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評論員
日前,證監會就修訂《證券市場禁入規定》公開征求意見。新的禁入規定,將擴大禁入對象的范圍,將違法的自然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交易決策人、各中介機構一般工作人員、私募基金從業人員等納入禁入對象,不得擔任職務的機構類型由“上市公司”擴展為全體“證券發行人”;同時增加了交易類禁入類型,禁止禁入對象在證券交易場所交易證券,通俗地說,就是禁止其買賣股票、債券以及證券投資基金等。新的禁入規定,將違規者徹底逐出證券市場,有助于更好地維護市場的公平公正,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此前的禁入規定,主要針對的是上市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證券行業、證券服務行業的“董監高”等。這些人員或者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負有責任,或者因為工作等原因能夠接觸到還沒有公開披露的信息。如果這些人發布虛假的公司信息,或者利用知悉內幕信息的優勢,將普通投資者當做韭菜收割,這些行為將嚴重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
比如,在新城控股董事長王振華猥褻兒童案件中,他的好友孫求生提前得知了他被公安部門調查的消息,在公司公開披露此消息之前突擊賣出新城股票。這對只能獲得公開信息的普通投資者來說,是不公平的。
如果任由這些違法違規者繼續在證券市場從業,無疑是給他們更多機會割韭菜,因此監管部門設立了市場禁入制度。據證監會透露,2016年至2020年,共有298人次被市場禁入。
但是此前的市場禁入處罰只禁止從事證券業務或者擔任上市公司“董監高”等,并不能禁止被處罰者以個人投資者名義買賣證券。這就導致被處罰者仍有可能利用其原本的資源,繼續在證券市場從事違法行為。
此外,在證券市場還存在不少通過控制眾多個人賬戶來操縱證券市場的“民間”違法違規者。比如2021年證監會第1號市場禁入決定書的禁入對象吳國榮,就是通過自己控制的近200個個人和機構賬戶巨量交易同一股票,試圖操縱市場。證監會也會對這些違法違規者作出市場禁入的決定。但是這些人本來就沒有在證券行業任職,也不是上市公司的“董監高”,上述市場禁入處罰對他們實際上沒有任何實質的影響,也無法阻止他們繼續買賣股票。而根據新的禁入規定,可以禁止這些人進行證券交易,就可以杜絕他們再次擾亂市場秩序的可能。
證券市場的繁榮依賴于投資者能夠公平獲得市場信息,公平交易相關證券。如果部分人可以利用信息、資金優勢操縱市場,那普通投資者就會淪為任人收割的韭菜。只有徹底將破壞市場公平公正的違法者逐出市場,才能保證市場公平,樹立市場信心。禁止違法者從事證券交易,是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