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萍
摘要:立足于新高考大背景之下,高中地理教師教學的主要目標應當在于如何更深層次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推動高中學生地理學科知識的綜合素養提升。但是傳統教學理念根深蒂固,高中地理教學課堂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阻礙著高中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發展。高中地理教師必須針對教學模式及方法進行創新與優化,保證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深化地理知識認識,強化地理知識應用能力。文章將從新高考地理核心素養下高中地理課堂角度出發,分析并探究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并提出幾點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地理教學;地理核心素養
新高考制度不斷發展,教育工作者在面對高中生綜合評價時也需要深層次,多角度的考量。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確保新高考要求落實,積極探究新型教學方式方法,實現高效課堂開展,推動學生應對高考能力的提升。
一、新高考對高中地理教學的影響
(一)地理學科的地位顯著提高
高考是高中生最終要面對德考核,也是評價教師教學的標準,而且學生未來的生活與工作都將受到高考的影響,所以高考所具有的重要性是高中教育不可忽視的關鍵內容。隨著社會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教學的改革也越來越多,新高考制度給了高中各個學科新的挑戰與機會,尤其是高中地理。在新高考全面推行中,地理學科的地位顯著提升,需要教師準確把握教學課堂,以此推進地理教學與教育發展規律相適應。
(二)推動教學方法的完善
隨著高中地理學科的地位提高,教師、家長及學生本人都意識到地理學習的重要性,投入到地理學習的時間與精力也有所增加,從教師層面來講,明顯推動了教師地理教學方法的優化。新課標中要求教學課堂主體以學生為主,教師負責指導,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摒棄陳舊教學理念,利用多樣,豐富、趣味十足的教學方法開展地理教學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探究中強化地理學科知識應用能力。
二、地理核心素養內涵及特點
對地理核心素養下高中地理教學方式探究,必然要對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及特點深刻認知,才能確保教學課堂順利開展,落實新高考政策,促成教學有效性,使學生成為具備核心素養的新時代青年。
(一)內涵
地理教學以學生掌握地理素養為關鍵,而地理核心素養則是重要內容,包括人的協調觀、地理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能力等。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地理學科意識,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筑牢基礎,從而提升地理綜合能力。
(二)特點
地理學科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在生活會用到地理知識,在學習地理時也能感受到生活,實際生活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在提升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掌握學習技能。而且,地理素養能夠有效幫助學生了解地球,展望遼闊的世界。新高考背景之下,教育以素質教學為主要內容,地理學科也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學習,而是要求學生掌握成長生活必需的地理能力,使學生成為現代教學理念之下的全面發展型人才。
三、新高考地理核心素養下高中地理教學方式探究
(一)營造生活化教學情境,培養學生人的協調觀
情景型課堂對老師營造興趣課堂有極大的好處,老師能夠運用生活化情景,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育地理學的核心素養中,人的和諧觀念就是指人們在地理環境之間保持著合理的價值觀,通過教育與學生之間建立人地的和諧觀,可以促進學生地域意識水平的提高,從而促進了學生對學習地理知識的熱情。同時老師也能夠運用實際生活情景開展教學課程,在課堂教學中以學校的實際情景為基點,通過合理安排教學,使得學生可以意識到人們生活和地理間的相互聯系,以及教育地理教學的重要意義。
例如:在教學湘教版(新高考教材)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相關知識內容,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樹立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使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得以成長。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帶領同學在生活中思考關于水的使用問題,如提問學生“在生活水有什么作用?”,讓學生大膽討論,鼓勵學生踴躍回答問題,通過積極探討,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水資源對我們人類發展的重要性。
(二)豐富地理課堂教學方式,強化學生區域認知力
在地理核心素養中,區域認知能力也有著關鍵性的作用,能夠讓學生準確掌握區域特與問題推動學生地理知識儲備的增加。人類所生活的地球有著多種多樣的區域,區域之間差異大,人文素養自然也存在著較大差異。教師在地理教學時應當采用豐富的教學方式,以保證學生能夠了解不同的人地關系,促使區域認知能力提升,推動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湘教版(新高考教材)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土壤》相關知識內容,教師可以利用新智能媒體,幫助學生了解地球上不同空間的土壤是不同的,讓同學感受不同的地理環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深化理解區域概念,強化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通過對學生的正向引導,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安排學生課下了解我國的地形圖、人口分布圖等,延伸學生的地理知識體系。
(三)利用好思維模型,鍛煉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引導學生在腦海中構建思維模型,鍛煉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為了能夠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思維模型構建,教師可以利用新聞熱點吸引學生參與教學課堂,使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案例思考中,通過構建地理思維模型增加空間思維能力。教師在課堂中要引導學生觀察特定地域的特點,從空間和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發生、發展和演化。
例如:在教學氣候等方面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最近中國的氣候變化,觀察中國不同區域的氣候特征,讓學生從氣壓、地形與海陸位置等角度展開討論,使其能夠有效構造相對應的模型,使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學教學效率。
(四)開展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地理實踐能力
地理學科的實際能力,是指人類在觀察、試驗和研究等地理學領域實際活動中,所具有的自由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訓練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可以幫助學生體會地理環境和人的關聯,當面臨現實問題時,可以有效化解。高中的地理教育可以利用開展實驗教學活動,使學生從實際體驗中提高實際地理能力,從而推動學生核心素質的發展提高。
例如:在教學湘教版(新高考教材)高中地理《區域合作》相關知識內容,為了讓學生真正感受“一帶一路”,教師可以將學生們分成探究小組,在合適的時間開展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相關的產業介紹點,讓學生在參觀中了解相關內容,并作出整理,最后小組研究得出有效結論,并在課堂進行分享。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高考地理核心素養下高中地理教學應當摒棄傳統教學理念,高中地理教師必須準確把握教學目標,通過合理開展教學活動,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熟練掌握地理知識內容。教師也要時刻關注到新高考方面的內容,在教學設計時,科學結合新高考要求,確保學生能夠應對高考挑戰。
參考文獻:
[1]周德英.關于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空間思維的思考[J].天津教育,2021(33):120-121.
[2]張娟.環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滲透路徑分析[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1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