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框架術語學的三大研究焦點

2021-01-22 03:22:53盧華國
中國科技術語 2021年1期

摘 要:框架術語學對普通術語學進行了反思和批判,是描寫術語學的最新流派之一。文章介紹了該學派的三個研究焦點:主張基于事件概念組織,從而把術語的句法和組合特征納入研究視野;考察了術語概念的多維性,突出了語境要素在術語概念表征中的重要作用;把專業語料庫作為提取概念知識的主要來源,采用自下而上為主的研究路徑。

關鍵詞:框架術語學;術語句法特征;概念多維性;專業語料庫

中圖分類號:N04;H08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21.01.001

Three Hot Topics in the Research of Frame-Based Terminology//LU Huaguo

Abstract: Frame-based terminology (FBT) reflects and criticizes general terminology theory, and marks one of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of descriptive terminolog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hree tot topics in the research of FBT: the event-based organization of concepts that makes it possible to discuss the syntactic and combinatorial features of terms in terminology; the multidimensionality of concepts that highlights the role of contextual factors in 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 the bottom-up approach with specialized corpora as the main source for knowledge extraction.

Keywords:frame-based terminology; the syntactic features of terms; conceptual multidimensionality; specialized corpora

收稿日期:2020-07-20? 修回日期: 2020-11-20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英漢學習詞典中多義詞認知表征及習得效果研究”(2020SJA0193)和國家語委漢語辭書研究中心開放課題“基于描寫術語學的英漢專科學習詞典語境化設計研究”(CSZX-YB-202013)階段性成果

引言

普通術語學創立的初衷就是借助術語標準化消除專業語言中的歧義,確立術語的單義性,使術語成為高效的交際工具。為了使標準化具有理論上的可行性,普通術語學把術語視為概念的抽象語言標簽,認為術語與概念之間的關系可以人為進行標準化。在普通術語學看來,術語與概念之間理應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這與普通語言中的詞語是內在不同的。然而,普通術語學倡導的專業交際只是一種理想化的交際模式。在現實中,術語的多義現象(同一個術語也可能指稱多個概念)和同義現象(同一個概念可以由多個術語指稱)比比皆是。此外,術語與詞語一樣,在文本中有不同的句法表現形式,因凸顯的概念焦點變化而不同,同時還受到語境的制約。對普通術語學的批判和反思開啟了術語學的描寫轉向。

框架術語學(frame-based terminology)由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的LexiCon研究團隊提出,是描寫術語學研究的最新流派之一。該流派借鑒了語言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研究成果和工具,在術語概念的組織方式、術語概念理解和術語概念知識提取方式等方面均提出了與普通術語學不同的觀點。本文將從基于事件的概念組織、概念多維性和基于語料庫的知識提取三方面介紹這一術語學研究流派。

1 基于事件的概念組織

術語是表征專業領域概念的語言符號,普通術語學十分重視研究概念的組織方式。普通術語學認為,概念系統為理解概念提供了必要的知識結構和背景,只有確定概念在系統中的位置,明晰概念之間的關系,才能界定概念的內涵。卡布雷曾指出,“概念系統由一系列概念分類后形成,呈現出一定的結構。基于共同特征或者通過實際應用,概念的主要類別和子類別以及屬于同一類別的概念被聯系在一起。……概念系統的結構經常以樹形圖表示”[1]135。具體而言,概念系統樹形圖呈層級布局,通常基于概念之間“屬—種”關系和“部分—整體”關系構建而成。

框架術語學在概念組織方面另辟蹊徑,認為每一個專業領域都有屬于本領域的事件模板(event template),這些反復發生的行為或事件可被人的概念系統輕松捕捉到,從而構成了概念事件的結構基礎,主張在這樣的理想框架中對新的事件或行為進行范疇化處理[2]。框架術語學借鑒了認知語言學中的原型概念,把反復發生在某專業域中的事件稱為原型域事件(prototypical domain event),認為正是原型域事件把專業域中的基礎層面范疇配置在一起,產生了一個適用于所有層面信息架構的模板,把體現專業域特色的典型狀態和事件以及參與其中的實體都納入進去,確立了一個組織具體概念的框架。范疇中的具體概念被置于網絡中,通過層級和非層級關系聯系在一起。框架術語的實踐應用——生態詞庫(EcoLexicon)[3]就是按照這種方式組織概念的術語庫。其中的環境事件(environment event)有兩類施事可以發起過程:無生命施事(自然力量)和有生命施事(人類)。自然施事(如地球運動、大氣現象)在某個地域引起自然過程,而這些過程又影響其他實體或受事,造成的結果是后者因此被改變。人類施事能夠使用工具實施人為過程(例如建造),從而產生或阻止通常由自然過程施加的影響。施事、受事、結果和工具是專業域中最典型的語義角色,環境事件則表征了它們之間的關系。在環境事件中,還有一些邊緣范疇,包括用以指稱測量、分析和描述主事件過程的概念。因此,事件中的每一個子域(如BUILD-EVENT建造事件,EROSION-EVENT侵蝕事件,SEDIMENTATION-EVENT沉積事件等)都以具有原型系列概念關系的模板為特征。按照在環境事件中所扮演的語義角色,可把概念分為施事、過程、受事或結果、描述四個版塊,版塊內是縱向的層級關系。例如,過程版塊被進一步分為自然過程和人為過程以及實施過程,自然過程還可以繼續分為運動、流失、增加和轉換等小類,其中的流失則包含overflow(溢出)、differential erosion(差異侵蝕)、avulsion(急流沖刷)、evaporation(蒸發)、glacier abrasion(冰蝕)等導致減少或流失的術語。

借助版塊內部的層級關系,術語被賦予施事、受事、結果、工具和地點等語義角色。由環境事件可知,角色之間通過CAUSES(造成)、CARRIES OUT(實施)、AFFECTS(影響)、CREATES(產生)、BECOMES(變成)等謂詞聯系在一起。不同角色之間的互動關系在術語層面表現為概念之間的Result of(結果)、causes(造成)、affects(影響)、has-function(功能)(具體可分為measures測量、studies研究、represents表征)、effected by(實施)等非層級(non-hierarchical)關系。這一基于事件的概念組織方式與傳統概念組織方式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不僅使用了層級分類,而且基于事件把各個版塊橫向關聯起來。例如,manure(肥料)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工具,被用于fertilization(施肥)這一人為過程。事實上,術語學家早就意識到有必要表征諸如 manure 和 fertilization 之間存在的這種非層級關系[4]53,但是只有框架術語學賦予這些關系以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概念組織表征中把它們明確地體現出來。

普通術語學把術語看作是用以命名概念的抽象標簽,認為其功能類似普通語言中的專有名詞[5]11,僅對術語的命名功能感興趣,認為術語的形態和句法應由普通語言規則提供,因而把這些信息排除在術語學研究之外。相比之下,框架術語學從事件角度入手,得以對術語的句法維度展開研究。例如,從long-term erosion、river bank erosion和storm-induced erosion這幾個復合名詞可知erosion在環境事件中扮演了過程角色,由特定的施事(storm)引起,有特定的發生地點(river bank)并持續一定的時間(long-term),而這些往往被其他術語學研究流派所忽略。此外,框架術語學還借鑒了角色參照語法中的題元關系和構式語法中的論元角色,對環境科學中經常出現的謂詞(尤其是動詞謂詞)進行了細致的描寫[6]。例如,在EcoLexicon中,strike(襲擊)、hit(襲擊)、blast(摧毀)、crash(撞毀)等四個詞被置于to_come_against_sth_with_sudden_force(猛烈沖擊)這一框架中。它們是屬于同一框架的近義詞,可用于“名詞短語+動詞(+名詞短語)”句式中,其中第一個名詞短語是施事,指一種自然力量(自然災害),充當了事件的施動元;第二個名詞短語是受事,可以指區域、建筑或者人類,在事件中充當了受動元。

2 術語概念的多維性

傳統術語學研究中,在基于“屬—種”關系和“部分—整體”關系構建層級樹形圖時,每一層都按照同一個標準對概念進行分類,最后在逐級分類的基礎上建立起概念系統表征。在這樣的樹形圖中,概念僅占據一個位置,概念之間的關系貌似一目了然。然而,如此構建的層級表征常常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術語學家在表征概念系統的過程中注意到在同一層面上對概念進行分類時,往往可以基于多個區別特征從多個角度入手。例如,對與“管子”有關的概念可用如圖1表示[7]124:

圖1中,分別按照 “材料”“功能”和“其中流動的物質”三個特征把管子分成三類。

不僅上位概念可以根據多個特征進行分類,下位概念也可以根據多個特征進行歸類,從而導致一個概念有多個上位概念,存在于多個層級結構中。塞杰把這種關系稱為多層關系(polyhierarchical)[4]33。例如,既可以基于多個特征對wine(葡萄酒)這一上位概念進行分類,也可以基于不同的特征對其下位概念夏布利酒和馬得拉酒進行歸類[8]40-41。根據顏色、含糖量和產地,可以把葡萄酒分別分為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淡葡萄酒和甜葡萄酒以及法國葡萄酒和西班牙葡萄酒三個類別。夏布利酒和馬得拉酒是兩種具體的葡萄酒,前者既是一種紅葡萄酒,又是一種甜葡萄酒,同時還是一種西班牙葡萄酒;后者既是白葡萄酒,又是淡葡萄酒,同時還是法國葡萄酒。鮑克認為所謂分類就是基于共同的特征把相同概念聚合在一起,把不同的概念分開[8]40-41。因此,從邏輯上講,哪些概念相同和哪些概念不同取決于所選擇的特征。他把基于某一區別性特征對概念的分類稱為維度(dimension),把在同一概念系統中可以基于多個特征對概念進行多種分類的現象稱為概念的多維性(multidimensionality)。

多維性還可以指從不同視角對同一對象的概念化[9]89。例如,在化學中可把二氧化碳定義為由碳和氧構成的化合物。就環境領域而言,二氧化碳雖然還是化合物,凸顯的卻是在溫室效應形成中發揮的作用。視角不同,與二氧化碳產生關系的概念也不同。不同視角下的二氧化碳概念化如圖2所示[9]89。在化學中,與二氧化碳關系密切的很可能是碳和氧,也可能是其他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在環境領域中,二氧化碳被視為一種溫室氣體,其同類概念有水汽、沼氣等概念。

框架術語學重視探討術語概念的多維性,但是更關注前述第二種概念多維性對表征術語概念的影響。費伯引入了認知語法中的域矩陣(domain matrix),對概念的多維性進行了全新的闡釋[2]55:一個表達可能喚起一系列的認知域,它們相互重合,共同構成了這一表達的域矩陣。在具體的場景中,有些認知域更容易被激活[10] 47-49。與認知域類似,概念可能同時屬于多個不同但是相關的專業域(specialized domain),其概念關系因而呈現出多維性。在具體的專業域中,只能激活概念的某些維度,而不是全部維度。具體而言,根據是否被激活可把概念關系分為活躍(active)和怠惰(inactive)兩類。前者與特定專業域相關,后者要么與該專業域無關(被稱為潛伏(latent)關系),要么與該專業域中的處于活躍狀態的其他關系抵觸(被稱為不相容(incompatible)關系)[11]579。

框架術語學認為可以把專業域看作是專業學科。當同一概念出現在不同學科中時,就產生了概念的多維性。學科不同,圍繞概念形成的概念關系也不同。萊昂阿勞斯、雷梅林克和加西亞·阿拉貢以water為例研究了概念的多維性[12]46,發現:(1)因為water(水)在有的學科中比在另外一些學科中重要,所以圍繞water形成的概念關系數量各不相同。例如,在水利學中,water的概念關系就比在其他學科中密集和復雜。(2)在不同學科中,圍繞water形成的概念關系類型也不一樣。例如,在工程學中,與water相關的概念關系以made_of(材料)和 affects(影響)為主;在地質學中,突出的概念關系是causes(造成)和type_of(種屬)。(3)在不同學科中,與某一概念發生關系的概念類型不同。例如,在工程學中,與water發生關系的概念主要有人造實體和人為過程(如pumping泵送、 concrete水泥土、culvert涵洞),在地質學中則是自然實體或過程(如erosion侵蝕、groundwater地下水、seepage滲流)。

專業域還可以看作是概念范疇。框架術語學借鑒生成詞庫相關理論[13] 1-3,把概念分為實體(如atmosphere,大氣)、過程(如erosion,侵蝕)和特征(如altitude,海拔)三大類型,每一大類又細分為自然類(與物性結構中的形式角色和/或構成角色相關)、人造類(與功用角色或施成角色相關)、合成類(由自然類和人造類組成,從兩三個自然類和/或人造類繼承角色)三個小類。框架術語學還根據概念所屬的類型,把概念關系與具體的物性角色對應起來[14]。例如,glacier(冰川)屬地理客體,其組成部分包括blation zone(冰融帶)(構成角色,has_part),但是不涉及人造類客體才具有的功能、用途等關系。相比之下,instrument(儀器)屬于人造客體,有著特定的用途和功能(功用角色,has_function)。框架術語學認為,根據所屬的類別,概念表現出不同的組合潛勢(combinatorial potential),能夠激活不同的關系組(a set of relations)。

為了反映概念之間的互動關系,框架術語學把概念范疇與語義角色結合起來。概念能夠激活什么樣的概念關系,不僅取決于概念所屬的類型,還受制于概念在原型域事件中扮演的語義角色。當同一概念在不同事件中承擔了不同的語義角色,概念也表現出明顯的多維性特征,激活的概念關系也互不相同。例如,在環境科學領域中,water(水)屬于合成類概念,凸顯的是施成角色,參與了自然發生的事件erosion(侵蝕)和人為實施的事件salination(鹽化作用)。在第一個事件中,water造成了erosion,扮演了agent(施事)的角色,激活的概念關系是causes;在第二個事件中,desalination影響了water,water扮演的角色是patient(施事),激活的概念關系是affected_by。

框架術語學特別關注概念多維性對術語使用者理解和學習專業知識的影響:一方面,多維性從不同角度對概念進行展示,可以促進對專業知識的學習。然而,多維性又容易造成信息過載(information overload),最終妨礙對專業知識的學習[15]15。因此,框架術語學主張對概念進行語境化表征,即對概念的專業域施加限制,把不相關或不兼容的概念關系排除在外,以減輕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環境科學中,water(水)雖然不是一個專業特有(domain-specific)概念,但是參與了環境科學的諸多自然發生的事件和人為實施的事件。由于water在各個分支學科中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圍繞該概念形成的關系網絡非常復雜,信息密集度高,術語之間出現大量重合,致使概念關系網絡在視覺上辨識度非常低。如此龐雜的信息如果不結合語境加以限制,用戶勢必無所適從,也就不可能對與water有關的專業知識進行有效地學習。為了解決這個問題,EcoLexicon根據語料來源把環境工程科學分為水文學、地質學、氣象學、生物學等領域,以這些領域為基礎對概念網絡進行語境化處理。例如,從meteorology(氣象學)的角度對與water有關的概念關系進行限定,即排除與氣象學無關的概念關系之后,圍繞water形成的概念關系網絡的信息密集度有所降低,但是還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過載。基于water的受事角色對有關概念關系進行再次篩選之后,排除了所有圍繞water形成的affects(影響)關系后,概念網絡得到進一步簡化,其表征清晰度和辨識度均明顯得到改善,從而方便了用戶學習與具體文本相關的概念知識。

3 基于語料庫的知識獲取

術語編纂是傳統術語學研究的一項核心任務。梅耶爾總結了術語學家在編纂詞條之前必須完成的三項任務[16]279:(1)術語辨識,即哪些是應該描寫的學科術語;(2)術語的概念分析,即這些術語的意義是什么;(3)術語的語言分析,即怎么在語境中使用這些術語。她認為在這三項工作中,概念分析是術語編纂的基石。如何獲取概念分析需要的數據是術語編纂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梅耶爾認為術語學家可以通過咨詢學科專家或者查閱專業文本獲取概念信息,特別指出由于電子文本從網絡上容易獲取,基于專業文本的數據獲取方式正日益受到術語學家的青睞[16]280。

梅耶爾的看法對框架術語學影響最為明顯。費伯認為可以借助以下兩種工具獲取信息[2]101:(1)系列半結構化(semi-structured)的訪談,用以從專家那里獲取所需的信息;(2)由電子文本構成的語料庫,可借助詞匯分析從中提取信息。他們認為這兩種方法互相之間并不排斥,但各有利弊。第一種方法的缺點是所咨詢的專家數目少,只能依靠有限的看法獲取信息。此外,專家雖然熟悉與某一學科相關的知識,但是他們未必擅長以內省方式獲取概念分析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也不一定擅長以文字表述所獲取的這些信息,對于應該提供哪些信息也很容易受到個人因素的影響。因此,費伯主張從專業文本中提取需要的信息[2]。他們使用的文本不僅包含普通專業文本,還包括專科詞典文本,認為基于前一種文本的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提取方法,基于后一種文本的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提取方法,主張把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用以提取概念分析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具體講,自上而下方式是指參考詞典和其他工具書,在專家的幫助下對其中的相關信息進行比較、取舍和整合;自下而上方式則是指使用術語提取軟件和語料索引工具從專用語料庫中提取信息,以驗證、修正或充實通過自上而下方式所獲取的信息。

[10] LANGACKER R W.Cognitive Grammar: A Basic Introduction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11] LEN-ARAZ P, SAN MARTNa A. Distinguishing po-lysemy from contextual variation in terminological definitions[C]//Actas del X Congreso de la Asociación Europea de Lenguas para Fines Específicos: La investigación y la enseanza aplicadas a las lenguas de especialidad ya la tecnología.Valencia: Universitat Politècnica de València, 2011: 173-186.

[12] LEN-ARAZ P, REIMERINK A,GARCA ARAGN A. Dynamism and context in specialized knowledge [J]. Terminology, 2013 (1): 31-61.

[13] PUSTEJOVSKYJ, HAVASI C, LITTMAN J, et al. Towards a Generative Lexical Resource: The Brandeis Semantic Ontology [C]//WITTENBURG P, BRUGMAN H, RUSSEL A, KLASSMANN A, SLOETJES H.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nguage Resources and Evaluation, Genoa, 2006.

[14] FABER P, LEN-ARAZ P,REIMERINK A. Representing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in EcoLexicon [C]//BRCENA E,READ T, ARS J. Languages for Specific Purposes in the Digital Era .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14(19): 267-301.

[15] LEN-ARAZ P,FABER P. Natural and contextual constraints for domain-specific relations [C]//BARBU MITITELU V,PEKAR V, The Workshop Semantic Relation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Valletta, Malta, 2010:12-17.

[16] MEYER I. Extracting knowledge-rich contexts for terminography [C]//BOURIGAULT D, JACQUEMIN C,LHOMME M C. Recent Advances in Computational Terminology.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1(2): 279

[17] LEN-ARAZ P, REIMERINK A,FABER P. Knowledge extraction in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s: Corpus pattern analysis (CPA) and concordances [C]//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rmi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ulouse, France, 2009.

作者簡介:

盧華國(1979—),男,博士,副教授。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導師Marie-Claude LHomme)和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訪問學者,長期從事術語翻譯和專科詞典學研究,2017年當選為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分會理事;擔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期刊匿名評審;在國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3篇,其中SSCI論文3篇,CSSCI論文7篇;主持翻譯類、詞典類各級各類課題7項,參與翻譯類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一般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各1項;合作撰寫專著1部,參與編纂辭書2部,合譯書籍3部。通信方式:louisluhuaguo@163.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 全裸无码专区| www.亚洲一区| 亚洲精品第1页| 少妇精品网站| 在线无码九区|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免费a级毛片视频|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福利片|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高清一区 |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国内精品小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一级黄色片网|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亚洲毛片在线看| 欧美国产三级| 熟女日韩精品2区|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欧美www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五月|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嫩草国产在线| 在线色国产|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色综合成人| 日韩在线中文| 国产91精品久久| 欧美成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日韩二区三区| 青青草久久伊人| 999国内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免费毛片a|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欧美在线天堂| 澳门av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欧美一级在线看| 色老头综合网| 欧美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 精品福利国产|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首页| 丁香婷婷久久| 亚洲人人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