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汝
【摘要】在新時代新的教育背景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創新,究其本質原因都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健康地成長。但是結合當下的發展狀況來看,許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是在積極心理學的背景下進行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則有著良好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
引言: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變化,我國的教育也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創新,而在當今時代的發展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漸引起了廣大教師的重視。所以在積極心理學的背景下,不斷探討研究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學策略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基于此,本文將結合現狀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探究策略,以供參考借鑒。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分析與探討
綜合分析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可以得知部分學校可能會存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例如:專業心理咨詢師的缺少,而這種資源的短缺就會導致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夠很好的面向全體大學生。而另一種情況則是雖然部分學生心理健康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他們并不愿意去主動地和教師或者是咨詢師進行積極的溝通和交流。這兩種現狀問題就導致了當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成效。所以在此基礎上,積極結合積極心理學背景提出的一種全新的心理健康教學模式具有良好的發展應用前景。這種全新型的心理健康教學模式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而且注重的是對學生內在的開發,讓學生能夠在接受教育的同時,積極地進行自我的調節。
二、在積極心理學的背景下,探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與探討
1.教育對象應當擴大為全體學生
在高校心理教育活動中,傳統的教育模式都是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幫助學生去攻克心理上的一些障礙和難關讓學生獲得更好的情緒,但是這種心理教育模式只是依靠外界的作用,幫助學生轉化自我的情緒,而不能使學生在面對問題時積極地進行自我的調整。但是在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則轉化為讓學生主動地去了解自身的問題,激發自己潛在的能力,去克服自身所遇到的困難。所以在這種背景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應當面對全體學生。例如,學校可以定時定期地舉辦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大會,面向全體師生的講座大會可以向學生們傳授一些自我調節的方法。或者是學校也可以根據實際發展情況,設立相關的心理教育必修課程。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通過講解以及相關的普及知識向學生傳授一些積極的調節方法,這種模式不僅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到全體學生當中,而且還可以向學生積極地去傳授一些自我調節的方法,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較好地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2.不斷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
積極心理學基礎上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之所以被重視和推崇,是因為它主要是建立在理論結合實踐的基礎上。所以這種教學策略的開展不僅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更好發展。在積極心理學的基礎背景上實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不斷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進行自我的調節。所以高校在開展相應的教學策略上,應當注重主動地去挖掘學生的一些潛在力量。例如學校可以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向全體學生進行一定基礎的心理測試,通過這種心理測試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了解自己的心理發展情況,而且通過這種調查問卷的形式,也可以讓其他的教師更加進一步地去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狀態。在發布完調查問卷之后,學校應當積極調動專業教師或者是心理咨詢師以及其他科的任課教師去積極地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的調節,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者作用,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生可以主動地和自己的內心進行進一步地溝通和交流,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并愿意積極地去解決這些問題。這種模式的有效開展不僅符合了積極心理學的各種要求,而且還可以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3.注重對學生積極情緒的不斷培養和教育
大學生積極情緒的開發,不僅可以促進他們自身更好的發展,而且還可以促進他們學習效率的不斷加快,以及免疫系統的不斷加強。對于大學生來說,一些積極向上的情緒和正能量的信息可以促進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而且還可以促進他們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所以說在積極心理學的導向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著重把發展學生的積極情緒作為首要目標之一。例如,學校可以定時定期地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團體活動,這樣可以讓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不斷體驗到活動的樂趣,認識到人際關系之間的美好,這在一定基礎上對于開發大學生的積極情緒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學校也可以結合本校的發展狀況,積極的構建體驗式的教學模式,通過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情緒的開發和培養。總得來說,這些教學模式在一定基礎上都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促進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自我的調整。
結束語:綜合以上所有的論述,可以得知積極心理學背景下構建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對于大學生的身心素質發展以及心理健康都能夠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所以在當今時代發展的背景下,高校應當積極構建相關的教學策略,不斷推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思彤.多元文化框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轉換[D].吉林大學,2018.
[2]張曼.積極心理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視角[J].課程教育研究,2014(10):31.
[3]彭梅.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4.
[4]吳九君.積極心理學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13(1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