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隨著交通事業的不斷發展,交通類型不斷增多,公路是人們常用的交通方式,所建設公路的使用率不斷增加,因此為了能夠保證公路的質量,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需要重視公路路基設計工作。面對公路路基設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需要采取合理措施,解決在路基設計工作中存在的多種問題,提高公路路基設計的效果以及質量。
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公路路基設計工作,保證公路的質量,需要在設計中堅持以下幾個要求。
在公路建設的過程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影響公路的質量,當地施工地區的自然條件和地質條件是影響公路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能夠保證公路路基設計的質量,在進行設計之前需要派遣工作人員全面了解施工當地的地質情況和地下水等方面的信息,將所收集到的信息作為公路路基設計的重要依據。同時在設計的時候也需要根據自然環境和地質條件,優化調整公路路基的橫斷面和邊坡坡度,以此有效地提高各結構物和防護工程的設計水平,不斷強化路緣標高,避免出現山河沖毀公路和河道堵塞的問題,保證公路的正常使用,方便人們的日常出行。
隨著公路的不斷發展,我國為了能夠保證公路的質量,出臺了保證公路質量的規范、標準,保證人們的生命財產與安全。按照公路規范標準的相關規定,在設計公路的路基邊坡坡度和寬度的時候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地減少狹窄和陡坡等問題,減少駕駛人員由于反應不及時出現的車禍。如在處理路基軟基方面,需要盡可能地采用CFG 樁復合地基處理技術等加固型技術,以此更好的保證所設計公路的整體穩定性與安全性。除此之外,在進行路基設計的時候,也需要做好防滲漏和防積水等工作,通過做好以上工程措施,能更好地提高路基整體質量和車輛出行的安全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生態環境不斷惡劣,影響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我國公路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在建設期進行路基開挖工作,受各種因素影響,容易出現巖體的崩塌、滑坡和水土流失問題,給當地的生態環境以及人文景觀帶來巨大的破壞。因此為了更好地進行公路路基設計工作,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同時維護生態環境,便需要在進行路基設計的時候考慮當地的生態環境,逐漸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在維護生態環境的時候應將道路的安全性作為基準,同時也不能隨意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通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能夠減少水土流失問題的發生,讓所建設的路基變得更加穩定與牢固[1]。
在公路路基設計工作進行的時候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難以保證公路路基設計的科學性與穩定性,不利于公路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無法保證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下面便具體講述在公路路基設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進行公路路基設計的時候會考慮多種因素,但是忽略了路基邊坡質量的要求,當公路建設完成之后,在長時間的使用過程中會受到大氣降水的影響,導致在地面形成沖刷水,由于水流存在一定的侵蝕沖刷的作用,因此會對公路路基邊坡的坡面和坡腳產生一定的破壞。在水流的反復沖擊下,公路路基的坡面會逐漸形成一個流水沖擊溝,破壞整體的路基結構,在破壞作用下,公路路面會逐漸分裂成下沉水平不同的多個部分,從而影響人們的正常出行,造成交通堵塞。除此之外,處于特殊環境下的公路路基邊坡也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出現問題,無法正常行駛。比如沿河或者沿溝渠地區的公路路堤,會在長時間受到水流的沖擊作用,同時在洪澇災害發生的時候會給當地的經濟以及人們的生命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水力沖擊直接破壞的是路堤坡腳,路堤坡腳的堅實程度會受到邊坡建設材料和施工工藝的影響,因此為了保證公路路基設計的質量,在設計工作中需要重點關注路基邊坡坡面和坡腳的質量[2]。
現如今,公路路基填挖交界處存在不穩定的問題,導致路基填挖交界處不穩定的主要原因便是所使用的建筑材料質量沒有達到規定的要求,地基固結施工水平比較低,難以保證路基整體穩定性等等。當出現公路路基填挖交界問題的時候,容易出現嚴重塌方的問題。當出現的塌方范圍比較小的時候,會導致路面不斷的開裂,從而使得公路的損壞面積不斷增大,讓公路無法正常的運用,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公路路基設計的工作當中,需要重視路基填挖交界處的穩定性,以此提高整體質量。
施工地區的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的侵蝕作用都會影響路基的穩定性以及公路的使用壽命,由于水的侵蝕作用具有動態性的特點,不論是在高海拔山區還是在平原地區,只要存在地下水以及地表水,都會對當地的公路路基造成一定的侵蝕作用,所帶來的破壞作用不會隨著地域的變化而改變,但是水力侵蝕作用的大小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發生改變,也因地理環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當施工地區的植被比較茂盛的時候,由于植物的根莖能夠緩解水土流失的問題,可更好的涵養水源,可使公路路基所受到的水力侵蝕問題有所緩解,因此在進行路基設計的時候應該格外的重視公路路基的排水功能。在設計排水功能的時候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對于一些高山地區,首先要考慮到的是路基排水系統的有效性,減少路基所受到的水力侵蝕作用,提高公路路基的質量[3]。
在進行公路路基設計的時候會對邊坡植被帶來一定的破壞,不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由于路基下土壤的穩固是路基穩定的基本條件,當路基邊坡的植被受到破壞之后,便無法發揮植被的作用,進行固土蓄水,導致水土流失問題更加嚴重。受到水土流失的影響,路基所承受的壓力會逐漸地增大,承受能力逐漸減弱,非常容易出現滑塌的問題,因此在設計公路路基的時候,不僅需要考慮公路路基本身的質量,同時還需要考慮施工地區路基的植被保護,減少公路受到破壞的可能性。
為了能夠提高公路路基設計的效果,保證公路的質量,需要在路基設計工作中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設計單位需要在進行設計之前派遣工作人員做好當地的調查工作,在調研的過程中收集當地的水土情況以及地質情況,根據所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路基的設計,并且根據土壤的特性作出差異的選擇措施,保證公路的耐用以及實用,提高路基設計的科學性[4]。
在進行公路路基設計的時候也需要滿足路基高度的設計需求,在設計高度時應該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并且根據路基的不同等級做出相對應的設計,不斷地讓公路路基與當地的環境的相互契合,保證路基與地勢的條件相互一致,從根本上提高公路路基的穩定性。最后,在設計路基高度的時候,也應該考慮到轉彎路面與直線路面之間的區別,按照不同的需求設計路基高度。
所選取的施工材料也會影響公路路基的質量,在填充路基的時候需要使用不同的沙土進行填充,在選擇沙土時應該要關注沙土的粒徑等指標,要按照施工項目的不同需求選擇適合的沙土。一般而言,砂性土的顆粒比較大,粘度比較強,透水性比較好,因此非常適合做路基材料,而粉性土的強度比較低,定型比較差,可以將粉性土作為比例添加使用。根據土質的特性不同,要在設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填筑路基時所需要材料的強度,并且結合材料土質的特性,讓材料發揮出最好的效果,有效地節約資源,提高公路建設的效果[5]。
為了保證公路路基設計的質量,需要科學規劃排水系統,減少水力侵蝕對公路路基所帶來的破壞。因此需要在設計階段充分考慮項目區域的實際水文情況,提前規劃公路建設范圍內的河流,并且評估洪水泛濫的情況。其次也需要考慮到自然降雨的情況,對自然降水做出相應的預防措施,避免由于設計深度不足和不合理帶來的積水隱患。
在進行坡面防護的時候所采用的方法比較多,一般而言會使用水泥加固或者植被防護的手段,在選擇合適的坡面防護手段的時候,應該結合當地的環境以及成本選擇最優的方案,使用植被防護的手段能夠在保證坡面防護質量的同時更好的保護生態環境[6]。
配齊滿足工程施工需要的人力資源。組織各類施工人員進行施工前崗位培訓,以保證工程的技術要求。特殊工種作業人員須持有效上崗證上崗,技術人員、組織管理人員必須熟悉本工程的技術、工藝要求,了解工程的特點和現場情況,以保證工程施工能正常運轉。配備滿足工程施工要求的各類設備。自有設備必須經檢修、試機、檢驗合格后,方能進場施工。外租設備在進場前,要進行檢驗和認可,證明能滿足工程需要后方可進行施工。工程施工實行現場標牌管理,標示牌上注明分項工程作業內容、簡要工藝和質量要求、施工及質量負責人姓名等,對各種原材料、半成品,其名稱規格使用部位應掛牌標識,嚴禁混堆、混放。
通過分析公路路基設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更標準的檢測方式,樁基檢測方法應根據各種檢測方法的特點和適用范圍,考慮地質條件、樁型及施工質量可靠性、使用要求等因素進行合理選擇搭配。樁基檢則結果應結合上述因素進行分析判定,主要執行《公路軟土地基路堤設計與施工技術細則》(JTG/TD31-02-2013 )、《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 106--2014)及國家與地方現行的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以此更好地保障公路路基的質量,提高路基的穩定性以及安全性,促進公路事業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