陰莖頭和尿道外口;青春期之后,陰莖增大加長,包皮向后退縮,使陰莖頭完全暴露。大約三分之一的男性包皮過長,仍覆蓋陰莖頭,如果包皮可以外翻,只要注意上翻清洗,經常除去包皮垢,預防感染即可。當包皮口過小、過緊,致使陰莖頭不能外露,這就是包莖。除先天性因素外,包皮腔內粘連或炎性刺激也會導致后天包莖。臨床治療包莖方式較為簡單,可以在兒童時進行包皮環切術,使陰莖得以正常發育。
男性中老年是生殖系統相關疾病高發的時期。性功能異常,特別是勃起功能障礙和早泄的患病率高且就診率低;泌尿生殖道感染,包括睪丸炎、附睪炎、精囊炎、前列腺炎和尿道炎是常見病和多發病;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的發病率也逐年升高。
性傳播疾病(STD)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國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統2010~2019年新報告15~24歲青年學生HIV/AIDS的基本特征及變化趨勢。結果發現,新報告青年學生HIV/AIDS共23 307例,男女性別比為33.9∶1,診斷時平均年齡19.9歲;2010~2015年呈上升趨勢,2015~2019年趨于平穩;男性以同性性傳播為主,女性以異性性傳播為主[1]。因此應該在青年學生中開展性健康教育,讓他們懂得STD對身體的嚴重危害,避免不安全性行為。
在我國,STD的傳播趨勢已逐漸開始從高危人群轉到一般人群。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老年性病發病占比增加,梅毒、艾滋病等危害性較高的疾病增長速度較快。老年艾滋病(AIDS)患者逐年遞增,以男性、農民、已婚有配偶者為主,傳播途徑以異性性接觸為主。常見的其他性病發病趨勢各不相同,除生殖道沙眼衣原體發病率增長外,大多疾病總體發病率呈下降趨勢,但老年性病發病率出現背離現象。男性、老年、農村環境等因素成為老年性病高發的標簽,高危性行為仍然是發病的主要原因[2]。對于醫務工作者來說,性病防治工作任務依然艱巨,應該針對老年人群對自身的保護意識不夠、知識匱乏或孤獨等原因,以及老年患者的性病特點,實施行之有效的教育、宣傳、預防、咨詢和治療。
男性不育癥也是男科醫生面臨的棘手問題。目前由于環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感染、遺傳因素等交互影響,不孕不育已成為僅次于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等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全球約15%的育齡夫婦遭受不孕不育之痛。國內外學者均發表了男性精子濃度和精子活力下降的報道。《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顯示,中國的不孕不育率從20年前的2.5%~3%,攀升到12.5%~15%左右,患者人數超過5 000萬,即每8對夫婦中就有1對有不孕不育問題。不孕不育夫婦中,約一半是由男性因素引起的。無精子癥在我國男性不育患者中高達25%,占男性總人口1%,是不育癥的疑難重癥。男性不育癥已成為影響我國國計民生、社會和諧的重大問題。而且,這一問題因晚婚晚育等因素正逐步加劇。
隨著世界首例“試管嬰兒”的誕生,全世界輔助生殖技術得到蓬勃發展,試管嬰兒的誕生被譽為繼心臟移植成功后20世紀醫學界的又一奇跡。我國已成為開展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大國之一,2019年中國經批準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共517家。據中國內地263家生殖中心統計我國2018年有近204 688萬名的“試管嬰兒”誕生[3]。輔助生殖技術成為解決不孕不育的最主要手段。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又稱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技術,即從男性精液中挑選出一個或是幾個形態正常、活力強的精子,在顯微操作下將優選出的一個精子直接注射入卵細胞漿內,繼續培養確定卵母細胞受精并分裂后,再將胚胎移植入母體子宮腔內,使其繼續生長發育成胎兒。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技術的誕生為廣大男性不育患者帶來了福音,該技術主要用于治療由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癥,包括少精子、弱精子、畸精子癥。即便男性精液中只有極少量存活的精子,或無精子癥患者,如果從其睪丸及附睪中穿刺能夠獲得少量成熟的活精子,都有可能通過單精子卵胞漿內注射技術獲得妊娠。這為治療男性不育癥提供了十分美好的前景。
2015年10月,我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但據統計,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比2016年減少了63萬人。由此,生殖健康領域的研究面臨嚴峻挑戰。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我國人口總量龐大,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國人口結構、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保持我國人力資源稟賦優勢。如何落實黨中央人口戰略規劃,保障男性健康是我們每一位從事生殖醫學服務的醫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