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奇
【摘要】教育問題是社會各界都十分關注的焦點,而隨著教育事業的深化改革,初中階段的教育氛圍也越發受到各界重視。而班級管理作為初中課堂教學的重要基礎保障,班級管理的有效性能夠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效率,同時,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基于初中階段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通過深入分析和探究提出初中階段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階段;班級管理;策略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情緒敏感、善變的階段,而班主任則應該根據學生的成長需要扮演好各種角色,提高班級管理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不容小覷,在班級管理和教學過程中的一言一行以及管理風格等都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班主任要正視班級管理工作的現狀,及時優化班級管理措施,這樣才能夠勝任初中班主任的各項管理和教學工作。
一、初中階段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
眾所周知,班主任的工作是十分艱巨且復雜的,班主任既要監督學生的學習進度,還要關心學生在學校中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更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當學生步入初中階段的學習后,逐漸對周邊的事物產生了獨特的想法和思維,并且對周邊的環境產生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如果班級管理的水平跟不上學生思維的發展,那么就很容易出現一系列的管理問題,面對這樣的教育現狀,班主任就要從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研究科學的管理策略,并且尊重學生內心的想法,體現出班級的管理風格,促使學生在初中階段、在教師的引導和呵護下健康成長。目前,隨著教育教學的創新和改革,初中階段學生所接觸的知識獲取渠道更為廣闊,但也正是當下這種信息自由且高速傳播的時代,給學生的思想觀念帶來了不利影響。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學生也更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有極大的阻礙作用。我國的經濟建設目前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所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學生的物質生活也得到極大的滿足,但也正是由于物質得到了巨大的滿足導致學生的身心被嚴重腐化,形成一些不利于其健康成長的偏差意識。而初中階段學生的思想觀念出現了諸多問題,需要班主任通過有效的班級管理來改善學生的這些不良觀念和習慣,推動初中生的優質培養戰略實施。
二、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
1.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在師生關系構建中,班主任占據著主導地位,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班主任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學管理態度都直接影響著學生與其溝通和交流的質量,對師生和諧關系的構建效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當主動適應現代教育改革需求,轉變陳舊的思想觀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當代師生關系十分冗雜,隨著現代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有關如何根據社會的變化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理論也層出不窮。其中有萌芽于社會學的“關系理論”,有學生認知發展理論等,這些理論對研究新型師生關系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例如,教師可以從關系理論出發,將“教師”置于與“學生”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根據二者關系的轉換來提升教學效果。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人際關系是一種最為復雜的關系,班主任在教育實踐中,最核心的是從平等的角度構建師生關系,即從人格上與學生保持平等,這樣才能抓緊延伸出其他的關系,并激發學生的自我效能。除了關系理論,班主任還要對規則理論予以重視,如果說關系理論倡導的是一種非規則性關系治理,強調的是人性化的管理,規則理論則強調規則的約束。但是,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叛逆心理讓他們十分熱衷打破規則,對此,班主任應該具體分析,找準建立規則、執行規則的方法和尺度,讓規則成為師生關系協調發展的保障。
2.科學使用非語言溝通技巧
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為了更好地維護班級秩序,通常是以嚴厲的形象對待學生,導致學生對班主任有種恐懼心理,一旦班主任在后期找部分學生談話,學生第一反應就是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錯誤,這種心理狀態不利于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因此,為了提升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技能,班主任應科學使用非語言溝通技巧,日常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應利用科學合理的語氣與學生進行委婉交流,時刻秉承師生平等、生生平等的交流原則,不能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或者家庭條件區別對待每位學生,科學使用非語言溝通技巧。當學生出現違規違紀或者學習方面的問題時,應積極與學生攜手共同解決,不能一味采用批評教育的語言或者肢體動作管理學生,要降低學生對班主任的恐懼感,提高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程度,促使他們在今后出現問題時,能夠第一時間找到班主任進行解決。
3.注重思想道德教育
在日常班級工作中,班主任要從細節出發,教會學生明辨是非和做人做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達到實現自我發展的目的。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從以下幾點展開教育培養:第一,從行為習慣入手,加強對學生自我覺知的培養。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判斷是非對錯、善惡美丑的觀念,所以班主任要讓班級規范扎根在學生心中,讓學生用角色約束自己,從而在自我覺知下塑造良好的行為習慣。第二,從心理發育入手。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中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分析,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循循善誘,幫助學生走出成長的困境,在自我調節中合理應對外界壓力。第三,從班級氛圍入手。通過培養能力強、責任感強的班干部,配合教師工作,讓學生既能夠進行自治,也能夠獲得榜樣的指引。第四,從文體活動入手。要利用班級文藝活動、體育活動熏陶道德意識,引導學生發現自身的才能和潛質,從而在發展自我的過程中養成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冷霞.初中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