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劉瑛老師的退休生活"/>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于晨光
(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第二中學 寧夏銀川 750104)
劉瑛,男,寧夏青銅峽人。1948年出生,大學學歷,中共黨員,副編審。1968年參加工作,先后擔任青銅峽市勞動人事局局長、寧夏工學院機械工程系黨支部書記、寧夏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黨支部書記、寧夏大學學術期刊中心黨支部書記等要職,2008年退休。
一般人退休后,含飴弄孫,無所事事。但退休后的劉瑛老師,仍然努力發揮余熱,回報社會。他積極參與社會文化活動,高校教學,并且佳作頻出。下面,筆者就簡單介紹一下劉老師的退休生活:
1991年下半年,劉老師離開了生活、工作了四十余年的家鄉青銅峽,調入寧夏工學院工作,并創辦了《寧夏工學院報》。但是他從來沒有忘記家鄉的父老,家鄉的風土人情,于是劉老師心中就動了為家鄉編寫史書的念頭。作為一個非地方史專業的行政領導干部,編寫史書談何容易!劉老師克服了重重困難,大量收集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實物資料、口碑資料,經過一年多的伏案寫作,2010年7月,《走進青銅峽——塞北江南的發源地》(35萬字)這本圖文并茂的地方志圖書由陽光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這本書將青銅峽的歷史文化、科教文衛、企業文化,作了非常詳盡的介紹,語言質樸,可讀性強,屆時間好評如潮,時任吳忠市副市長、青銅峽市委書記高萬金等領導欣然為此書作序贊譽了這本書,寧夏地方志專家吳懷章先生也作序充分肯定了該書的學術價值,寧夏大學學術期刊中心的王榮華先生也寫了《發微鉤沉 史地輝映》的評論文章,在此不再贅述。2010年,《走進青銅峽——塞北江南的發源地》榮獲了青銅峽市委、市政府特別貢獻獎;2012年5月青銅峽市首屆文藝評獎中,被青銅峽市委、政府授予“宣傳青銅峽優秀文藝作品獎”。
劉老師的學術成果得到了家鄉人民的充分認可,辛苦努力的耕耘結出了美味的果實。
《走進青銅峽——塞北江南的發源地》的開花結果,劉老師并不滿足。他又開始了新的課題——“寧朔縣”的研究。寧朔縣在劉老師的心中,是一個年代久遠的夢,或許是近鄉情怯,他對于這個夢的追尋和解密,非常執著。2016年,劉老師編著的《古今寧朔縣》由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這個夢圓了。《古今寧朔縣》輯錄了寧夏首縣——寧朔縣的歷史脈絡、區劃變遷、縣治變更、山川名勝、歷任縣長、農業變革、物質生產、風俗民情、以及古縣新貌等等,蘊含很多關于寧朔縣的歷史知識,從不同階段、各個角度展示鮮活的歷史實事、歷史活動、歷史人物。這本書由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寧夏大學原校長、黨委書記陳育寧教授撥冗作序,高度評價了《古今寧朔縣》的學術價值和劉老師老有所為的奉獻精神。
自2011年起,劉老師擔任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學報》主編,負責《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學報》的創刊、組稿的工作。一位花甲老人,為了成功創刊《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學報》,不顧自己年事已高,起五更睡半夜,從封面設計、內頁設計、組稿等方面煞費苦心,最終在2011年9月新學期開學之際,《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學報》勝利出版,并成功申請了內部刊號。《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學報》是一年四期的季刊,如今已出版三十余期,其中收錄了許多專家、學者、教授的文章,非常具有學術價值,辦刊質量也受到了社會、學界的肯定。該學報在全國民辦高校學報研討會暨全國民辦高校學報“雙優”評比中,兩次榮獲“優秀學報一等獎”,一次榮獲“優秀學報二等獎”。期間,劉老師還以讀書、勵志、惜時、踐行為主題,從歷代格言、家訓、名篇中整理,為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編寫《傳統文化讀本》一冊,反響良好。
2017年,劉老師又創辦寧夏大學離退休人員服務處所主辦的期刊《揚正》,劉老師擔任《揚正》的主編。《揚正》為季刊,設有關注、人物、交流、記憶、欣賞、健康等六大版塊,每個版塊劃分若干欄目,刊登兩學一做、工作研究、專家風采、活動集錦、風范長存、詩歌辭賦、散文天地、健康貼士等等相關文章,還設有4個彩色插頁,刊登老同志的書法、繪畫、攝影、楹聯、篆刻等作品。自2017年9月創刊發行以來,《揚正》好評如潮,它為老同志提供了一個陶冶情操、抒發心聲、老有所為的平臺;為熱心離退休工作的人員提供了一個交流工作經驗、豐富活動成果、共享智慧人生的窗口;為作者們提供了一個學習提高、經驗借鑒、展示才華的陣地!
2013年,劉老師被聘為寧夏大學關工委五老報告團宣講員,為寧夏大學團委培訓班,寧夏大學人文、政法、經管、外語、數計、土木、生科、預科、高職等學院學生,做了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史國史、中華傳統文化、生態文明建設等講座;為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寧夏農業學校學生進行黨史國史講座;為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土木、礦業、管經、中文等系的師生進行學術論文寫作、行政公文寫作等講座。各類講座共計30余場,聽眾達10000人以上。為了講好黨史,劉老師認真閱讀了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兩卷四冊,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共產黨重大歷史事件紀實》,自治區黨史研究室編《中國共產黨寧夏史》等,查閱大量資料,準備了宣講時間從1.5小時到3.5小時,適合中學生、大學生、干部職工的幾類講稿,字數達10萬之多。老先生的嚴謹、認真令人欽佩和感動。
2018年經寧夏大學推薦,劉老師由寧夏自治區老干部局考察確定為老干部宣講團十人成員之一,為自治區直屬機關老干部、寧夏廣播電視總臺、吳忠市老干局、石嘴山市老干局、寧夏大學老干部等機關單位、群體作了“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助推寧夏三大戰略”“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退而不休做貢獻”等專題報告,聽眾反響非常好。
除此之外,劉老師還積極參加有益社會活動,不斷發輝光和熱。這位七旬老者加入林湖左岸社區志愿者團隊,擔任林湖左岸社區“道德文化館”義務講解員,
并在春節前到社區共建單位銀川市拘留所給干警以及拘留人員作了題為《不忘初心 再做點事》的專題講座,傳遞正能量;劉老師還代表林湖左岸社區參加長城中路街道辦事處在寶湖社區舉辦的百姓大講堂,講身邊的故事——《過年的味道》。
劉老師含辛茹苦,為保存家鄉的歷史記憶不辭勞苦,付出大量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不僅編著了《走進青銅峽》《古今寧朔縣》這兩本沉甸甸的優秀方志圖書,而且還在青銅峽市的《古峽文學》等雜志發表記憶青銅峽文章十余篇。
為了讓歷史記憶廣為傳播,他為青銅峽市旅游部門、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圖書館、寧夏大學圖書館等單位捐贈《走進青銅峽》500余冊,其中一次捐贈給青銅峽的旅游部門圖書210本,碼洋達10080元。在青銅峽市新圖書館即將建成之際,劉老師又給青銅峽市圖書館慷慨捐贈了《古今寧朔縣》108本,碼洋6480元。
劉老師的慷慨,對于地方歷史流傳做出的巨大貢獻,令人感動不已。
幾年來,劉老師積極參加了寧陜蒙經濟技術研究會、鄂爾多斯轉型發展研討會、黃河文化名城建設研討會、全國民辦高校學報工作研討會等會議,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老而好學,令人稱道。
在2018年寧夏大學60年大慶之際,劉老師為寧夏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撰寫的《從臺虎鉗到數控加工中心》的記憶文章,被收錄在《匠心構筑機械夢》和《寧大情懷》書中。這位老人,依舊筆耕不輟。作為一名老黨員、退休老干部、老教師,劉老師沒有因為退休而閑下來,他用自己的豐富的學識,一直在為社會、為文化、為青年人做出自己的貢獻;并且他還在不斷地學習知識,充實自己。2020年,劉老師被評為寧夏“百姓學習之星”。這里,引用陳育寧教授在《古今寧朔縣》一書序言中的幾句話為本文作結:“一個人只要有追求,下功夫,正可應‘有志者事竟成’之古訓,年齡未必能阻擋了作為。劉瑛同志的充實生活和有所作為,值得羨慕和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