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記者 崔慧瑩發自北京

馮子健

王斌??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監察專員

封多佳??中國疫苗行業協會會長

梁曉峰??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馮子健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

南方周末實習生 ? 姜辛宜 ? 資料整理 梁淑怡 ? 制圖
來源: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月20日新聞發布會

張云濤??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副總裁
農健??插圖
★未來隨著產能提高,更多不同廠家的疫苗面世,接種會擴大到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
“中國研發的滅活新冠疫苗,從開始臨床試驗至今,持續觀察已有8個月,保護性抗體水平仍能維持較高水平,這個結果已經超過了世衛組織指導意見期限,即不低于半年。”
新冠疫苗在接種后仍有感染風險。即使打了疫苗,也要做好防護,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變得愈加復雜、嚴峻——全球疫情正迎來新的高峰,累計新冠確診病例已超過9600萬例,至少已出現7種變異新冠病毒,且更易于傳播。
疫苗行業迎來了史無前例的蓬勃時代,近200種新冠候選疫苗同時推進研發和臨床試驗,數支疫苗在一年時間內獲得緊急使用授權或批準上市,全球數千萬人已率先完成接種。寥寥幾毫升液體,正成為全世界“最后的救命稻草”。如何分配、誰先接種、疫苗的效果如何,無疑是未來幾年中人類將面臨的重要議題與挑戰。
在電影《傳染病》中,全球大部分居民利用機會均等的抽簽來分配疫苗,但在真實世界中,無差別抽簽絕非明智策略,新冠疫苗也并非一張免于病毒侵襲、能把人裝進保護罩的諾亞方舟“船票”。
按照中國的新冠疫苗接種方案,全國重點人群正在陸續開展疫苗接種,包括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鮮市場、公共交通、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比較高的工作人員,以及前往中高風險國家或者地區工作或者學習的人員。
中國疫苗行業協會會長封多佳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國已有18家企業陸續開展新冠疫苗產能建設,其中國藥中國生物北京所、武漢所、北京科興中維分別建成了新冠滅活疫苗高等級生物安全生產車間(P3車間),并已開始規模化生產。僅國藥中國生物北京所二期擴建項目完成后,2021年產能就有望達到10億劑以上。
“如果這18家企業的疫苗能夠順利通過臨床試驗并獲批上市,產能會迅速放大。我們希望2021年底總產能達到18億劑次以上。”封多佳說。
從醫務人員到邊檢空乘,從出租車司機到快遞外賣員,數以萬計為城市運轉提供服務的“螺絲釘”率先挽起了袖子。
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接種效果及不良反應,公眾足夠了解嗎?接種了疫苗就絕對安全嗎? 普通人何時能免費接種新冠疫苗? 針對公眾關心的問題,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多位業內權威專家。
60歲以上人群未來有望接種
南方周末:目前國內新冠疫苗接種進展如何?哪些地區、哪些重點人群已完成接種,總計大約有多少人?
王斌:截至目前,接種量已經超過了1500萬人次。我們是按照城鄉分開、口岸優先、區分輕重緩急、穩妥有序的原則來逐步推進。當前我們的工作重點是邊境口岸、從事國際國內交通運輸的一些重點人群,以及保證社會基本運轉、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群體。隨著接種工作的不斷推進,接種人群也將逐步擴大到兒童、老年人等一般人群。
南方周末:對比各國疫苗接種策略,英國計劃主要按年齡分配疫苗,養老院里的老人優先;美國的三個優先階段中,老年人群體也排在第三位。而國內并未優先給60歲以上的老年人接種,這出于哪些考慮?
梁曉峰:在全人群普遍易感的情況下,新冠病毒給老年患者造成的傷害是最重的,更容易導致重癥甚至死亡,所以老年人肯定是重點保護對象。一些海外國家疫情已經蔓延開,所以只能優先保護高危人群,優先給老年人接種。而中國現在感染病例數依然比較少,所以疫苗優先給公務人員等重點人群接種,讓他們即使接觸到病毒,也別感染上,從而保護其他人群。
未來隨著疫苗產能的提高,更多不同廠家生產的疫苗面世,會擴大到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但老年人接種也有一些特別的難處,首先是自身的認知問題,很多老年人沒打過疫苗,對新冠疫苗不太相信。另外,把老人請到接種點也很困難,有些人行動不便,是否還要上門接種? 基層的衛生隊伍需要多少人手,各地情況可能不一樣。從往年流感疫苗、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接種情況來看,在一些地區雖然免費,但老年人的接種率并不高,所以要求基層的服務能力繼續提高。南方周末:國內目前疫苗的接種人群年齡限制在18-59歲,老人和孩子是否有可能在年內打上新冠疫苗?
張云濤:這次上市的中國生物滅活疫苗說明書上,我們標注的年齡段已經是18歲以上,含了60歲以上的人群。
為什么沒有含3-17歲? 我們在做Ⅰ、Ⅱ期臨床研究的時候,首先做的18-59歲,其次又做了60歲的,再做的3-17歲。3-17歲又把它劃成了12-17歲、5-12歲、3-5歲三個年齡段來做。目前研究觀察,不同人群中未發現明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差異。我們已獲取的確切臨床數據顯示,3-17歲青少年都可以打,安全性沒有問題。需要注意的是,3-5歲的孩子,因為免疫系統仍在發育期,所以打疫苗時還要慎重密切觀察,很快這部分人群也有望接種上新冠病毒滅活疫苗。
梁曉峰:隨著未來新冠疫苗在老年人、兒童中接種的臨床試驗數據越來越豐富,批準的使用范圍有望向全年齡組擴展。但能否在2021年啟動,還要根據疫苗的產量、疫情防控的情況、病毒變異的情況等因素綜合考量。
“抗體持續時間,半年沒有問題”
南方周末:在目前疫情嚴峻的河北省、黑龍江省,是否會有加急接種新冠疫苗的計劃?能否起到防控疫情的效果?
梁曉峰:打疫苗聽起來簡單,但實施起來挺難。黑龍江、河北這幾個出現疫情的省份,所有力量都集中在防控疫情,想組織更大規模的疫苗接種,醫務人員還騰不出手,接種過程中的人員流動如何限制也是問題。即便打上疫苗,還要等半個月到一個月才能產生抗體,所以現在還是先把疫情控制住。目前也有人在研發鼻噴式的疫苗,接種起來可能更容易一些,但未來能不能在應急接種時使用仍有待觀察,目前尚未看到開展這方面的工作。
南方周末:有部分接種者反映接種疫苗后沒有產生抗體,是否存在這樣的情況,應如何處理?
馮子健:從目前臨床研究結果可以看到,接種后97%以上的人都能產生中和抗體,但所有的疫苗都不可能100%產生抗體,這主要跟個體差異有關。我們并不推薦、也沒有必要對每個接種者常規開展抗體檢測。如果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做了抗體的測試,還要看采用的是什么檢測方法,因為市售的試劑敏感性、準確性差異非常大。現在最通用的評價疫苗保護效果,主要還是要靠中和抗體檢測,而具有這樣檢測條件的實驗室非常有限。沒有必要做接種后的檢測,世衛組織給出的建議也是如此。當然,對一些特殊的高暴露職業人群,因特殊的防護需要,可能會對其接種后是否產生有效抗體進行檢測。
南方周末:已經接種過新冠疫苗的人群,是否意味著他們已經安全了?這些人跨省、出境后是否仍需要接受隔離醫學觀察?
封多佳:從臨床結果來看,可以肯定國內新冠疫苗是安全有效的,但是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疫苗保護率可以達到100%。在當前群體免疫還沒有建立起來的情況下,即使打了疫苗,也要做好防護,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
南方周末:目前國內接種的新冠疫苗,保護期有多長?病毒變異是否會影響疫苗的保護效果?
封多佳:根據已經公布的數據,國家藥監局批準附條件上市的新冠滅活疫苗產品,其Ⅲ期臨床試驗期中,分析結果得出的疫苗保護力數據是79.34%,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技術標準及國家藥監局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預防用疫苗臨床評價指導原則(試行)》中相關標準要求。
疫苗保護期需要通過長期持續的臨床觀測才能得知。以中國研發的滅活新冠疫苗為例,從最早開始臨床試驗至今,持續觀察已有8個月,顯示保護性抗體水平仍能維持較高水平,這個結果已經超過了世衛組織指導意見期限,即不低于半年。相關研究還在持續,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
張云濤:在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上市之際,我們對全球不同來源的新冠毒株做了交叉中和保護試驗。從得到的數據看,中國生物的新冠滅活疫苗對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毒株都有很好的交叉中和作用。最近英國、日本包括尼日利亞流行一些毒株,我們是不是有很好的交叉中和,檢測工作正在進行過程中。
?下轉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